远山正瑛:来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6:41

  远山正瑛(1906-2004),日本人。治沙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荣誉公民”,联合国“人类贡献奖”获得者。

  入围理由:从1980年起,远山正瑛开始在内蒙古恩格贝沙漠进行治沙实践,每年在那里工作八九个月,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一直坚持14年。他在日本全国巡讲,号召日本国民每周省下一顿午餐钱,来支援恩格贝沙漠绿化。在他的感召下,共有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的上万名日本友人先后来恩格贝参加绿化沙漠运动。经过不懈努力,恩格贝地区30万亩流动沙丘已经披上绿装。

  与中国的故事:一个日本人在去世的10年前就立下遗嘱:死后一定要葬在中国。2004年3月5日,97岁高龄的远山正瑛逝世一周后,骨灰就被带到了内蒙古,葬在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库布齐沙漠的腹地———恩格贝。

  远山正瑛1906年生于日本山梨县。早在1935年留学中国研究农耕文化和植物生态时,他就产生了绿化中国沙漠的梦想。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为远山提供了梦想成真的机遇。1979年他参加了中国西域学术调查团,沿丝绸之路考察了沙漠。1984年,远山任中国沙漠开发日本合作队队长,和志愿者一起在黄河上游的沙漠上栽种葡萄等。1990年远山退休,这位84岁的老人以“地球村村民”的身份定居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恩格贝,他感到这无边的沙漠是生命的归宿,就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恩格贝”蒙语的意思是平安、吉祥,顾名思义,过去这里曾是绿色的海洋,牛羊肥壮,生活安定,深爱这片美丽土地的人们当然希望它永远平安吉祥。然而如今,美丽的草原变成了无边的沙漠。 

  远山为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感到惋惜,他决心用辛勤的劳动在这里唤回绿色。从那时起,这位身穿工作服、手拿铁锹的老人总是出现在这片沙漠上。每年住八九个月,每天工作10小时。炎热的夏天,沙漠气温高达40摄氏度,寒冷的冬天,气温下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而挖到湿土,让植下的树木汲到保持生命的水分,又决非易事,可以想象,远山和日本志愿者每栽一棵树要付出多少艰辛! 

  在外人看来,这位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好像不知疲倦,其实他完全是凭一种信念在支撑。远山说,沙漠化从不止步,他必须努力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远山带领志愿者们长年奋战,在沙漠上留下一串串人进沙退的足迹。1995年种植白杨达100万棵,1998年达200万棵,2001年达300万棵,现在已经达到340多万棵。由于远山一生研究沙漠,掌握了绿化沙漠的技术,在他的指导下树木有80%的存活率,两万公顷的沙漠开发试验场内,日本志愿者的森林面积已占1/3,夏天这里绿树成荫,由白杨树呵护的农田可种蔬菜和西瓜。正是因为有这片绿色,这里已经形成一个有300多人居住的村落。远山因此受到了联合国的表彰,获“人类贡献奖”。 

  一个日本人,为什么来到中国绿化沙漠呢?这也是远山在招募志愿者时经常谈到的话题,远山认为,沙漠绿化与世界和平密切相关,地球1/3的土地属于干燥型,地球变暖、人口增加和无节制开垦,荒漠化进程加速,人类将会遇到粮食短缺问题,绿化沙漠,人进沙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他还说,绿化沙漠对日本也很有利。环境问题早已超越国界,卫星观察显示,沙尘暴可以飞越国界,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世界一盘棋,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绿化中国沙漠也是在帮助自己。

  远山表示,绿化沙漠也是对中国报恩。翻开日本历史,曾有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到日本,至今在各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化中国沙漠也是一种谢罪。远山先生对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深感痛心,他认为,作为对侵略中国的一种补偿,应该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

  远山的行动让人们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有上万名志愿者受到先生的感染,自愿自费到中国绿化沙漠,其中包括日本前大藏大臣武村正义。

  远山先生84岁时说,还想再工作30年,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其中包括办一所沙漠开发大学。然而,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抗拒,97岁的远山先生不得不撒手人寰,留下很多遗憾!

  远山先生说,绿化沙漠要像中国传说中的愚公移山那样,子子孙孙种树不止,才能最终击退沙漠。令他欣慰的是,他的长子早已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他亲手创立的日本沙漠实践协会的成员会把这一事业发扬光大。 

  弥留之际,植树的战友问他有什么嘱托,他说:“我还想再一次站在沙丘上。”远山先生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他为绿化中国沙漠洒下的汗水变成甘泉,在沙漠绿洲上枝繁叶茂的白杨,正是他对中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