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落选与路甬祥的遗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9:28
3月1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有网友指出,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能否从这一现象中反思一些什么?
对此,路甬祥表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之所以没有能当选,当然有一些年头了,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主要强调生命科学,当时比较强调的是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否创造了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思想,那就要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当时袁隆平先生所做的还是用比较传统的杂交办法来做的,所以没有能够选上。
路甬祥指出,其实,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并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只是说他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要有系统的、重要的创造和发明。袁隆平先生其实也并不完全都是传统的,因为他用三系杂交的办法找到了野败中间系的过度,创造了杂交水稻,而且它的产量提高幅度很大,在中国能够多养活7000多万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个技术传播到东南亚,传播到其他国家,世界上都承认他对人类有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的贡献是重大的,而且他的成就也是系统性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他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遗憾。
在我看来,仅有一个"遗憾"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失,没法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获得相应认可的机会。何止袁隆平这样,全国的评职称,评院士有多少有真材实学的人被埋没啊!就拿评职称来说,有的人就是专业能力再强,在职称上却是中级初级;一些明显走另一条路上来的“仕而优则学”的人却在很短时间内成了副教授、教授、研究员、国务院专家。。。。。这是一种官本位在学术上的延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评审本身的科学性,比如评中文系的教授外语水平比中文水平更重要,政治考分比专业考分更重要。程丹青招绘画研究生,他想要的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外语没过关,学校不要,他只能愤而辞职。国内每年像这样的事要发生很多。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这种问题很普遍,但是人人却拿它没办法。以至于连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只能都对袁隆平落选表示“遗憾”?这种遗憾分明是一种无可奈何,所以他只能以个人名义表示“他是够格评上院落士的”,言外之意他虽是院长也不能把自已的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按制度办事当然是对的,如果实践检验的结果,他个人是正确的,那么,显然是遴选制度的原因,如果不改进制度,任何个人都会“无可奈何”,任何个人都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这种现象所反应出来的问题是谁来改进我们的制度的问题,也就是说谁来进行制度创新的问题。如果我们院长(也就是一把手)都没有这个权利,那谁又有这个权利呢?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们缺少制度创新的权利,而是我们缺少制度创新的标准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问题,缺少制度创新的紧迫感的问题。比如评职称的问题,显然不是有关权利部门的权利够的问题,而是评选方式的科学不科学,标准不标准的问题,是有没有改变这种问题的压力的问题。
但愿我们从袁隆平的落选与路甬祥的遗憾中得到一点启示,实实在在地从制度上完善和优化我们的人才机制,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识才量才用才,为“创新型社会”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