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2:01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

芮城县

西、南临黄河与陕西、河南为邻,北依中条山与永济接壤,面积1180平方公里,现辖3镇13乡66个自然村,人口29.9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因永乐宫而闻名。芮是春秋时小国,芮伯城在今芮城县北龙泉,遗址尚存。汉置河北县。北周改为芮城县,县治迁今址。永乐宫原址在芮城永乐镇,是元代著名道观。大禹渡电灌站为现代化引黄水利工程,可浇地6670公顷。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棉花,次为玉米、谷子等,并产柿、枣、苹果。沿河各乡利用黄河滩开挖荷池,生产白莲藕。

目录

·                                 • 自然环境

·                                 • 历史沿革

·                                 • 经济发展

·                                 • 芮城名吃

·                                 • 旅游资源

[显示全部]

芮城县-自然环境

 

【地理地貌】

芮城县


芮城县南部地势低缓,沟壑纵横,是一个多沟多涧的黄土丘陵地区。海拔大部分在 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处为中条山的雪花山,海拔1993.8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302米。北部中条山,由西而东横亘整个县界。中部沿风陵渡至陌南公路的学张乡以东,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在600米左右。县境西南隅有风陵渡口,是秦、晋豫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河流除黄河流经县之西,南部外,尚有安家涧、孙家涧、葡萄河、恭水涧等,均发源于中条山北流注入黄河。大禹渡电灌站是芮城水利建设中的骨干工程,也是山西省的一座大型引黄灌溉工程。

【交通】
境内风陵渡为南同蒲铁路终点,是芮城县对外交通运输的大动脉。风陵渡至平陆的支线公路横贯芮城县全境。此外尚有多条简易公路及大车路多条。由于地形单面倾斜和多沟多涧所致,构成了境内以风陵渡至平陆支线为主干的蓖齿状交通线路特征。水运方面有航运站九处,主要是:风陵渡、大禹渡、太安渡、永乐渡、沙窗渡等,并在风陵渡和大禹渡发展了轮渡,方便了对外交通。

【气候】
芮城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 年均气温14℃左右,一月零下2℃,七月28℃,年降雨量600毫米,霜冻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下旬,无霜期200天。

芮城县-历史沿革

 

芮城殷商时属方国,称“芮国”,西周初分封诣侯,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称魏国,今县城北有魏城遗址。魏城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秦置郡县,魏属河东郡。

汉立河北县于魏城,

芮城县

仍属河东郡,相沿至晋。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建芮城县于今县城。隋初芮城县属蒲州唐武德二年(619年)设芮州,辖芮城、永乐、河北(平陆)等县。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芮城、永乐县属永兴路陕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永乐县并入河东县(永济)。元、明、清芮城县属解州。

民国36年(1947)4月29日芮城县解放,芮城、永乐县属晋鲁豫边区太岳行政区第三分区。民国38年(1949)7月1日,永乐县并入芮城县,同年8月1日划分山西省运城专区,芮城县属之。

县内行政区划,明、清时代沿用都里制。明初芮城县设4都,每都10里,共40里。1953年建立乡(镇)制,全县358个自然村划归为42个乡(镇)。至56年3月合并为15个乡(镇)。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建制,全县5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组成4个公社,15个乡改为管理区建属公社。至1977年7月,增至16个公社。1984年9月恢复乡(镇)建制,全县分为3个镇13个乡,共309个行政村,698个自然村。16个乡(镇)由西到东依次为岭底乡、陌南镇、西陌乡、东垆乡、南卫乡、大禹渡乡、城关镇、学张乡、古仁乡、大王乡、杜庄乡、原村乡、阳城乡、汉渡乡、中瑶乡、风陵渡镇。2001年撤并乡镇,岭底乡并入陌南镇,大禹渡乡并入南卫乡,古仁乡一分为三,分别并入学张乡、大王镇、永乐镇,杜庄乡并入阳城镇,汉渡乡、中瑶乡并入风陵渡镇,全县分7镇3乡。

芮城县-经济发展

 

【工农业】

芮城县


全县共有耕地 77.42 万亩,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并种植玉米、谷物、豆类等。全县宜林荒地30万亩,已造林19万亩,森林覆盖面积26万亩。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磷矿石、大理石、白云石、煤、石油、铜、等。工业主要有化肥、水泥、机械、橡胶、塑料、建材、造纸、印刷、制药、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行业。

【名优特产】
芮城县特产有中条山西端生长的可割取“黑金”的漆树“黑金”是涂料之王,制成熟漆后是军工、化工等工业优质涂料,贵重如金。中条山主峰雪花山人参,是名贵的中药。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7548万元,占年初预算15000万元的117%,同比增长37%。分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12597万元,占预算137%,同比增长57%;地税部门完成4286万元,占预算86%,同比增长6%;财政部门完成665万元。分级次来看,上划中央收入10235万元,上划省级收入1773万元,上划市级收入104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497万元,占预算100%,同比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32万元,占预算104%,同比增长62%;非税收入完成665万元,占预算83%,比上年略有下降。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40362万元,占调整预算41628万元的97%,比上年执行数30053万元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1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986万元;教育支出1009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1万元;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37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2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474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49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4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99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0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708万元;其他支出1286万元。

全年财政平衡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97万元,上级财政各项补助收入37296万元,国债转贷收入284万元,收入总计42077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40362万元,原体制上解165万元,拨付国债转贷资金284万元,结转下年专项支出123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累计净结余32万元。

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29807万元,增长47%,占财政总支出74%。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城乡救助、医疗服务体系。2007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7121万元,增长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05300人,覆盖率达87%。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0099万元,增长40%。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投入240万元对30所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2007年文化体育传媒支出375万元,增长14%。投入569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项目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涉农“四项补贴”规模增加,范围扩大,机制完善,补贴资金达到3000余万元,并全面实行“一卡通”发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投入176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投入532万元发展农村沼气5000户,支持推广沼气工程;投入483万元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9处,帮助12000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足额发放了村级管理费761万元,增强了村级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大力改善县交通和城市公共设施条件。分别安排项目资金945万元和2803万元,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芮城县-芮城名吃

 

●阳城卤肉
具有皮软、色鲜、味美而不腻、久放而不腐,酥烂适口等特点,用火烧饼夹卤肉是当地脍炙人口之名食。

●泡泡油糕

芮城县大王镇


以上等小麦、面粉、猪油、白绵糖或白、红两沙为主、内加陈皮;食用香精等、经特殊工艺处理后用食用油炸制而成。成品看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食之外脆里嫩,表香里甜,被誉为“晋南食品一朵鲜花”。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的生产始于明末清初,有300年历史,以其甜、香、酥、脆而久负盛名。1979年跨入山西省八大名食行列,1982年又在山西省工业副食品质量鉴定评比会上荣获全省名特产之冠。芮城麻片呈长方片形,用广东榴花牌白砂糖和芝麻仁等原料加工而成。制作时将白糖熬至160度,待冷却到80度时,加进芝麻仁、柠檬酸、植物油、大米稀,进行压制。历史上均为手工操作,解放前几乎失传。芮城麻片清香酥脆,色泽透明,薄厚均匀,不变形、不变味、不粘连、不融化,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舒肝健脾之作用。

●石籽镆
起源于西周,原名“燔黍”,是以黍米加之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主要原料有白面、脂油、茴香等。形状有圆、方两种。食之油酥脆香,风味独特。

●成村小磨香油
为本县南卫乡吕长有家祖传制品,油质清亮,红中有黄,醇香浓郁,地方誉称“一滴香”。

芮城县-旅游资源

 

芮城县历史悠久,堪称文物之乡,境内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金圣庄、杜家、地皇泉、西王、西阳、礼教等十余处。县城北有古魏城遗址,其西北隅有唐代建筑五龙庙;其南部有1959年从古永乐镇迁建的、国内外闻名的元代艺术宝库永乐宫,内有十三世纪的壁画,彩画及雕塑等元代艺术精品。宋代建筑城隍庙及寿圣寺保留的舍利塔,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永乐宫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花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

●大禹渡
位于运城市南端中,芮城县境内,东与平陆县相连,南与河南三门峡市相望,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周围各市县均有开往该景区的公共班车。芮城县作为景区所在地,近几年来十分重视以旅游来为龙头的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该县的住宿条件、环境、包括内部设施,服务都比较优越,饮食服务的规模、门类、花样也很齐全,文化娱乐的场所、环境,条件也有一定档次,其它诸如通信、医疗、储蓄、购物等行业均位居县城中心。该景区主要景点有:普救寺、永乐宫、铁牛馆、五老峰、黄河游、西候渡遗址等。

●五老峰
位于永济市东南20公里的中条山上。主峰玉柱峰,海拨1896.3米,恰似一根顶天立地的玉柱直插云端,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太乙坪峰、棋盘山峰罗列主峰四隅,像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列座侃侃而谈,故称“五老峰”。这里层峦叠嶂,悬崖峭壁,险峰怪石,星罗棋布。松涛、云海、流泉、飞瀑蔚为奇观。五老峰隔黄河同西岳华山对峙,史誉“东华山”、“南五台”。五老峰的文物古迹颇多。从现存的石碑来考察,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从古建遗址上看,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玉柱峰顶有7大建筑:南天门、黑虎灵宫殿、白衣秀士殿、救苦菩萨殿、祖师庙、千子堂等。另有明代数百个木雕人像,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朝山庙会的盛况。西锦屏峰下雷公洞里现存有南北朝时代石雕人像5尊,东锦屏峰药师洞有明代彩色泥塑人像3尊。整个峰顶有庵观、寺院、庙宫64处,碑褐数十通,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考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