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就这么难吗?——有感个税新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2:09
        个税征收方案又有微调:年底双薪要合并计税了。同时又有报纸媒体报导,补贴和发物资也要征个税。

  新政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如果要把问题完全说清楚,那会需要类似分析油价上涨那样去分析每个群体,今天在这里就不说这么复杂了,水手本身对税务系统也不是很了解,说错了也不好。所以今天的分析只是就整体而言。

  先说直接结果:

  个人所得税属于累进税,那么如果把年底双薪合并计税,个人要交的税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是增加的。(如果觉得这样说不理解,请先学习“累进税”的概念。)至于有官方出来说这样的新政会让人少缴税,还给出了一个计算的实例。水手文化程度太低,根本没法看懂,只是知道不管来多少科学家,给出多少页的论证报告,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咬到自己的鼻子。

  而实物(例如南京税务局准备对所发月饼按个人所得征税)这块,应该不会有人跳出来说“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吧?——无耻应该还是有底线的。

  那么综合上面两个情况,个税新政产生的结果应该是增加了个人纳税。

  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再说相关联的影响。

  第一是个人。税缴多了,就意味着可支配收入下降了,相应地用于非基本生活消费的支出会减少,购买力会被抑制。

  第二是劳动力市场。作为个体,很少有人因为实际工资下降一点点而辞职的(名义工资不变),但宏观上就不同了。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当价格下降时,供给是减少的。劳动收入减少后,人们的劳动意愿就下降,而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劳动,而不是税务局。

  第三是企业。当劳动力的供给呈下降趋势时,反过来又促使劳动力价格上涨——换言之,企业为了自身的需要,必须弥补一部分员工实际工资下降的损失,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的成本增加。(水手说得很简单,这里还可以用经济学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理论来分析得更透彻。)何况,不少高级人才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收入的约定是税收,这样的话,这块成本直接就有企业负担。

  第四是社会成本。既然企业本身需要承担个税增加的一部分影响,那它就有了避税的内在需求。企业会在财务这块加大处理的力度,包括寻租。而税务部门也预料到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于是加大监管和稽查的力度。在这种博弈升级的状态下,社会的非生产性成本加大。很难论证这种博弈的源头是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部门,所以本文不做可能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的探讨,这也不是本文的重点。

  第五是投资环境。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肯定影响资本的积极性。当然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是有区别的:个人可以今天不想干了明天就辞职,而资本一旦投资实体,是有固定成本的。不少行业的特点是固定成本的投入占比例还特别大。不过宏观来讲,大环境中用于投资的资本肯定是减少的。

  第六是社会经济秩序。水手在《中国房地产之殇》中详细分析过,资本如果不能投资,那就会被迫投机。既然不能办实体,那涌入股市和楼市的资金就会增加,进而继续引发楼市股市的虚火。这几年楼市还折腾得不够吗?
  
  一个小小的个税新政,随随便便做个分析,居然可以扯到投资环境和社会经济秩序上面,好像是为了解释什么叫“蝴蝶效应”而精选的一个案例。但水手不是故意上纲上线,这些政策本身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按上面的分析,新政所产生的效果会与当前保增长的政治大目标相矛盾,很令人费解。

  什么叫国强民富?就是大家都有钱才是真有钱。钱是什么东西,社会财富的货币反映。不管怎么征税,都是从一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不可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要花费相应的征收成本,是要消耗社会财富的。社会财富如何增加,关键是公平与效率。效率是目的,公平是保障。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有个大道理我一直觉得讲得很对:生产力要被生产关系反作用。如果一个政策要影响大家把生产力投入到社会财富创造中去,那这个政策就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

  实际上,钱放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还不一样是中国人的钱?我们小老百姓有钱了,就会去消费,这样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因为劳动所得提高了,劳动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这样又增加了社会总供给,进而让整个社会财富增加。

  当然,不是说不要征税。税收是公民为其享受的国家公共服务(例如国防)所支付的货币代价,同时也是起调节作用的,所以征税的行为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适度性。现在的税赋是高是低,做过企业的朋友都很清楚。

  横看竖看,藏富于民都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