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琴:感谢他们为历史留下见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0:58
感谢他们为历史留下见证
刘志琴

    恰逢2009年初,近代史所举行一年一度的老干部团拜会,与会者欢声笑语,济济一堂,似这般例会,年年举办,年年相似,今年大不一样。过去一年本所的科研成果固然令人鼓舞,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有两本著作一出版就获得社会的好评,而这两本著作都是由近代史所的退休研究员自由选题,独立完成,按社科院学术管理的惯例,实属体制外的个人著作,没有领导的青睐,也没有任何资助,又都是大部头,冷主题,照例不为市场注意,可是好书不怕巷子深,一经读者阅读,就获得到热烈的反响。

    一本是由陈铁健整理的《流失的岁月--- 李新回忆录》,出版不久,就有多家报刊发出摘要。更有报纸刊载,读者评出2008年度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十大著作,这本书荣列其中。传主李新在70多年前是川东学联的主席,算得上旧时代的一名愤青,他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组织一批青年,徒步走到延安,奔向革命,历任县委书记,吴玉章的秘书,近代史所副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主编多卷本的《民国史》和《中国革命史》,是海内外著名的现代史和党史专家。他一生奋斗在文化战线,风风雨雨,整过他人也被人整过,到晚年大彻大悟,畅开心扉,由衷地道出: “是手段梆架了理想! ”以忏悔之心道出他的经历、内疚和遗憾。所以这部回忆录展现的是一段已消逝的岁月,一度被涂饰的历史,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困惑,如今又深深地打动了21世纪新一代的读者。时代的落差没有妨碍两代人的沟通,反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现实本是历史的发展,而历史感悟本身就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在后世赢得不绝的回响。

    再一本著作,是由周良宵、顾菊英夫妇合作编写的《疯狂、扭曲与堕落的年代》系列,一百多万字的《文化革命大事记》和五百万字的光盘资料,这是他们历经26年广搜博采,求实存真,精心打磨的力作。当我捧着这样一本厚重的大部头,心中非常感动,要知道,周良宵是著名的元史专家,顾菊英是资深的近代史编辑,他们毕生从事的研究是远离现实的历史专业,在他们的既往论著中,从没有评说现实的议论,也从来不过问政治。可以说,他们是两个深坐书斋,与青灯黄卷为伴的书生,无党无派,似是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到晚年风貌顿改,放弃熟悉的专长,以老弱病痛之躯投入文化革命史的研究? 周良宵还身患癌症,顾菊英要忍受脑瘤开刀后遗症的痛苦。殊不知这是一个常人也不敢轻易触动的敏感问题,他们并非不知道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却苦苦耕耘26年! 以致这本书蓦然面世,引得同事们惊讶不已,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们走出书斋,面对严峻的现实,秉笔直书?是道义和良知! 这是历史学家最可贵的道德操守, 最值得大写特写的优良传统,都在这呕心沥血的煌煌巨著中,一览无余,在当今浊浪滔滔之天下,竟有此等作者驱浊扬清,怎不令人敬重!

    十年文化革命,论时间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六分之一,而这十年是中华民族最疯狂、最惨痛、最堕落的十年,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也堪称为空前的劫难。我们不应该忘记,对文革的彻底否定是改革的起点,三十年来改革的成就证明,这是中国从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轨的伟大决策。正是对这十年浩劫的拨乱反正,才扭转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拯救了国家,拯救了党。无可置疑的是,对文革的批判是改革开放获得合法性和正义性的前堤,忘记这场浩劫,就是对改革的背叛!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批判文革都将伴随改革的业绩而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当十年浩劫逐渐被淡忘的时候,这一著作以翔实、严谨的资料,历历可考的事实,重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和民众的斑斑血泪。虽然这一著作目前还不可能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但读者会记住它,有朝一日当十年文革再次被送上审判台,它,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目前文革档案尚未公开,在重重保密的限制下,这本著作也许并不完备,甚或有讹漏,后续的作者一定会超过他们。然而棘地荆天踽踽独行者,是党外的一介平民,这是国内目前所见,份量最重,规模最大的揭露文革的当代史学著作,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共产党员们汗颜。古人说:“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空话、大话说千遍、万遍,不如一句大实话! 我深信会有更多的后来人尾随其后,完成这一时代的使命。

    这两本书的传主和作者,一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战士,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是从家门进校门,再进研究门的党外知识分子,三门干部。他们有不同的出身、经历和人生体验,虽然同在一个研究所也很少交往,如今已是阴阳两隔。当初他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笔,直面历史,又同在2008年末出版而不期而遇,殊途同归,冥冥之中是什么力量吸引他们从不同方位书写历史的见证,是道义和良知!

    这使我想起一个年青人对我说的话:“ 刘老师,你未完成的课题和专业,将来我们都可以完成,但你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和感受,不写下来,后人永远不知道。”这是令我非常动情的一句话。可不是啊! 我们不幸生在波谲云诡的年代,有多少人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而至献身亡命;又庆幸经受了这千年难遇的风暴,大风大浪促使多少人从梦中惊醒,顿悟昨日之是是非非,重新找回自我,不亲身经历又哪能理解我们这一代的追求、迷惘和幻灭的痛苦。这句话代表的是,整整年青一代对我们殷切的企盼!

    当团拜会快要终场时,我举首望着在座的同仁们,都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参加团拜之人,也是一年少于一年了,想到这里不由得一阵悲凉,是这两本著作又升起一个亮点。也许他们并未预想到,一辈子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业,最有感召力的著作,不在他们的盛年,而是晚年的直抒胸臆。他们的独立思考,有智有勇的抉择,再次印证了《吕氏春秋. 去宥》的一句话: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岁月的冲刷不可避免地使身衰体弱,却磨炼了意志,增加了智慧,洞达天命而渐入观察世态之佳境,这是我辈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都是快要谢幕之人,在人生舞台上最后一个亮相,一定要对得起后代! 对得起明日的祖国! 只要有这一份情怀,那展现在我们前面的,将是:“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这才是史家最好的归宿。

五柳村2009年9月16日收到

相关参考 周良霄、顾菊英夫妇谈文革史研究/郑仲兵 李宇锋采访

标签: 图书出版 文革史
曾经的这一天...
  • » 2007年: 追怀赵林克悌教授犯了什么忌讳?
  • » 2006年: 从我在北美中文博客的部分文章访问量看读者关心之所在
  • » 2004年: 五柳村志异
  • » 2004年: 目前五柳村各博客中访问量最高的仍是黄金高事件
  • » 2004年: 冯兰瑞:"一场拙劣的闹剧"访问量突破一千
  • » 2004年: 访问逾三万留言数百条 博客成五柳村主渠道

相关文章:
  • » 刘志琴:感谢他们为历史留下见证
  • » 《疯狂、扭曲与堕落的年代》--周良霄、顾菊英著文革史出版
  • » 《爱因斯坦信上帝吗?——方舟子解读科学史著名谜团》出版
  • » 林昭大学同学黄安栋、朱锦翔合著长篇纪实文学《黑水-黄土 云和月》出版
  • » 臺灣國家發展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徵稿

阅读全文(138) / 评论 / 扔小纸条 / 给刘志琴留言 / 文件夹: 即时评议
收藏: QQ书签 del.icio.us / 订阅: Google 抓虾
评论 / 个人网页 / 扔小纸条 * 昵称

已经注册过? 请登录

新用户请先注册 以便能显示头像及追踪评论回复

Email 网址 * 评论 表情 * 认证码 请输入您看到的数字 (注册登录就不用每次输入讨厌的验证码了)  


 

分类小组论坛
杂谈 , 娱乐、八卦 , 文学、艺术 , 体育 , 旅游、同城 , 象牙塔 , 情感 , 时尚、生活 , 星座 , 科技

请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如威胁到本站生存, 将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同时本站的相关记录可能成为对您不利的证据.

相关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