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百度搜狐展开的并非只是口水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6:05:30
作者:刘学军 | 原始出处:新京报 | 2006-7-19 16:05:27 |
百度此次不透明的裁员以及随后高层的短视决策,将自身推入了一场公共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是远非裁员带来的收益2000万期权所能弥补的。
去年因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催生数百位百万富翁、荣获“2005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06最佳雇主新上榜企业奖”称号的百度,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期望。然而,这一最佳雇主近日却因闪电裁员而光环不再。一时间,各媒体闻风而动,报纸和网络上充满了对百度不满的消息。门户网站特别是搜狐的专题更是引来了一场扯不清的“口水大战”。
在裁员事件被曝光之初,人们期待百度能将裁员事件公开透明化,期待百度理智地平息这场风波,期待在媒体和公众的眼中出现一个负责任的百度。然而,百度的做法却让人颇感意外,竟向外界宣称裁员事件有幕后黑手推动,并且直指这只黑手就是搜狐。
在自己发出的新闻通稿中,“百度公司副总裁梁冬认为,百度希望该门户网站以一种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事实上搜狐张朝阳多次在媒体上扬言搜狗在一年内赶超百度。”为何专门指责搜狐,梁冬的话实际上泄露了“天机”。
自从上市创造新高又跌落低谷以来,百度一直因为业绩饱受诟病,Google和雅虎两个国际巨头加入中国战场,更是让百度寝食难安。但对百度构成最大威胁的,可能还要属本土的搜索引擎搜狗。
成立较百度晚4年的搜狗,如今无论在品牌还是在产品上,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百度。
最令百度不安的是:三年前搜狗组建的研发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团队,其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实力已经不弱于百度。无论是搜狗40亿网页数量已经与百度持平,还是在查询效果以及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上,搜狗都令百度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仅仅搜索到1%—2%的资料和数据,98%的数据都留在企业的内部。现在,百度不惜代价,通过一次仓促裁员放弃这一蕴含巨大价值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业务金矿,CFO王湛生甚至宣称是为“更好地专注于搜索业务”,百度在核心业务方面遭受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而据7月15日《财经时报》报道,百度裁员的主要动机在于收回2000万期权,以便做出一份漂亮的财报。用百度高层的话说就是:“老员工持有期权获取收益对百度其他同事不公。”这种“突然袭击”
式的裁员以及难令被解雇员工信服的说辞,都无法消除公众的质疑,也与其最佳雇主之名格格不入,更遑论符合中国《劳动法》规定裁员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雇员的规定了。
百度此次不透明的裁员以及随后高层的短视决策,将自身推入了一场公共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是远非裁员带来的收益2000万期权所能弥补的。
从百度的“闪电裁员”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公司形象往往顺着这样一个途径出现:聚集起优秀的团队———初步成功———到达顶峰———遭受质疑……这两年,联想,华为也受到过类似的质疑和攻击。表面上看,无论是百度,还是联想、华为,遭受攻击的口实都是“不够人性”。
从深层次看,这与目前国内商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严峻的商业环境逼得很多公司不得不采取务实的手段,从销售到管理,到人事,一切必须以利润为基本出发点。刚上市之时,媒体总在评估,百度制造了多少十万富翁,多少百万富翁,多少千万富翁等等。然而,媒体、员工似乎忘了商业社会的根本是追求利润。
你之所以能拿到10万,是因为你最少能给公司挣50万,否则公司就亏了。尽管初创性的企业,由于兑现期权可以提前拿到现金,但那是对未来利润的提前支取,并不意味着你就值那么多钱。
从这个角度而言,百度裁员有其合理性,只是裁员的措施欠缺人性化考量及涉嫌违反了相关法规。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人们不能对企业有过高的要求,那需要有适合企业施展社会责任的商业环境、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无论如何,人们都非常期待百度能够正面给“裁员”事件一个很好的答复,也希望百度能顺利渡过这场危机。毕竟,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中国人,谁都不希望创造了诸多“神话”的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在短时间内消失,也不愿意看到类似的“口水战”在互联网企业之间轮番上演。
□刘学军(联合思特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