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留客和标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6:31

           天留客和标点

沈掌荣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一位穷书生到富裕的舅舅家作客,恰逢天下雨,一时回不了家。因为书生穷,舅舅很厌烦他。有一天,舅舅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客厅里。上联是:落雨天留客;下联是:天留人不留。这个穷外甥一见,便冒雨离开了这个势力眼舅舅家。但他在临走前,给对联加上标点,改成了:“落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把意思完全颠倒过来了。 不过,这个故事怕是后人编了后安在古人头上的。我国古时候并没有标点符号,到了汉朝,才有“句读”符号。句是一句完整话的标志,读是句中语意未完、可以停顿处的标志。到了宋朝,开始用“.”和“,”来表示“句读”。明朝,又出现了人名、地名号,但现在我们已不多用了。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我国才参考各国通用标点,规定了十来种符号。全国解放后,我们国家又规定了标点符号的用法,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统一。 书面语言的标点符号是十分重要的。郭沫若曾指出,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等于人无眉目。 

可是,有人对标点很不注意,该点的地方不点,一口气几十个字乃至一百多个字,叫唸的人下气不接了上气。而不该点的地方又乱点,有时难免出笑话。还有人文章写得不错,可逗号、顿号分不清,就那么一下,看着象有尾巴,又象没有尾巴,叫人难以辨认。再有的呢,给人写信在信封上写地址时,隔几个字点一下,甚至一个字点一下。算个顿号吧,哪有这么多一字一顿的?如此等等,实在是要不得。标点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不能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