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贫困论》:对总体论和历史论的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29:33
《历史主义贫困论》:对总体论和历史论的批判(2009-01-13 09:55:55) 标签:文化 波普尔 历史主义贫困论  分类:西方思想--



笔记/曾星智


1、对历史主义(Historicism)反驳的纲要


  (1)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
  (2)我们不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
  (3)因此,我们不能预告人类历史的未来行程。
  (4)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摒弃理论历史学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摒弃一种可以相当于理论物理学的那种历史社会科学的可能性。不可能有历史发展的任何科学理论是可以构成为历史预告的基础的。
  (5)历史主义的方法的基本目的因此就是错误的构想;于是历史主义也就崩溃了。当然,这种论证并不排斥任何一种社会预告的可能性;相反地,它以预告在某些条件下将出现某些发展的方式而可以完全适应对社会理论进行检验——例如经济理论——的可能性。它之摒弃预告历史发展的可能性,仅只以它们可能受到我们知识增长的影响为限。(P序)



2、社会学的技术学方法


  “零碎技术家或工程师承认,只有少数社会制度是自觉地设计的,而大多数却只是作为非人类行为所设计的结果而成长的。”(P58)

  “零碎工程师像苏格拉底一样,知道他自己知道得是多么地少。他知道,我们只能从我们的错误之中学习。因此,他将一步一步地前进,小心翼翼地在比较着所预期的结果和所取得的结果,经常在提防着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的、而又不情愿的后果;而且他要避免从事那些改革,它们是复杂性和范围使得他不可能分清原因和结果以及自己真正是在做什么。”(P60)

  “与零碎社会工程相反,总体论的或空想的社会工程从来就不是一种‘私人的’、而总是一种‘公共的’性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一种明确的计划或蓝图重行塑造‘社会整体’;它的目的在于‘掌握关键的位置’并扩大‘国家的权力……直到国家几乎变得等同于社会’;不止于此,它的目的还在于从那些‘关键的位置上’来控制在塑造发展中社会的未来的各种历史势力,或者是通过扼阻这种发展,或者是通过预见到它的进程并对准它而调整社会。”(P60)



3、历史主义的总体论批判


  “正是这种总体论才最彻底地区别开了历史主义和任何一种零碎工程学,并使它自己和某些类型的总体论的或空想的社会工程学的联盟成为可能。
  “……这种联盟有两位突出的代表,他们是柏拉图和马克思。柏拉图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相信一切变化、或者几乎是一切变化,都是衰颓;这就是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他的乌托邦蓝图就旨在扼止一切变化。它在今天就会被称之为‘静态的’。另一方面,马克思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且可能是一个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论的拥护者。因而,他的乌托邦蓝图就是一种发展着的或‘动态的’而非一种被扼滞的社会的蓝图。他预告了、而且力图积极地推进一个以不知道有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强制为其极致的理想的乌托邦的发展:国家自行消亡了,每个人都各尽所能,自由地在合作,而他的一切需要都会得到满足。
  “历史主义和空想主义之间的联盟的最强因素,无疑地是双方所共有的总体论的研究途径。历史主义感兴趣的并不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而只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而空想工程学也是同样地总体论的。双方都忽视了将在下一节里要确定的一个重要事实——那个事实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整体’决不能够成为科学探讨的对象。双方都不满意于‘零敲碎补’和‘弥缝苟且’,他们希望采取更激进的方法。而且,历史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好像都对变化着的社会环境这一经验(常常是令人害怕的、有时还被描写成‘社会崩溃’的经验)有着深刻印象,并且有时候甚至于深感惶惑。因而,他们双方都试图使这种变化合理化,一个是预言社会发展的进程,另一个则坚持说,变化应当严格地而完全地加以控制、甚至于应当全盘加以扼止。控制必须是全面的,因为在不是如此加以控制的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部门,都可能潜伏着有造成不可预见的变化的危险力量。
  “历史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之间的另一条纽带是,双方都相信他们的目标或目的并不是一个抉择的问题或道德决定的问题,而是可以就在他们的探讨领域之内科学地被人发现的。历史主义者和空想主义都相信,他们能够发现‘社会’的真正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例如,通过确定它的历史趋势,或者通过诊断出‘他们似的的需要’。”(P65-66)



4、对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学说的批判


  “希望我们可能有一天也会发现‘社会运动的定律’,正好像是牛顿发现了物体的运动定律那样;那就尤其是这类误解的产物了。既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相似于、或可以类比于物体运动的社会运动,所以就不可能有那类的定律。
  “然而,人们会说,社会变化中的趋向或者趋势的存在几乎是无可置疑的,每一个统计学家都可以计算这类的趋向。难道这些趋向不能和牛顿的惯性定律相比么?答案是:趋向是存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对趋向的假设往往是一种很有用的统计学方法。但是趋向并不是规律。断言有一种趋向存在的一个陈述是存在着的,但不是普遍性的。断言某时某地有某种趋向的存在的这一陈述,将会是一个单一的历史陈述,而不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这种逻辑状况的实际意义是值得考虑的:我们可以把科学预告置于规律的基础之上,而我们却不能(像每一个审慎的统计学家都知道的)把它们仅仅置于某些趋向的存在的基础之上。一种持续了几百年或者甚至几千年之久的趋向(我们仍可以用人口的增长为例),可以在十年之内改变,或者甚至比那更迅速。
  “指出规律和趋向是根本不同的的两回事,是很重要的。”(P101)

  “穆勒和他的历史主义者的伙伴们忽视了趋向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他们操作起趋向来,就好像它们也像规律一样地是无条件的。他们把规律和趋向混为一谈,就使得他们相信趋向是无条件的(因而也是一般的);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相信了‘绝对的趋向’,例如,相信一种朝向进步的一般历史趋势——‘一种朝向更美好、更幸福的状态的趋势’。如果他们毕竟还考虑到把他们的趋势‘归结’为规律,那么他们就相信,这些趋势可以径直单独从普遍的规律中推导出来,诸如心理学的规律(或许还有辨证唯物主义的规律,等等)。
  “我们可以说,这是历史主义的中心错误。它那‘发展的规律’变成了绝对的趋向,这些趋向就像规律一样,并不有赖于初始条件,并且它们带着我们不可抗拒地朝着某种方向走入未来。它们是无条件的预言的基础,而与有条件的科学预告相反。
  “但是,对于懂得趋向有赖于条件的人,那些力图找出这些条件并且明白地做出总结的人,又会怎样呢?我的回答是,我和他们并没有争执。相反地,趋向的出现是无可怀疑的。因此,我们的艰巨任务就是要尽我们所能地解释它们,亦即尽可能精确地确定它们得以持续的条件。”(P112-113)


----------------------------------------------
《历史主义贫困论》:对总体论和历史论的批判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英]卡尔.R.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35年初稿,1957年初版
中译本译自198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读书笔记:哲学-卡尔.波普尔系列

1、《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柏拉图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Plato, Karl R. Popper, 1945年)
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黑格尔和马克思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Hegel and Marx, Karl R. Popper, 1945年)
3、《开放的宇宙》:赞成非决定论的论证The Open Universe, Karl R. Popper, 1956年)
4、《历史主义贫困论》:对总体论和历史规律学说批判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Karl R. Popper, 1957年)
5、《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一)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Karl R. Popper, 1963年)
6、《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二)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Karl R. Popper, 1963年)
7、《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三)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Karl R. Popper, 1963年)
8、《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一)Objective Knowledge, Karl R. Popper, 1972年)
9、《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二)Objective Knowledge, Karl R. Popper, 1972年)
10、《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三)Objective Knowledge, Karl R. Popper, 1972年)
11、《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四)Objective Knowledge, Karl R. Popper, 1972年)
12、《无尽的探索》:一个知识分子的自传Unended Quest, Karl R. Popper, 1982年)
13、《框架的神话》:保护科学和理性Myth of the Framework, Karl R. Popper, 1996年)
14、《更美好世界的求索》:30年讲稿和论文选集(一)In Search of a Better World, Karl R. Popper, 1995年)
15、《更美好世界的求索》:30年讲稿和论文选集(二)In Search of a Better World, Karl R. Popper, 1995年)
16、《更美好世界的求索》:30年讲稿和论文选集(三)In Search of a Better World, Karl R. Popper, 1995年)
17、《20世纪的教训》:波普尔晚年访谈演讲录Lesson of This Century, Karl R. Popper, 2000年)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50)|评论(0)|收藏(1)|打印|举报 前一篇:《知识考古学》:福柯对方法论的批判
后一篇:《框架的神话》:保护科学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