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论”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3:42

“股市泡沫论”批判

--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4)

 

   

一、“股市泡沫论”来由

 

  没想到“郎咸平的忽悠”一文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有被忽悠者的叫骂声,更有理性思考者的赞叹声,当然,多数非专业人士还是感到不好理解。本文原准备“理论原理的引用性的批判”看来是不够用的,因此,这里再就“股市泡沫论”作深入一层的剖视,因为此是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不得不真正弄清楚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郎咸平教授对中国股市建设是有贡献的,在当年“郎监管旋风”中,是郎首先在中国股市监管中首倡实行欧美股市的严刑峻法,虽然我国股市对严刑峻法的思想采用有限,但对中国股市在改进监管方面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再说,持有“股市泡沫论”思想的实际上也并不是仅是郎教授一人。直至目前为止,多数经济学者或多或少都是“股市泡沫论”持有者。这与二个因素有关,一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即西方经济学理论一直未能解决股市在当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最多只是在股市财富效应方面作些实证性的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更没有这一块的研究。我国经济学照搬论者自然也就不会有股市这一块的理论,因而为各种谬论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二是因为我国股市从建立的一开始,在指导思想上就有问题。一直以来,主导股市建设的是:股市“国企服务论”、股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论”、股市“优化资源配置论”等等。这些最终都导致股市实际上“圈钱论”。而股市本质上的为“圈钱”服务一直为广大股民们所深恶痛绝,加上股市交易制度不规范,大量的腐败与监管漏洞,管理层调控失误等,使得我国股市一直处于大起大落之中。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是广大中小股民多数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财产性的收益”,反而有相当大的部份股民有财产被洗窃的感觉。因此,痛狠这个股市,股市“赌场论”应运而生,“股市泡沫论”也就容易获得痛狠股市者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么说,股市“赌场论”、“股市泡沫论”是依据对股市表象的观察,是股民们情绪化的一种反映。作为一个一般的股民来说,有这种看法也没什么错误,因为它毕竟反映了一方面的事实。但是,如果作为一个经济学来说,说这个话那就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经济学家所要做的工作是揭示经济表象后面的本质及经济运行规律。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仍在大谈“股市泡沫论”,要不思想仍停留在表浅的认识上,要不就是利用中国股市至仍没有产生财富效应而作刻意误导。

  

  翻开这二年来的媒体文章与电视访谈,“资产价格泡沫”几乎是一些财经人士的口头禅。“房地产价格泡沫”与“股市价格泡沫”本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房地产价格”是商品经济范畴,“股市价格”是属于虚拟经济范畴。将两个不同属性的价格混淆都用“资产价格”来概括,虽然反映这些经济学者在概念思维上存在混乱,同时也说明“股市泡沫论”在财经人士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实际上持有“股市泡沫论”观点的并不止是郎教授一人。比如叶檀、谢国忠等,既是“房价泡沫论”的持有者,也是“股市泡沫论”的持有者。 更深入一层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学者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言论涉及到“股市的泡沫”论,但认为当代的经济,虚拟经济已经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过份发展了,虚拟经济已经形成的泡沫。或者更有一种说法是,虚拟经济是完全多余的、应该限制的经济。因此“泡沫”成为这些人士描述经济的得意的口头禅。这些人实际上都是“股市泡沫论”的坚定持有者。本文前面之所以只点了郎教授,一方面是郎教授的“股市泡沫论”叫得最响的,“四大泡沫”也是郎教授描述经济的得意的口头禅;另一方面郎教授的“股市泡沫论”比较特别,既包含有“信贷增加就必然会引起股市泡沫”,也包含当前中国的股市就是一个大泡沫,更有著名的“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论。

 

   考证“股市泡沫论”这个概念其实包含二层含义:一是股市上涨形成的价格泡沫。价格泡沫的可能性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但多大的市盈率才是泡沫,此方面存在的争议很大,可能多数人认可40倍市盈率以上是泡沫。但此方面很多时候是与参与者是多头还是空头有关系,是一件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二是股市是泡沫经济,股市的存在就是泡沫。郎教授在2009年股市沪指3000点位平均27倍市盈率波动期间就大喊股市泡沫,从郎教授曾经的声明“股市价格泡沫是无法判断”这一点来说,郎教授显然在“股市是泡沫经济”这个基础上说股市泡沫的,要不股市泡沫论在郎教授的思维中本身就是一个混乱的概念或有意散布的耸人听闻的词语。

 

  股市的确有可能在某一阶段市场过热时股价过高、或某一板块(如创业板刚上市时)的股价过高,形成价格泡沫,但价格泡沫就是价格泡沫,那是从事定量分析的股评家的事,作为一个经济学者,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用“股市泡沫”来描述当前(总体并不存在价格泡沫的)经济是十分错误的。

 

 

二、“股市泡沫论”到底错在哪?

 

  股市是什么?股市是虚拟经济的主体。我对虚拟经济所作的定义是:“虚拟经济是指以‘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为基础的证券市场,不包括以保证金交易为基础的衍生品市场和抵押物为基础的信贷市场”(《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172 页)。股市既然是证券市场的主体,自然也就是虚拟经济的主体。虚拟经济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经济。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限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与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表现在生产上,就是生产过剩,表现在资本上就是资本过剩。不解决这个矛盾,资本主义就会死亡,而股市产生恰恰就是在解决资本过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股市是过剩资本的容纳池。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在第九章第二节“双轮经济”中对股市容纳池作用是这样论述的: 

  “在“双轮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经济是两个相依不可或缺的主体。由于投资货币过剩,单体独立的实体经济是无法运转的。只有实体经济单体的“过剩”必将导致生产不断萎缩而不能持续运行。“过剩”的投资货币需要有一个容纳池,虚拟经济就是这个容纳池。两个经济体相互依赖着,而投资货币就是依靠虚拟经济的储水池作用,使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两个经济体内部,货币循环流转虽然都有各自的运动,但大循环是在二个经济体之间进行的。这时央行普通的(指非特定指向的)货币宽松或货币紧缩政策,首先作用到的并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货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大循环,致使货币运行规律彻底改观。西方传统货币理论失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一点。”

 

  股市仅仅只是容纳过剩资本(投资货币)就没事了这么简单?不是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揭示了股市不仅仅具有过剩资本容纳池作用,而且还有创生价值的功能,股市能创生价值,也能湮灭价值。股市只有在上涨中才会发生创生价值,而股市下跌表示股市在湮灭价值(详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在第四章论述)。因此股市财富效应发生必须是股市的上涨,而不可能是股市的下跌。   

 

  从这里可以看出,“股市上涨就是泡沫”的论调实际上就是不希望中国股市因上涨而发生财富效应,而以“泡沫”为由掩盖当前中国股市的仍处于负财富效应的事实。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2008年因股市大幅下跌,股市处于严重的负财富效应中,而这种严重的负财富效应,产生了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为股市湮灭价值的原理(《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在第四章论述),使得在紧缩货币政策使本已紧缩的货币更加减少,加剧了当时的通货紧缩程度;二是实体经济因股市负财富效应发生并通过“双轮经济”的自激原理而产生快速下滑。

 

  我之所以反复写文章强调在当代“双轮经济”构架(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在第九章中关于“双轮经济”构架的定义)情况下,股市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国当代经济是使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那么就要去研究当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规律,不涉及股市是否好坏等道德方面的标准。股市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上涨才会有财富效应产生,其下跌就会湮灭价值,引发实体经济产生通货紧缩等同的效应。我国2008年经济快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因为股市大幅下跌所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只是起辅助的加速作用,不是主要作用。因此,挽救经济的办法只有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将股市指数拉升到适当的点位,经济下滑才能止住。当然,保八需要另外的财政政策的剌激。在这个方面我已发表过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仍收集在我的蔡定创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dch中“国策”、与“财经”二个栏目中,草根博客中也有)。当然,有代表意义的还是我的《以中国内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表述的挽救经济的那五条救急措施。实践已经证明,中央当时的四万亿救市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正确性与必要性。2009年所发生的近十万亿增量信贷并不产生通货膨胀,用西方货币主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此只有用我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理论才能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股市下跌发生了几万亿的价值湮灭,此必须要依靠相应增量的信贷货币来补充。增量货币就是补充到因股市下跌湮灭货币而形成的货币窟窿中去了。用我的货币理论看此问题,如果2009年没有增量的10万亿信贷货币,股市不可能返回到3000点以上,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恢复到8%以上。这一现实也是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一书中所揭示“双轮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自激平衡规律所发挥的作用的有力证明。

 

  郎咸平的“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实际上只说对了八分之一,就是当实体经济资本边际利润率下降时,资本可能会投资股市。注意,这里只是说可能,不是郎在“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中的必然含义。只有当股市预期边际投资收益率高于实体经济时,投资资本这时进入股市才会成为必然。随着股市的涨高,股市预期投资边际收益率会越来越低,而随着股市的财富效益的发生,会使实体经济消费需求增加,引起实体经济中的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业绩增长。实体经济企业业绩的增长又会产生二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促使上市公司股价的提高,另一方面因实体经济资本利润率提高,当投资实业资本边际利润率高于投资股市的风险利润率时,这时的产业资本又会回流于投资实业(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九章第四节论述)。因此,产业资本进入股市,并不表明企业就一定是“营商环境恶化”,只是表明比较投资利润率而言,股市更有机会。产业资本进入股市更不表明 “致使股市泡沫”的发生,因为当股市高涨时,投资风险利润会下降,此时产业资本又会回流实体经济的投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产业资本投资股市是有限度的、有资本利润率的比较的,“致使股市泡沫”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股市价格泡沫多数情况下,只发生在金融资本过多的情况下。

 

三、“股市泡沫论”的危害

 

  “股市泡沫论”不仅仅是个理论争辩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上面已提到,如果2009年没有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股市返回到3000点之上,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返回到增长8%并且站稳。同样,如果没有今后股指的稳步上涨,今后中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也是不可能的。以前我国股市并不成为经济发展的睛雨表,那是因为我国股市规模小,现在股市规模已与GDP相当,我国生产能力也进入了过剩的新时代。产能过剩、资本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将成为严重困扰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不是很多。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一书中,主要论证了运用当代信用货币的运行规律,使用二种手段来解决:一种是“印钱消费”手段,另一种就是“货币放大” 手段。“货币放大”手段就是运用“双轮经济”的自激平衡原理,用股市良性的财富效应(《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对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是有区分的,不良财富效应会加大贫富差距,只有良性的财富效应才会产生“双轮经济”中的正向自激作用),部份解决消费需求补缺口的问题(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八章第七节论述),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能够产生财富效应的股市,此乃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如果将股市当作“泡沫”,必将自毁经济发展前程。

 

四、建立强大的股市应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当代经济不可能独守一偶的,金融大战更多的是表现在虚拟经济的接触战中,只有建设本国强大的股市才有可能在世界金融大战中获胜。我早在2008年的《当代中美金融大战》中就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时,6+1理论也不能在当今国际垄断金融条件改变这种我国仍处于弱势的现状。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人仍引用《当代中美金融大战》第八节内容作表述:

 

  “3、必须建立本国强大的金融体系与之对抗。大的国家才能入围大国经济。前面说了,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单纯的贸易立国已经不现实。郎咸平教授提出中国的6+1策略,仍是一种纯贸易立国思想,仍不是入围经济大国的入场券。用于企业战略发展内需可以,因为内需属于内循环,不参与国际交换,一旦参与国际交换,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任何依靠生产而赚到的盈头小利,都经不起金融动荡或是其中隐藏的掠夺手段的冲击。象我们现在赚到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经历美元贬值、进口原材料涨价、输入性通货膨胀,除了还有一个数字存在外,它原本包含有的那点价值,实际上早已通过其它方面的损失(例如本次国内的通货膨胀)而损失了。象个土财主一样仅靠生产资本赚钱参与国际竞争,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已是太幼稚。

 

  4、建立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是建立国家金融强国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建立本国强有力的资本市场,这样,国家就不会发生靠“引进外资”来发展生产,不靠贱卖资源来赚那点小钱,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是将所有资源变成资本,包括劳动力资源也要转化为资本。

  其次,在资本利润原则下,劳动力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才可获得与资本等同的收入。劳动与资本的收入差距在这里才会相对缩小,内需才会比例扩大。当然如果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这么多分配问题上的哆嗦。但现在是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你就必须要按资本运行规则行事。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必需符合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按照资本利润原则,我们应该看到,强大的股市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三,强大的股市是参与国际金融游戏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股市就没有巨大的国际虚拟资本的栖身地,巨大的发展资金就没有凭空的来头,这是使国家真正强盛的条件。

前面说了通过生产赚点盈头小利,一个原油涨价,所赚的钱就没了。而虚拟市场,只要够聪明,国家富裕只是转眼之间的事。例如,我国银行没有上市前,银行股价只能以净资产卖价,讨价还价也只能卖到1.20元,当在股市上市了,股价就不再是以净资产卖了,而是以未来的收益折现出价,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好啊,股价国很轻易就卖到5元钱。你说是卖产品赚钱还是卖股权赚钱?中国人不笨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

 

  假设我们建立一个具有良性发展机制的内需市场,即使适度的通胀,也要使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年年有钱可赚。只要上市公司股票业绩好,以中国巨大的内需发展潜力,吸引国际热钱轻而易举,巨大的国际虚拟资本会趋之若骛。我们的劳动、资本、土地、管理者等生产要素都将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同时,消费市场这个内需就不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而是一种难得的稀缺资源。卖产品变成了卖股权,这时的热钱对我们来说不是多多益善吗?反热钱干吗?”

 

  “真正建立起一个本国人民信任、国际投资者信任的高等级品牌证券市场,这时的国家才能在无形中形成巨量的虚拟资本,才有在国际社会中强大的收购与兼并的能力,国家才能真正进入强盛之列。”

 

 (说明:因本文中涉及大量的新经济学原理与货币新理论,本文的容量有限,只能作原理性表述,如果读者要进一步弄清这些理论原理,请读《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此书对文中的理论原理有详尽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