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要中国放弃耕地保护意欲何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36:14

茅于轼作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不是在于他有多深的学术造诣,而是时常发表一些足以跌破人眼睛的奇谈怪论。有些观点(如自诩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中国应恢复使用繁体字等)尽管遭到普遍的反对,由于仍属于一般性争论范畴也就罢了,可此人似乎对与民众的对抗越来越上瘾,现在居然开始企图动摇中国的国本,对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本来就严重不足的耕地使用与保护基本国策进行攻击,大有不把中国整垮决不罢休的架势。




不要以为这是在上纲上线地批斗他,只要看看他最近的“大作”——“茅于轼: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就会非常明白,他言论的反动性质已经无需提升了。如果不给予言辞批驳,实在有违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良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这篇文章中,茅于轼从人们的思维模式、对曾有的饥荒恐慌、世界发展对粮食依赖的减小程度与粮食的“富裕”状况、我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的矛盾、保护耕地容易诱发腐败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中国保护耕地不仅属于多此一举,而且反而在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读全文不难发现,茅于轼的论据由于建立在完全脱离实际的虚幻基础之上,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绝对错误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作为一个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居然对中国和世界的过去与现在如此无知,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混到现在这样的地位的。




下面,我们不妨对他在文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逐一分析,看看此人的学识到底有几斤几两。




一、将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识看成是一种盲目纯属自作聪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纵有万贯家财,如果连起码的粮食都没有,他依然只能是与动物争食的野人。我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在大多数农村,很大部分农民几乎完全依赖少得可怜的耕地以维持生机。自古以来,可耕作的土地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基本常识根本不需要别人教,只要是到农村去转一转就有深刻印象,因此,保护现有可耕种的土地绝对是“基本国策,不容许动摇”。从茅于轼的个人经历(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4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1993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任理事长)来看,此人要么是从不与农村打交道,要么是到美国转了一圈,把自己过去对农村的记忆都忘得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整天关起门来凭空想象,居然就认为别人“形成了固定思维”,有“不假思索的习惯”,而全国人民对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认识“使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逻辑而不自知”,从而危言耸听地认为“基本国策上出问题会造成重大失误”。殊不知,他自己的思维已经陷入了一种无法自制的虚幻和癫狂之中。




二、中国的粮食够吃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茅于轼为了说明国家“冻结农业用地”不对,居然认为中国“粮食多得吃不完”。真是这样的吗?国家统计局最近发表的公告指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为95%,也就是说还有5%的粮食需要进口。那么,茅于轼凭什么认为“粮食多得吃不完”呢?他所见到的是“粮库装不下”,这实在是小儿之见。我们知道,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在一个稍有资金保证的国家,即使进口也要有充足的粮食库存。“粮库装不下”除了说明有充足的粮食来源外,还可能与粮库的建设更不上有关。因此,仅仅根据“粮库装不下”就认定“粮食多得吃不完”纯粹是胡说八道。至于有粮食出口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事实上,中国每年还从国外进口大批粮食,茅于轼怎么就不管这些呢?




十分可笑的是,茅于轼还居然将国家保证充足的粮食储备胡乱猜测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把我们吓坏了”,似乎这世界上其他有富裕粮食生产和储备的国家都是被大饥荒吓坏了所致,荒不荒唐?




在茅于轼看来,一个家庭主妇一次购买了100斤粮食其实是因为她被饿怕了所致,否则就不应该在家里储备粮食,而是相信市场上随时可以买米。他有此认识,充分说明此人纯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辈。




三、粮食多了真的是国家的累赘吗?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他发表此番高论之即,美国人正卷入抢购粮食的慌乱之中。有分析认为,造成美国粮荒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美国的粮食生产不足,而是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一是某些大投机者的腾积居奇,其次是美国政府将大量的贮备粮投入到能源转化之中。最近有报道指出,中国政府为了防范粮食危机,已减少了以玉米为主的“生物燃料”转化。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在世界石油供应越来越少、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粮食已经成为了能源储备物质而不仅仅是国家的基本战略物质。对于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质,茅于轼居然仅仅用国际市场的价格算帐,绝对是无知加无耻。




更为无知的是,他居然以“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为依据,认为中国也可以采取进口的方式解决粮食问题,可他不知,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采取了多种高补贴措施,并严格限制粮食进口,被欧美政府斥之为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因此,日本对粮食的进口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绝对不是任由市场调剂。以这样只看其表面而不管其实质的言论,难道就不怕别人笑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每年所需的粮食如果依赖进口,请问这世界上有谁能供应得起?茅于轼打着算盘说“假定我们进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却不管这些粮食从何而来。




尤为可气的是,茅于轼纯粹羞辱咱中国人地叫嚷“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一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狗奴才像。什么叫“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如果中国粮食主要靠欧美进口,此次因西藏问题引发的中国民众抗议西方媒体歪曲中国的行动,如果引起欧美对中国的粮食禁运,难道是中国“犯了天下大忌”?照此逻辑,欧美对中国长达近二十年的武器禁运难道也是中国“犯了天下大忌”?当然,茅于轼可能会辩解说“我指的是天下而不仅仅是欧美”。请问,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能提供如此多的粮食给中国?更何况,当欧美运用他们的霸权时,即使有能力想中国提供粮食的国家恐怕也不敢这样做,这不成了“天下”了吗?真不知茅于轼还有没有一点点中国心。




四、粮食问题真的不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吗?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约20%的人口,要不是我们党的英明伟大,谁能做得到?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呢?是因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强化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一切都说明,粮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是最头等的制约因素,千万马虎不得。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整体经济有多发达,缺粮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通货膨胀,从而使多年辛辛苦苦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如果中国确实如茅于轼所说的那样“不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我们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需要解决温饱问题?一个没有粮食安全的国家,社会的稳定从何而来?茅于轼的话无疑在说,楼既然已经盖到了二十层,就不要第一层了,这不是要中国彻底崩溃吗?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超级大国,粮食问题永远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头号因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五、人民生活好了,怎么就说明粮食问题不重要了呢?




茅于轼套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说,过去人口少但粮食仍然供应不足,而现在人口大幅度增加了,粮食反而供应充足了,就因此说“人类社会挣脱了粮食的制约”,简直是无知加愚蠢。




正如他在文中所言,“最近的半个世纪里,全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了17%,耕地和种粮食的农民都大幅度减少,而粮食越来越富余”,可他却不问问这是怎么实现的。很显然,如果不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为了满足人口的迅速增加,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开展粮食生产科研攻关研究,突破了一个一个难题,加上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政府的大力提倡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实现这一伟大成就。这本身就足以证明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与艰巨性。茅于轼居然将这中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倒过来说明粮食问题不重要了,不是是非颠倒又是什么?




更为可气的是,他将中国人近年来生活过得好了,出现了需要减肥的原因归结为粮食供应过剩,真不知他脑子里还有没有一点生活常识。




六、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




这是茅于轼文中提出的问题,他的出的结论是“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估计那些不良的开发商和心怀鬼胎的政府官员看了茅于轼的观点,一定会乐得笑不拢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城镇化需要占有必要的土地没错,但怎么就与基本农田保护成了矛盾?你茅于轼既然想当然地将中国的国土都看成是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那么我们怎么就不能将中国的国土看成是都要城镇化?很难想象,一个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国家,人民是靠什么生活的,难道都是机器人?




在茅于轼看来,保护耕地只是在保护农民的农业生产,因而当农民都进城当工人后,这些耕地就可以不要了,多么荒唐啊!




国家从2003年起,逐步取消农业税,正是为了鼓励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因为由于大量农民的进城务工导致大量耕地的闲置,使粮食供应出现了紧张的迹象。这就说明我国的粮食供应绝对是不够稳定的,需要稳中求升。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茅于轼大概就属于这种既无知又极为自以为是的蠢才,怎么配做一个“经济学家”?




茅于轼在文中还说了一个极为可笑的话:“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之所以可笑就在于,如果不保护耕地,其他用地就会占用;反之,如果不保护其他用地,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措施,一般不会自动转变为耕地。这就好比如,一个人游泳时如果不用力划就会沉下去淹死,因而需要有足够体力以保证始终不被淹死。而在茅于轼看来,我们既保证有人不被淹死,也要保证有人被淹死,实在是超级大笑话。




至于茅于轼将保护耕地与腐败挂钩,实在不值一驳,因为按他的观点,只有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才不会腐败。




总之,作为一个从事多年经济学研究的老年学者,表面上看是无知愚蠢在如此令人瞠目的地步,但骨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还真是人性的悲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茅于轼先生,你还是好好地养你的老吧,别再这样丢人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