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概况与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6:20
| |
|政策 |法规 |党建 |考试 |科研 |师训 |课改 |教研 |
※您现在的位置: 嘉祥教育网 >> 教育新闻 >> 教育动态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概况与展望
作者:王乃翠 文章来源:办公室 点击数: 1274 更新时间:2008-3-25 14:00:59
   ——改革开放30年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概况与展望
嘉祥县教育局局长    王乃翠
   (2008年3月24日)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又是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子思又教出了一个儒家大师孟子;而并称“四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则是反映这四位大教育家思想的经典之作。所以说,曾子既是一位儒学大师,又是儒家文化的承前启后者。嘉祥,便是曾子的故里;嘉祥,因曾子而骄傲了两千多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嘉祥县教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在克服困难中奋发有为,在机遇挑战中乘势而上,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学校建设和后勤化服务及参与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明显成就,呈现出“力度加大、亮点增多、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撑,成为嘉祥县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嘉祥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代嘉祥人的又一骄傲。
一、30年来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嘉祥县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嘉祥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处,其中高中5处(含民办高中2处)、初中28处(含民办初中4处)、小学165处(含特殊教育学校1处、民办学校6处)、职业中专1处;全县在校生11755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7742人、初中在校生29602人、小学在校生63206人、职业中专在校生7000人。全县教师6311人,其中高中教师524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101人,占19.27%;具有中级教师职称105人,占20% )、初中教师217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150人,占7%;具有中级教师职称600人,占27.61%)、小学教师337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9人,占0.3%;具有中级教师职称998人,占29.6%)、职业中专教师23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38人,占16.31%;具有中级教师职称58人,占24.9%)。有各类幼儿园270 处,幼儿教师729人,在园幼儿28920 人。
——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孝道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石雕之乡和曾子故里的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展了素质教育基地创建活动,6处学校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开辟开展第二课堂和各学段各学科兴趣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开拓学生视野,尊重差异,发挥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国家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电化教学研究、校本研究等活动,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各学科教育过程和活动。1999年至2003年,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组织开展了全县教育科研跨世纪工程;2004年起,连年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学用讲评”活动。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电教示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全县现有4处省级规范化学校,3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93处县级规范化学校;3处省教学示范学校,11处市教学示范学校,30处县教学示范学校;3处省电教示范学校,29处电教示范学校;12处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处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4处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40处县校本培训示范学校;1处省绿色学校。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0年来,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56086人,他们已经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
——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壮大,政府办示范幼儿园作用逐步凸现。加强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市级一类幼儿园建设,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民办办园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县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25处。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8%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68% 以上。
——基础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成效显著,1999年4月,“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十·五”期间,圆满完成了由“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实施“普九”工作动态监控机制,高中办学规模持续扩增,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健全贫困生救助机制。2005年11月,“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验,巩固提高了“两基”工作成果。目前,全县高中入学率达80%以上,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入学率达100%。2005年以来,实施万名学生救助工程,对22400余人次学生实施救助,救助资金达580余万元,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工作,建起全市第一处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2000年以来,全县改造建设157处危改项目学校,涉及面积89384 万平方米。其中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高标准定点小学22处,完成投资99万元;有4处明德小学胜利竣工,完成投资580万元。加快新一中建设,确定新思路,制订新规划,目前,已完成新一中建设征地工作。
——职业教育长足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2000年6月县职业中专所获得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名牌效应,实施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三校合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高。加强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2007年投资15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新建多媒体教室、数控技术和电子电工实训室。目前,职业中专正在进行扩校改造工程。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原有7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数控技术应用、财经两个专业。立足市场和“服务三农”,采取长、短培训班相结合、学生培养与务工人员培训相结合、开展讲座和送“科技知识”下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做好培养培训工作。10年来,职业中专高职对口升学连年保持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安置毕业生12400人,安置率达98%以上,为社会培训2万余人次。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1998年始,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顺应时代要求,先后创办嘉祥县宗圣中学、嘉祥县萌山高中和初中学校、创新双语学校、曾子中英文学校、世纪星双语幼儿园等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迅速崛起、发展壮大、逐步管理规范。全县现有民办中小学12处,其中市级规范化学校2处,教职工825人,在校生达13518万人,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完整序列体系,已经发展成为嘉祥教育史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资队伍壮大加强。1998年暑假,在全县推行教育人事改革,县委、县政府出台(嘉发[1999]35号文)《关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和“四制”。“四定”即定学校规模、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四制”即校长竞争上岗制、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四制”改革中,无情激烈竞争、有情妥善安排。之后的每年暑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对每个教职员工按照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由学校按照编制和工作需要择优选聘,每一次聘任都是一次触及教育者心灵世界的变革,它在于还原生命的本色,激发生命的潜能和激情。2007年暑假期间,又集中开展了教师队伍思想工作作风整顿,进一步理顺规范教师竞聘上岗工作,基本上实现分岗位管理要求,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基本达到学校和教师“双赢”的目的。1987年民师在编登记后,通过选招、招考、退养、辞退等形式,至2002年,全部解决民师问题,其间,共有2620人进入公办教师队伍。2004年以来,坚持按照“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采取文化测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公开考选100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近9000人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1996年始,实施“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工程,按程序公开评选表彰首批10名“十佳校长”和首批30名“嘉祥名师”,有1名校长被评为济宁市“十佳校长”,2名教师被评为市“杏坛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省“齐鲁名师”。全县现有5名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71名省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329名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1566名县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38名省教学能手和省优质课、公开课执教者,348名市教学能手和市优质课、公开课执教者,2294名县教学能手和县优质课、公开课执教者;2000年以来,认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所承担的“十·五”重点科学研究课题的2个子课题通过国家级验收、8个课题通过省级验收、10个课题通过市级验收;有50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或获奖。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网就是建学校,2000年以来,累计投资3600万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5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实现了市、县两级信息中心的千兆宽带互联及全县各类中学的百兆光纤互联。全县现有微机室127个,多媒体教室234个,语音室10个。实施嘉祥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教育网接入点达147个,全县教育网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校校通”。全县已建设校园网15处,县直国办高中及城区中小学已全部完成。初步形成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格局。
30年来嘉祥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遇到了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教育结构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同类学校之间、同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
——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办学设施还比较简陋,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教育教学方法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学校原有欠帐制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少部分农村中小学在“普九”、“两基”巩固提高和危房改造工作中,因经济欠发达、财政投入不足造成的欠债,对学校现在自身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二、30年来嘉祥县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30年来嘉祥县教育工作承传宗圣曾子兴教遗风,把优秀的办学传统与崭新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形成了淳朴和创新的教育思路,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谱写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0年来,嘉祥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做到: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根本出发点。内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差异为本,并重视差异和尊重差异,发展特色,重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坚持以德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树人为本;树人大计,德育为先。
——坚持教育优先。优先发展教育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财政投入保障,内部要求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科学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推动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完善,巩固提高。
——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以国家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治校;坚持以在国家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制订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规章制度治校。
30年来,嘉祥县教育工作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正视困难,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跨越发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崭新的思考。我们的体会是:
——统一思想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政府推动是关键。嘉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优先研究、优先安排、优先投资、优先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财政投入是保障。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其发展与财政投入息息相关。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体现就是政府增加教育投入。
——优化环境是保证。近几年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学校周边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和“三无”饮食摊点及违规建筑等。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决杜绝违反规定挤占挪用中小学经费的现象,严肃查处侵占、破坏学校场地、财产和设施的不法行为。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育人环境。
三、嘉祥县教育工作事业展望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召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从区域来说,嘉祥县经济进入发展关键期,嘉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当代嘉祥人对嘉祥县教育工作要求更高、更强烈。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又站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上,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未来和发展,嘉祥县教育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才能体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好教育的大气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嘉祥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明天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一)教育发展目标
——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结合“双高普九”,搞好学校布局调整,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创办一批优质名校,抓好留守儿童就学和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省定标准。建立健全防流控辍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扶贫济困助万家”活动等,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巩固提高高中教育。进一步挖掘高中教育办学潜力,合理优化高中教育资源,稳步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满足高中就学需求,逐步普及高中段教育。继续加强高中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县一中跻身于全国千所示范高中行列。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挥县职业中专的名牌效应,进一步扩大职业中专办学规模,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和就业安置工作,对口升学率和就业安置率均保持在98%以上,使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逐步达到1:1的比例。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镇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规范提高学前教育。规范提高幼儿教育办学水平,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各种社会力量办园为辅助、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提高的办学格局,充分发挥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中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村级办园为主体的办学作用。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以上。
(二)教育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是实施校舍改造工程
——加快新一中建设。在县新城区按照国家级高中示范校建设新一中,办学规模90个班,容纳学生45000人。力争2008年底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设,两年内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县职业中专扩校暨实训基地建设。县职业中专扩大校园面积100亩,重新调整学校内部布局,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建成一处设施完备、专业齐全、适合各类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全县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和教育质量。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根据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情况的调查测算,今后每年将有1万左右平方米的危房出现,必须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纳入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定期的危房勘查、鉴定制度,确保及时消除学校危房,确保不出现因存在学校危房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加快实施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目前,全县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超期服役、设备简陋,绝大多数农村中学需要进行寄宿制改造。必须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着重对办学条件较低,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并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进一步提升全县的整体办学水平。
——大力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设施信息化更加完善,建成覆盖城乡的宽带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独立建制中小学全部建有多媒体教室,全部接入教育网,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校三级教育信息资源库。全面建设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坚持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各类优质学校创建活动,打造学校优质品牌,建成一大批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电教示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绿色学校等,进一步形成重点优化、全面发展、校校升级的新局面。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调整补充教师队伍。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活动,鼓励和组织城镇、县直学校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积极引进县域外优秀教师和师范类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来我县任教。采取公开考选的办法,每年从县内师范类毕业生和已获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中考录一定数量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解决中小学师资队伍人员匮乏的问题。认真做好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切实加强名师培养。扎实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科研兴教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等各个层面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以校本培训为主体,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学科专题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和学历提高,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努力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名师培养工作,加快培养一批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一批省级齐鲁名师、市级杏坛名师和县级嘉祥名师,形成骨干教师队伍群体,确保全县师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设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规范完善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辅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议县、乡财政建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根据财力的增长,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课桌凳更新、学校信息化建设、困难学生救助等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足额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健全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随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提高乡镇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确保教职工各种政策性补贴和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不低于本地区同等资历公务员水平。
——加大学校公用经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为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必须加大学校公用经费投入。县财政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和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并根据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加大对教育费附加的征管力度,足额征收,均衡拨付,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平调、挪用。
——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各级各类学校的财务管理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实行教育系统财务集中管理核算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监督。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对省、市、县拨付的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新闻录入:刘守慧    责任编辑:admin636
关于我们 |诚聘英才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网站公告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站点地图 |招贤纳士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信息中心
地址:嘉祥县城中心街10号 电话:0537-6821679 33218073 传真:0537-6821679
:jxdjz@jnjyw.edu.cn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许可:鲁ICP备07018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