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与清末民初的新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4:57
   

    楊增新懷有張博望、班定遠的雄圖大略,主新十有七年,他對於各族同胞,一視同仁,全無畛域之見。不過在他底定全疆之初,他確曾特別重用回維各族人士。自宣統三年他初度入新擔任阿克蘇道尹,途經哈密,他所承辦的第一個案件,便是調查回王府和哈密縣府的失和眞象。我每每在想,他接觸的第一位新疆老百姓,只怕便是時為「福勝得百貨商店」掌櫃的在下;他所「重用」的第一名維胞,也許正是拉我去當那一次臨時翻譯。當辛亥革命,伊犂反正,他在新疆巡撫袁大化的同意之餘,編組的五營基本隊伍,亦為始終對他忠誠不二的回維族將士。史家每每多稱楊增新治新的八大功績:一、平定哈密維民事件。二、平定伊犂。三、消滅戕害官員,擾亂地方的哥老會。四、敉平阿爾泰區叛亂,底定全疆。五、整頓吏治,開渠墾荒,大事闢縣設治。六、援全國西北門戶科布多之舉。七、驅逐哈薩克人竄新。八、堵擊白俄竄新之役。在他的八大功績之中,回維族同胞所盡的力量,都不在小。

    例如所謂的哈密維胞事件,楊增新謀定而動,舉措得宜,不僅使維胞心悅誠服,而且永永感念。我在「傳記文學」第十一卷第二期發表的「由賣瓜小販到王府大都統」一文,對於此一事件的來龍去脈,與乎楊增新明查暗訪,大公無私的調查案情經過,業已有所敘述。當時我曾指出:哈密事件純係縣知事李某,為欲增加個人權勢,慫恿回胞,反對回王,因而滋生的事端。此一事端始之於遜清光緒三十三年,由於哈密向有回王之設,採世襲制,回王統率族人,權責不輕。而維胞依律不向政府完糧納稅,只需每月抽出三日,替回王當差服役,這個制度,與今日之國民義務勞動,約略彷彿。

    光緒三十三年,老回王逝世,因為他沒有子嗣,乃以妻姪沙馬克沁繼承王位。當時就已經有若干維胞,表示不服。沙親王襲職以後,他又忽視輿情,加重差徭,將每月三日改為五天,另設頭目多人,管理差役。這些頭目再一利用職權,他們自己也要拉維胞的差,遂使維胞對於沙親王更生反感。光緒卅三年乃有一千多名維胞,麕集王府之前,他們在群情汹湧之餘,竟紛持石塊磚頭,把回王府的大門堵塞起來,逼迫沙親王「改土歸流」,亦卽任由維胞改隸縣政府管轄。

    斯時巴里坤的鎮台大人易盛富,一聽回胞「起事」,貿貿然的帶隊前往鎮壓,不由分說,使用武力,當場槍殺了幾位維胞首領,使得維胞益增憤恚,懷恨在心,和回王府的衝突,越演越烈。尤以李知事推波逐瀾,借風縱火,袁大化命楊增新實地調查以後,雖然發現事實眞象,箇中內情;但當他晉省(迪化)面陳種切,旋不久維胞便利用辛亥反正,趁機殺死易盛富,同時嘯衆生變。袁大化仍派錢廣漢馳往剿辦,然而大兵掩至,回胞一哄而散,大軍離去,他們立刻捲土重來。袁大化為此事件,頭痛萬分,又深恐事態擴大,肇致嚴重後果。

    當袁大化離開新疆,出哈密而走甘肅,一面保舉楊增新為新疆都督,楊增新痌瘝在抱,保黎民如保赤子。他深知維胞肇事的關鍵所在,因此決定不再用兵,派都司張彩廷專程赴哈密開導宣慰,首先便將好大喜功的罪魁禍首李知事予以撤差,又擢用維胞首領鐵木耳為營長,將群情憤慨,屢屢抗爭的少壯維胞編為一營,調往迪化,作為他的親信隊伍;便如此以其開誠佈公的態度,與乎靈活運用的手腕,將紛亂兩年有餘,星星之火,幾乎燎原的一件大事,輕易的予以圓滿解決。

    楊增新頭腦固屬守舊,但他公正廉明,不失為一治邊能吏。他的事迹,數十年來傳誦遐邇,毀譽參半,而道聽塗說,隔靴搔癢,難免有不盡不實之處。我自宣統三年初識楊氏,以迄民十六年他任命我為騎兵營長,迨至民國十七年七月七日,─—新疆人稱為「三七之變」的楊氏被刺,在楊增新治新的十七年中,我對他始終密切注視,因此今日願以許多事實眞相,揭佈於世,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以斯篇為第一章,希望我能為他描繪出正確而逼肖的輪廓。

援科布多、平阿爾泰

    當哈密維胞事件方興未艾,伊犂獨立死灰復燃,而哥老會猶在濫殺官吏,擾亂地方,新疆都督楊增新腹背受敵,焦頭爛額;霹靂一聲,內憂未戢又來了外患:外蒙古通往新疆的咽喉,科布多河和慈母湖濱的大城科布多,守城的參贊大臣溥鐧,分向北京政府和迪化省會發出了告急電報,外蒙古的騎兵正在日夜攻城。

    戰事是民國元年三月起的。帝俄唆使庫倫宣佈獨立,出兵進犯科布多,先在科城附近大肆搶刼,焚掠一空,然後包圍科城,日夜攻打,參贊溥鐧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分向北京和新疆告急,同時他更派主事雲秀馳赴迪化求救。從科布多到迪化迢遙數千里,要翻過阿爾泰山,並且穿越一望無垠的準噶爾大沙漠,行程需要三個月之久。所以當時帝俄和外蒙都不以為楊增新會出兵救援,卽令楊增新的幕中也有人激烈反對援科之舉,他們認為出兵不但徒勞無功,尤將助長新疆內部的混亂局面。

    但是楊增新毅然決然,在當年六月派出兩支部隊,緊急馳援,當時他說:

    「科布多和新疆唇齒相依,是我國西北的門戶,一旦有變,不特關係新疆大局,尤其為全國安危之所繫。還有一層,帝俄是我國的強鄰,多年以來蠶食鯨吞,使我國喪失了不少的土地,如今民國肇造,這是帝俄第一次遂行侵略,亦卽中華民國首度遭到外患,假使我們置之不理,俄人一定會得寸進尺,無所不至。」

    旨哉斯言,科布多自清初乾隆平定準喀爾,便已設為屯防要地,那座高大堅固的科布多城,是在雍正年間築成的。科布多一失,新疆西北門戶洞開,對於西北邊疆的防務,將有極嚴重的影響。

    楊增新派的兩路人馬,一路由副將張鴻疇率領參將禹寶山、營長馬致和等,由迪化開拔,這一支部隊在赴援作戰之前,必需跋涉數千里,通過最艱苦的旅程,因為沿途缺乏食糧供應,他們要一次帶足三個月的糧秣。

    第二支部隊係由營長有興邦、閻定邦等率領,由奇台出發,奇台舊稱古城,在迪化之東四百五十五里,距離科布多,同樣的也有數千里之遙。

    與此同時,楊增新唯恐遠水不救近火,他致電阿爾泰長官帕勒塔,從阿爾泰就近設法赴援。

    分由省城和奇台馳援的兩路人馬,走進沙漠便發現俄國人又生詭計,派蒙古奸細預將沿途的水井加以堵塞,使得他們每到一處必須臨渴掘井,行軍速度因而大減。因此這兩路兵後來都不及趕到科布多。科城已告失陷。

    科城戰事從三月間打到舊曆六月十二日,守城軍民的忠勇壯烈,感人至深,六月十三日外蒙古增兵四千多人,輪番攻擊,科城軍民咬緊牙關,又守了二十四天,到舊曆七月七日方始彈盡援絕,城池乃被蒙古兵攻破。

    根據光緒七年的中俄伊犂條約,科布多闢為商埠,因此帝俄在科布多設有領事,當科布多城破,帝俄領事便假惺惺的出面調停。我方的參贊大臣以次文武官員,一概被迫交出印信。然後連同士兵和若干百姓,被蒙古人驅逐出城。這位領事尤其派人照會楊增新,說明「說和」經過,照會中居然用上了「科布多歸庫倫管轄,阿爾泰仍為中國領土」,和「不准中國官兵再有進攻科城之舉」的橫蠻無理,喧賓奪主詞句。

    楊增新聲明決不接受,他再調集軍隊準備反攻科布多,同時呈報中央科城失守,請北京政府根據俄國領事的照會,向帝俄提出抗議和交涉。到了十月二十三日,各路兵馬齊集,連同阿爾泰帕親王的部隊,一共有二十多個營,楊增新派帕親王為總指揮,一舉驅逐蒙人,收復了科布多城。

    援科布多的後隊仍在繼續推進,十一月十三日,俄國駐烏里雅蘇台的領事公然向楊增新施以恫嚇,並加警告,他竟指楊增新的部隊是「烏合之眾」,「如果你的軍隊不避嫌疑,敢於前來的話,顯屬自大無知」,他又說:「如果你的官兵開來,我必有以回敬,我係奉俄皇命令不放你們進軍。」

    但是楊增新根本置之不理,他在元湖和烏倫不拉克集結重兵,鞏固科布克的後路,使科布克城的聲勢為之一振。

    元年十二月,蒙古喀匪匪首栢丹江村,帶了數千蒙古兵,又到科布多搶劫,他分兵一批直抵扎薩克圖汗府,強迫附近的蒙古同胞參加他們的行列,因此蒙古勢力一直蔓延到布爾根河。民國二年元月,又有一千多蒙古民軍竄到烏梁海大廟,至此阿山區已被外蒙入侵。

    六月氣候轉暖,蒙古軍第二次大舉來犯;七月四日,駐察汗通古的團長張鍵,率部抵禦蒙古,他這一團人驍勇善戰,居然一舉擊敗蒙古兵五千之眾,蒙方死傷狼藉,損失慘重。一星期後,蒙古人又集結了三千餘衆的兵力,再攻張鍵,結果仍然大敗虧輸而逃。這一仗打了四個多鐘頭,戰況之慘烈,為歷來僅見,張鍵團長一身是膽,成為阿山軍民齊聲歌頌的英雄。

    經過了兩度慘敗以後,蒙古人不敢再犯科布多,不論俄國人怎樣催促,他們始終按兵不動,楊增新的「烏合之眾」已使蒙古人為之膽寒,帝俄的陰謀詭計無法得逞,這位新疆督軍在抗禦外侮的第一仗上,終於獲得了輝煌的勝利。

    新疆是在光緒十年建為行省的,建省之初,清廷在迪化省會設巡撫,統轄全疆軍民兩政,亦卽所謂的「上馬領軍,下馬治民」,但是當時因為新疆疆域太大,祇設巡撫一員,唯恐兼顧不週。所以清廷又在伊犁設將軍,塔城設副都統,塔城的副都統隸屬於伊犂將軍,兼辦參贊大臣事務,伊犂將軍跟新疆巡撫分權並治,各不相屬。此外,清廷在阿爾泰區也另設長官。同伊犂將軍一樣,直接對清廷負責。因此,新疆一省,在滿清時代一向是分為三個部份。

    真正把全疆統一了的人,照說應該是楊增新,伊犁亂事之敉平已如上述,當伊犂地區被楊增新所掌握,第二步他便針對伊犂所屬的塔城這個特區下手。民國五年,他跟塔城參贊大臣汪榘亭取得協議,他說參贊大臣是滿清的官職,如今國民革命成功了五年於茲,再用滿清官銜未免不倫不類。汪榘亭當時對於楊增新已很信任,而且頗有交情,他同意了楊增新的建議,會銜呈報中央政府,將塔城參贊大臣的名義,改為道尹。

    這個名義一改,塔城便自然而然的開始奉行新疆都督號令。

    自此,新疆的特區就只剩下了一個阿爾泰,阿爾泰區以承化為首府,下轄布爾津、布倫托、哈巴、吉乃木和承化等五個縣。民國八年,北洋政府派張慶桐為阿區長官兼都統。這位新長官一到任便大搞其錢,自行濫發紙幣,分為十元、五元、一元三種,對於前任長官程克任上所發行的紙幣則乾脆全部作廢。同時,他又擅自訂定外幣兌換價格,再用他所發的新幣收購俄幣盧布,新幣一元原來只值盧布七分,張慶桐却硬改新幣一元兌換三個盧布,一下子便通貨膨脹,百物騰貴,使阿區軍民生活面臨困境,尤其妙在他自己發行紙幣反要欠餉,於是官兵大譁,演成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