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9:13:52

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

——古根海姆·佩姬

作者:王瑞芸    2009-06-23 16:20:56    来源 : 雅昌艺术网专稿

  1


  有一个美国女人,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地位很特殊,身世很有趣。


  她姓古根海姆,芳名佩姬(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


  略知西方历史的人,见到古根海姆这个姓氏会在脑子里跳出两件事:一是座落在纽约曼哈顿第5街上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一栋美丽的螺旋形现代建筑,那是美国著名的美术馆之一。没错,那正是她家的基业,是她的叔叔挑头兴建的。一是好莱坞大片《塔坦尼克》中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在船只即将沉没,全船人慌张失措,豚奔鼠窜之时,一位衣冠楚楚,仪态优雅的绅士,不仓惶逃命,抢占救生艇,自己却和秘书留在甲板上,依旧谈笑风生,并从容地招呼侍者斟上美酒,神态自若,视死如归。那是她的父亲。


  而她自己,古根海姆女士,因为继承了万贯家私,无所事事,浪迹欧洲,风花雪月,不经意一脚走进艺术圈内,就顺手“玩”上了艺术,一不留心竟玩得名堂不小,在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美国,给艺术潮流煽风吹火,推波助澜,乃至兴风作浪,翻云覆雨,让她一度成为欧美现代艺术这张网上的一只母蜘蛛。


  她做了什么?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古根海姆女士出生犹太家庭,她的母系家族是纽约有名的银行家,父系家族从事矿山产业,都是美国商界的巨贾大富。古根海姆女士的父亲在七个儿子中排行第三,生得最是英俊貌美,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但他的浪漫天性让这个婚姻变得毫无价值。他虽然跟发妻生了三个女儿,可这对夫妻根本貌合神离,名存实亡。这个漂亮而且有钱的男人在外头养着各种各样的情人,后来乾脆常年住在巴黎,成为家中缺席的丈夫和父亲。1912年在他从欧洲回纽约(为了给小女儿过十岁生日),原定的一艘海船因为船员罢工而延期不开,于是他改乘了塔坦尼克号,随行的有他的秘书,司机,还有法国情妇,一个年轻的歌女。他这一换船,恰赶上了一出历史的大悲剧:豪华海轮塔坦尼克号沉没,1500多人在海中丧生。可是这位漂亮公子的所作所为却叫人不得不佩服--果然象个好样儿的绅士。据生还的船员回忆说,当通知海轮将要下沉之时,他看见古根海姆先生已经被安排穿上了救生衣,引上了救生船。可是在45分钟后,他却看见古根海姆先生和秘书又回到了甲板上,穿着最讲究的晚礼服,对他说,“瞧,我们把自己完全打扮好了,准备象一个真正的绅士那样赴死。”他还叫人给他妻子捎话说,“告诉她,我把游戏好样儿地玩到了最后一刻,没有一个女人因为古根海姆的怯懦而留在甲板上陪他。”他的情人却上了救生艇,活了下来。


  他死后每个女儿名下分到45万美元的遗产--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七八百万美元。若不是这位父亲四处买笑恣意挥霍,她们本该继承得更多。


  虽然出生一个如此富贵之家,古根海姆女士的童年和青少年很不幸福,她后来回忆说,她早年的生活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温暖幸福的回忆。她倒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觉得他帅,聪明能干,而且她的父亲也很爱她。她对父亲的爱是她少年时期最为真挚深厚的感情体验,父亲死时她14岁。他的早死给她终身带来阴影。她似乎一生都在寻求类似父亲的爱--一生都没有找到。她亲手写道“我的童年不光是孤独的,伤心的,而且是充满了痛苦的。”因此她成长后的追求便是农5c脱这样的家庭,寻求她的精神自由和人生幸福。


  她试图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工作,体验人生,她在牙医诊所当过助手,在书店做过店员,在朋友的影响下,她渐渐开始接近一些活跃在纽约的文艺人士,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一位英国艺术家兼作家Laurence Vail。V身上那种聪明精怪,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气质着实让她着迷,这和她熟悉的那种大户人家刻板规矩的家庭生活多么不同。她在1920年去巴黎,原不过只是每年例行的消夏度假,但从此一直留在那里,结婚生子,离婚再嫁,起起落落,风流浪漫,整整22年,直到1941为了逃离战乱,才回到美国。


  2


  她的第一次婚姻让她生下一男一女(她后来没有再生过孩子)。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吵闹不断。她的第一任丈夫虽然号称是个艺术家作家,可以时时给她讲授艺术文学,带领她过上一种潇洒的生活,但他多少是一个游手好闲之辈。虽有才情,但浅尝即止,终身不见做出什么结实的事情来,有的不过就是游戏的兴头,散漫花钱的手脚,常年在英国和巴黎两边住着,成天没完没了的派对,闲扯,游戏,旅游,走到哪里都能呼朋引类,大玩大闹。他日常的生活就是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 喝着,吃着,聊着,看着,同时也被别人看着。这样的生活有个称谓: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意指有艺术气质的生活:不做务实的事,成天喝酒行乐,这在那时的巴黎却是一个很体面的生活方式,是文艺人士中流行的时尚。一位美国作家这样形容说,在20年代的巴黎,威士忌对于文人艺术家,就象奶汁对于婴儿,须臾不可分离。而V则被人称为“波西米亚之王”,他聪明漂亮,金发碧眼,在聚会时最善笑闹取乐,因此很受朋友们欢迎,他和巴黎那些艺术界的头面人物都有往来。


  这位漂亮有才情的波西米亚之王的确引她步入了巴黎的文学艺术圈,他们日常相聚的朋友有泰赞拉(达达运动的领袖), 阿拉贡(超现实主义的发起人之一),邓肯(现代舞蹈之母),贝克特(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杜尚(后现代主义之父) 等等等等许多西方文艺舞台上当时或者以后走红知名的“角儿”,还有无数有名无名的诗人作家画家。那种生活是热闹的,却也多少是颓废的。她的丈夫一到聚会,必要醉酒,让她也跟着染上了这个恶习。甚至在她生第一个孩子时,也是在聚会上打闹,破了羊水。然后这里一边送女主人去医院生孩子,那一边派对照常进行,只是把话题改为替孩子起名。


  她的丈夫虽然是个文艺才子,却未见得就温文儒雅,性格中有非常暴力的一面,吵起架来砸家具,摔东西,撕碎她的华服美装,还常常动手打她,甚至于当众在咖啡馆里把她打倒在地,拖出店外。这个婚姻维持了七年,终于结束。


  不错,她是有钱,是优越,想买房就买房,想买车就买车,古女士嗜好买最新最时尚的跑车,四处兜风,可是,生命的无常和意外却一件不少。1927年她在生命中非常热爱的另一个亲人,大姐死了。大姐是她的闺中密友,她对大姐的感情依恋超过母亲。她大姐因为连续流产,生不出孩子,最后一次总算怀胎足月,却在生产时死了,胎儿也死了。她的妹妹,也是常住巴黎,结婚,重嫁,可是第二任丈夫突然提出离婚,叫她从巴黎回美国办理手续,她妹妹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四岁半,一个一岁半--去了。到纽约后,她先去投奔表姐妹家,主人正巧不在,她被仆人引到楼顶休息,由于她的失神,她的两个孩子一齐从楼顶失足当场摔死。因为出事现场没有别人,这件惨事惹得许多人猜度,是做母亲的出于对离婚丈夫的报复,把两个孩子从楼顶推下去的。这件事不仅悲惨,而且让古根海姆家族蒙羞。这些全都给古女士精神上带了许多惨烈的影响,在她离婚和争取孩子领养权上造成许多麻烦。


  所好,他们这对离婚的夫妻很快彼此都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新爱,V跟一个英国女作家结婚,而古女士则爱上了另一个英国男作家,John Holms。据古女士自己说,这个人成为她生命中真心热爱的第三个人(父亲,大姐,他),她跟他在一起生活了五年。她的这位第二任丈夫(她称他为“丈夫”,实际上是准丈夫,他们没有办结婚手续,而H是一个有婚姻的人,只是古女士答应每月给他妻子生活费而把这事情摆平。)也是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人,因此在写作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但他的学识教养和文学上的眼光的确帮助了古女士。可不幸的是, 她真爱的人都一一过早离她而去,H好好的突然死于非命。他原不过是因为骑马手腕受伤,伤处长了骨刺,医生建议开刀去掉,需要全身麻醉,这是个小手术,甚至被医生安排在家中做,可是,麻醉后,H 却断了气。


  很快古女士就投身另一个英国作家Douglas Garman的怀抱。G是个左翼作家,办杂志,写专栏,是一个很热心事业的人,而他最为热心的是马克思理论。他因此全心希望帮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他非常期待古女士跟他在思想追求上一致。这真是一件颇有讽刺意味的事,古女士这样的大资产者,爱上的是一个要革资产者的命,要解放劳动阶级的人,尽管两人在男女的感情上很好,但这一点和谐哪里架得住思想上的严重分歧,后来当然是只能分手。


  3


  这时,古根海姆女士已经是将近四十岁的年纪了。她那样一个富贵人家的千金,从天真烂漫,不喑世事开始,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男人,靠着她生命中这些男人的拉扯,她走进了欧洲文化的前沿地带,和许多艺术名人交往相识。她倒并没有刻意如此,只是顺其自然地走到了这个地步。在许多年中,她心理上一直是一个小女人,无论如何要靠了男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手了,死去了,她必得要找到另一个来代替,离了男人,她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她多少朦胧地知道她应该在写作或者艺术上做些什么事情,因为那是她生活圈内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情,而且都靠了这些事在人世间立身扬名。 但她不知道她究竟该怎么做,她曾试图写作也试图画画,但都觉得自己并没有才能而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