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须防瞎折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1:23
中国汽车产业须防瞎折腾刘罡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今年掀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热,其中一马当先的非北汽控股莫属。无论是欧宝、萨博还是沃尔沃,这些海外汽车品牌的竞购者名单中,都不乏北汽的身影。这家公司为何如此急不可待地要扩大海外业务?《北汽拟借助海外并购免遭淘汰》一文道破了天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着2011年这一生死大限。

根据国务院今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2011年底前,中国汽车行业将培育出两到三家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辆的厂家,以及四到五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的厂家,这些企业的汽车产量将占国内总产量的九成左右。对北汽来说,如果它在2011年前不能跻身由那六到八家企业组成的国内汽车行业第一方阵,就只能与其他几十家车企去分食那不足一成的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了。然而令北汽尴尬的是,它2008年的汽车产量已大约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8%,这意味着,它进住的小庙根本装不下它,被其他车企兼并是它不可避免的命运。

所以北汽才给自己立下了汽车年产、销量在2010年底前双双达到200万辆的目标,因为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稳进国内汽车行业第一方阵,才能确保自己的独立地位。鉴于北汽今年的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已属不易,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让产量翻番,除了大举并购,还能有其他更快捷的途径吗?

北汽迫于形势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增肥”,自然有其可叹、可怜之处,但问题是,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的扶大汰小标准合理吗?我们从这份规划中看到,企业的汽车产量规模似乎是它们究竟被保留还是遭兼并的唯一标准,而按照这个标准一刀切下去,连北汽、广汽、南汽等二、三线国企都有被兼并之虞,更不用说那些产量只有几万辆、几十万辆的民营车企了。

然而产量大就一定代表“先进生产力”吗?英特尔公司前首席执行长格鲁夫在《底特律可以向硅谷学些什么?》一文中指出,汽车业看来正处于彻底的转型过程中。他认为,从历史经验看,如果死抱传统观念不放,很可能处理不好行业转型问题。汽车行业的传统经营观念是,企业做大才能做强,竞争力强的汽车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很强的产品开发、制造和分销能力;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对“先进”汽车企业的理解,以及北汽等国企对并购海外品牌后企业经营策略的设计,其实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不过在格鲁夫看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臻成熟,汽车行业的经营结构也将由“垂直”转向“水平”,即一些企业专门从事元件生产,而其他企业则负责产品的组装和分销。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汽车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将更多取决于它利用“水平”式经营机构的能力,以及它能否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利用电池等组件的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下降,企业自身的单打独斗实力反而退居其次了。

如果此言不谬,那么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当务之急可能不是逼着国内车企“增肥”,而是要给本土汽车产业保留一些“生物多样性”,免得到头来只落下些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恐龙。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