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贾德似虎如猴 得民心者的天下!(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7:30
图为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6月2日在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竞选集会上打出“胜利”手势。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评论员 田文林)6月13日,伊朗大选结果最终揭晓,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战胜其他三名竞争对手,再次当选总统。内贾德是个争议性很大的国家领导人。自2005年以“政治黑马”身份正式上台后,内贾德便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世人瞩目的“内贾德旋风”。在国内,大刀阔斧地更换外交官,禁止男女同乘电梯等等;在国际上,特立独行,屡出狠话(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犹太大屠杀是个神话等等),在伊核问题上更是寸步不让。加上内贾德不修边幅,衣服总是皱巴巴,因此,很多伊朗的知识精英都不喜欢他,认为其莽撞、无知,“智力只有小学生水平”,让伊朗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西方国家领导人和民众(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对其充满偏见。斯坦福大学校长请内贾德来校演讲,但极不厚道地直呼其为“独裁者”。但就是这样一位让很多人极不待见的争议性人物,却得到多数伊朗人民的拥护。个中原因,确实耐人琢磨。 

  实际上,内贾德远比很多人想像的要英明,内贾德的胜选也再次验证了两条已被反复验证过的真理。 

  第一,得民心者得天下。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直是哲学中的大问题。体现到政策立场上,就是依靠少数精英,还是依靠多数群众的立场问题。伊朗贫富分化严重,当政者究竟站在哪一边,不仅是如何统治的政治技巧问题,更涉及到国家发展究竟“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方向性问题。而内贾德坚定地选择站在多数民众一边。早在2005年首次竞选时,他就提出要“将石油收入放到每个家庭的餐桌上”的口号。内贾德上台后,社会经济政策明显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他本人也一直保持本色,住小房子,开旧汽车,以“平民总统”自居。反过来,这种服务于多数民众的政策,也为其执政赢得广泛的民意支持。因此,尽管国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但大部分民众还是将票投给了内贾德,农村地区更有75%以上的选民支持内贾德。 

  很多人不明白,内贾德作为一个地区性国家领导人,竟敢与当今唯一超级大国叫板,其底气到底来自哪里?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内贾德的强硬政策,体现的是伊朗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因此得到朝野广泛支持。人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是这种举国同仇敌忾的“人和”因素,使内贾德面对西方底气十足,也使得美国和以色列每次意欲动武,都要顾忌重重。而当年的伊拉克恰好相反。萨达姆坚持对内镇压,害怕民众力量,因此在关键时刻,伊拉克非但不能有效动员民众反抗,反而有人开门揖盗,使伊拉克战争变成了萨达姆“一个人的战争”。由此再次证明一个真理:民心可用,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二,外交要有“虎猴二气”,才能立于不败。面对重大外部挑战,如何评估敌我力量对比,采取何种手段,是要讲艺术的——辩证看问题,还是形而上学看问题。环顾世界,恐怕没有哪个国家面临的国际压力,能像伊朗这么严峻和凶险:在安全问题上,美军分别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对伊形成了钳形攻势,众多媒体已预言“下一个目标就是伊朗”,美国和以色列也不断向伊发出军事恫吓;在核问题上,伊朗核计划最终被提交联合国,各种制裁日趋加重。按常理看,以伊朗一国之力,似乎很难抗衡如此巨大的压力,唯有妥协投降一途。 

  伊朗本来也尝试过这种办法。在阿富汗战争中,伊朗曾在情报和后勤方面支持、帮助过美国,但换来的不是美国的投桃报李,而是在2002年将伊朗定性为“邪恶轴心”,随后又升格为“暴政前哨”和“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并开始酝酿对伊朗的作战方案。美国的强硬做法,使伊朗明白一个道理:单方面妥协没有出路,唯有强硬和对抗,才是保障国家合法权益的唯一出路。内贾德十分清楚,一旦在核问题上示弱,美国马上会得寸进尺,迫使伊朗作出新的让步,永无止境地占伊朗的便宜。内贾德指出:“如果这个解决了核问题,美国就会提出人权问题,如果人权问题解决了,他们可能又提出动物权问题”,因此内贾德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强硬举措。如在核问题上“以超强硬对强硬”,屡屡突破西方设定的底线;争锋相对地进行军演,展示新式武器,显示抵抗决心等等。 

  内贾德的这种“虎气”并非赌徒式的冒险,而是基于国际斗争形势的正确判断。当时,美国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因接连发动战争,已陷入“十个指头按跳蚤”的窘境,难以发动新战争,而伊朗则由于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先后倒台,地缘形势大为改观。因此双方力量对比,从整体看当然是美强伊弱,但在中东这个局部,双方则是难分伯仲;另外,油价高涨、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打击海湾美军及盟友等因素,都使美国投鼠忌器。由此保证了伊朗在与美国的强硬对抗过程中,始终不落下风。 

  难能可贵的是,内贾德并非一味用强,而是在必要时,总能随机变通,“猴性”十足。如在核问题上,内贾德经常是“进两步,退一步”,每次突破国际社会设定的核底线后,都会主动向国际社会伸出橄榄枝,最大限度地缓解外部压力。在更为棘手的美伊关系上,内贾德常有神来之笔。如打破美伊没有外交往来传统,主动给布什写信,并要与其在电视或联大当面辩论核问题;奥巴马当选后,内贾德又主动去信祝贺,令高喊“变革”口号的奥巴马一时失语。事实上,正是在内贾德任内,美伊开始借讨论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开始直接接触,历史性地出现了缓和迹象。 

  评价领导人政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上任时与任期结束后,国内外情况变好了,还是变糟了。就此而论,内贾德的政绩应该是无可否认的:在安全问题上,内贾德刚上台时,伊朗随时面临军事打击威胁,而4年后几乎所有人都承认,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近似于零。在核问题上,当年伊朗已经暂停浓缩铀进程,但仍然没有得到欧盟三国令人满意的补偿方案,而美国还尚未出招。而四年之后,伊朗核技术取得的进展,连其竞选对手也深感服气。正如内贾德所说,“我们并没有像以前的政府那样向西方压力屈服。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美国和欧洲企图颠覆伊朗,但现在它们已经开始寻求同我们对话。伊朗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过去总说“弱国无外交”,但内贾德相对成功的外交政策表明,小国和弱国更需要高质量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