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6:12

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国主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涵。但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对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的挖掘,而对爱国主义的现实内容关注较少,这就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当前,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我们既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内容,更要把握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为爱国主义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

 
    1、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2]同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当今时代,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西化”、“分化”,其要害就是动摇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因此,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是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2、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从来不愿俯仰随人,寄人篱下,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增强竞争力、兴盛发达之本,而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就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仍然面临威胁和挑战的形势下,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捍卫国家的尊严,树立自尊自信的民族气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看到,全球化并非世界一体化,全世界不能也不可能只有一种社会体制、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也不可能把某一种社会体制、某一种文化、某一种价值观念强加给所有其他民族和国家。连亨廷顿也承认:“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3]我们必须懂得“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4]道理,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3、祖国利益为首位的价值取向。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是一种精神情感境界,祖国利益是具体而实际的,它包括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等等。由于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整体,每个人总是在这个环境中女现其个人利益的,因此,在国家、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处理上,要“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5],追求两者和谐共生,共同提高和发展。这种责任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确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6]目的价值取向。

 
    4、强烈的忧患意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对我们的困扰并没有完全解除。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的既有历史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在总体上我们还处于劣势,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卧薪尝胆,继续发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防患于未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任何形式的排外意识和行为都会损害当代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因此,我们要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大胆吸收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把坚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家、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爱国主义内涵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相适应,我们必须根据社会时代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l、加强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教育。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祖国意识,首先应该全面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她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和遭受的屈辱苦难。对祖国的历史缺乏了解,爱国之情就无从谈起。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有些年纪大的人也渐渐淡忘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任务,必须向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7]。这方面的教育一旦放松,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甚至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偏差。近年来出现的美化殖民、美化侵略的状况就是一个证明。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祖国的现实国情教育,使人们正确了解和理性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从落后到强盛的轨迹,认识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全面快速发展。更要全面了解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意识到当今中国既是一个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和崇高国际地位的大国,又是一个经济、科技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国家,又是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国家。强化祖国历史和现状的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自尊油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2.营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爱国主义不仅需要理论教育,而且需要情感的培育和习惯的养成。所以,要重视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使青年学生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熏陶。首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教育工作之中去。要根据各种层次、各类对象的身心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注重挖掘其爱国主义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把隐性的教育资源变为显性的教育内容,突出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其次,要积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和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和影视作品,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大众传媒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闻、文艺活动中去。影视作品的播放要做到使人们在娱乐和审美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收益和道德上的感化。做到‘值因文扬”。最后,要充分发挥重要节日。纪念日的特殊教育功能。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五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形式,创造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强化人们的爱国意识,培养民族认同感。

 
    3、引导公民把爱国作为公民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一个人生活在国家中,享受着国家赋予的安全、自由、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权利,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能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8]还必须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等义务。因此,要引导广大公民确立爱国不是个人对国家的施舍,而是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法律义务的观念。还要引导人们把爱国从法律义务上升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相比,道德义务对公民具有更高更自觉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公民不仅不能损害国家利益,不应把个人对国家履行的义务与个人利益和报偿对应起来,而且要求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把广大民众培养成为对祖国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愿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奉献的爱国者。不仅如此,还要使他们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4、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当今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社会思潮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都在变化之中,这客观上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必须创新。除了前面所述利用广播、报刊等传媒和影视作品为载体外,当前特别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既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但也为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这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顺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现状,加快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和手段的更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力度,提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