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39:29

感受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0年07月02日03:42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训练之后的以色列军人

 

何清成摄

 

  戈兰高地上的掩体

  何清成摄

  前不久,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我们到以色列进行参观访问。返回数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以色列灾难深重的悲情历史、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英勇善战的武装力量,使人震撼,令人深思。特别是大屠杀纪念馆内犹太人惨遭屠杀而呼号无助的场景,“哭墙”下双手扶墙面壁失声痛哭而祈求生存、追忆哀思的犹太民众,马萨达要塞上顽强抵抗罗马入侵而不屈不挠集体自杀的近千名犹太人的惨烈遗迹令人万分悲愤,终生难忘。这些都是犹太民族生存意识、忧患意识、复国意识和战斗精神的原动力。

  在以色列的日日夜夜,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以色列十分重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生存意识的培育塑造,才使这个面积仅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在四面楚歌中绝处逢生,在战火纷飞中不灭而存,在众敌之下不败而胜。以色列国家重视、珍视爱国主义培养的做法,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极具启示意义。

  “惧危者常安、忧亡者恒存”。以色列民众对“国防”的认识就是为了“生存”

  要说对生存危机的体验,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比犹太民族的感受更悲壮。犹太人的历史,是被迫害、被歧视,不断迁徙的历史。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墙”可以说就是对这种求生历史的记忆。

  公元70年,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犹太军民英勇抵抗,最后一批起义者坚守马萨达要塞,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战斗3年后全部自杀,马萨达山从此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为生存发展不屈不挠以弱抗强的重要象征。

  耶城沦陷后,古以色列王国修筑的犹太圣殿被烧毁,仅剩了一堵残墙,由于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圣殿始终未能恢复,留存下来的这断残墙便成为后来修建的伊斯兰圣地围墙西墙的一段,因此,也称作“西墙”。传说罗马人占领耶城时,犹太人常聚在西墙下哭泣哀悼。尔后,各地犹太人亦常来此号哭,以缅怀先人,寄托故国之痛,故也叫“哭墙”。

  在犹太人心目中,“哭墙”、马萨达要塞都是非常神圣的精神家园。这些遗迹所要告诉的正是犹太人长期以来遭受排斥、驱逐和杀戮的历史,是激励犹太民族求得生存的励志碑。近2000年来,不管犹太人流落到哪里,始终坚信耶路撒冷城是上帝赐予的精神家园。“明年在耶路撒冷”,是犹太人时刻不忘的祈祷词,是每个人终生不移的信念。

  因此,以色列的民众对“国防”的认识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生存”。正是这种求生存、图复国的顽强意志,使得以色列由弱到强,经久不败。

  反观我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告诫。今天,我国虽然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但必须看到,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远有利益拓展之难,近有国家统一之艰,内有民族分裂之患,外有强国干涉之忧,边有领土主权之争,邻有战乱烧身之险。因此,引导国民关注国家安全,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应该是一项长抓不懈的教育。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色列把历史教育用活了

  以色列非常注重运用历史尤其是惨痛的历史来教育民众、激励民众。位于耶路撒冷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就是让人一睹难忘、震撼心灵的场所。

  该纪念馆有纪念大厅、犹太教堂和一个刻有死难者名字的大厅。它用许多大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600万名欧洲犹太人惨死于德国纳粹的屠刀之下的史实,毫不掩饰地展现了犹太人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一页,警示后人决不能让这幕血腥悲剧重演。这个纪念馆是以色列爱国精神教育的主要基地,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日、死难犹太人纪念日等,以色列都要利用“哭墙”、纳粹大屠杀纪念馆、马萨达要塞等,教育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牢记历史的辉煌,可以摧人奋进,遗忘历史的屈辱,则可能使人丧失锐意进取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也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铭记苦难,才能减少苦难。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今天的国人能感知过去、铭记历史,把这些历史的苦难化为铸就今天辉煌的动力。

  “刚四肢者骨,刚天下者兵”。全民尚武服兵役打造“常胜王国”

  军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强烈的优秀集体。军人的职业注定了历史总是把最悲壮的篇章赋予军人书写,生活总是把最枯燥的旋律安排军人来弹奏,命运总是把最艰难的道路留给军人去开拓。军人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的精英,是一个民族的勇敢者、献身者的代表,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因此,注重军事、重视军队、关心国防成为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色列把参军服兵役作为每一个以色列公民的神圣职责,兵役法只授权国防部长决定哪些人可以免服兵役,男子36个月,女子24个月,任何人都不能当“逃兵”。

  以色列还规定,入伍后的所有新兵都要分别到马萨达遗址和“哭墙”宣誓,“精忠报国”。以色列军队还经常组织现役军人在国内旅行,熟悉各地情况,观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和经济中心等,告诉他们,这个美好的家园、这些伟大的成就都要靠军人来保卫,以增强军人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正因为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才铸就了以色列国民爱军尚武的精神,打造了这个“常胜王国”的军事力量。

  19世纪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一个国家,不管它的政府采取什么形式,为了避免受到子孙的谴责和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起见,提倡尚武精神,尊重军事职业,实在是一种明智的政策。”他还说:“假如在一个国家,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在以色列,约米尼这一观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糖果点心的包装纸上都能看到国旗的图案

  以色列十分注重通过教育和日常生活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把希伯莱语、犹太历史、犹太律法和《圣经》作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必修课,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课程表中的“《圣经》研究”和“犹太传统文化”这两门科目。由于这种早期的、经常的教育,犹太人个个对《圣经》了如指掌,对自己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刻骨铭心。

  在日常生活方面,以色列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比如:我在以色列看到,几乎每个家庭窗前、广告杂志上、餐具上、小礼品上,甚至糖果点心的包装纸上都能看到国旗的图案,在国庆日,国旗更是到处飘扬,号称是“插遍国旗的国度”。

  这也告诉我们,爱国主义的情感虽然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但它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也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和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就能建立起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既需要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也需要社会生活的千锤百炼。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在这方面,以色列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