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的历史和历史的定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2:03
    

定性的历史和历史的定性

 

 

当我打出这个标题后,或许会有人问,你发明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

这个应该好解释: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现象的统称。有抽象和具体两种。人类总的历史是抽象的,落实到某地某时的事情和某些人身上,就是具体历史。定性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人某事最终定下的结论或性质。一般定性在我国多指政治问题上的结论公示(法律上的定性暂且不谈。下同)。

现实里一般个人或小组织对某人某事搞定性强迫他人或组织接受是荒唐可笑的,人们也不会给予认可,顶多认为是个人看法或少数人观点。比如张三对李四有成见,但你取代不了其他人对李四是否也有成见,或许人家还认为李四很好倒是你的不是哩。但是,如果这种定性反映在一个庞大的组织的决定上,就非同小可了。因此,定性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判定,绝不是儿戏的“画猫成虎”、“蚂蚁变大象”的随意,是个事关大局的极为严肃的政治大问题。

我所说的“定性的历史”,是指某些人群依仗权力、法律、意识形态等手段对某些人物某些事情人为的、主观的定性。通常表现为定性者结合现实形势或某种企图的需要,有针对性下结论即定性,去固定人们统一意识的做法。这种“定性”的最大缺点在于:有时看似合理却经不起历史的验证,或经过实践最终证明是错误的。倘若最终证实这种定性是正确的,就会融于“历史的定性”的范畴而固定;倘若最终证实这种定性是错误的,那它就会被摈弃回归本来原貌。所以说,这种人为的主观的定性,往往是有悖历史事实是不可靠的。

而“历史的定性”就不一样了。对某些人物或某些事件对否,不是先人为去过早下结论,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去验证,最终由历史事实来验证是非曲直的本来面目。这种“历史的定性”,特点表现为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客观方法论。因此,“历史的定性”最注重历史验证,特点是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人们依据这种客观态度判断是非对错,然后再进行取舍,肯定成绩接受教训。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道理是也。

验证人为的“定性”正确与否,最好的办法如同实践验证理论。我们通常说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周而复始。这是我们通常的方法论。这种方法我们一直喊了近一个世纪。对不对?我认为应该怎样去分析看待。表面上看这种方法论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句话单从理论上讲没有错,但能否被实践验证正确或谬误倒是个问题。因为这里面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个事非标准做前提。换言之,正确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证明它正确,反之,不正确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那这个理论就得抛弃。如果硬要把不正确的理论当真理去指导实践用于实践,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如果这种理论影响面极大,那就是一场举国强灾难。这些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血淋淋惨痛教训,我们难道还见得少么?

这里暂且把领袖教导、高层决议、红头文件等看做指导实践的理论;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权威对某人某事的“定性”看做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正确理论”比较。某些“定性的历史”通常会强制人们接受,成为禁锢独立思考和质疑探讨的尚方宝剑,成为阻碍人们“解放思想”和探究真相的绊脚石。事实也说明,几十年来我们许多由权威或决议的“定性”,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就不说了。错误的如历次政治运动。譬如胡风反革命集团、三面红旗运动(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四·五天安门悼念运动”等等。同样是高层决定的肯定(即定性),最终还是由始作俑者去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这无疑说是一种进步。而对反右运动、文革运动等尽管也基本在宏观上“定性”给与否定,但具体操作上因牵涉某些政策制定人执行人的“禁区”,而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维持“原判”轻易不敢大松口。因为深究下去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蝴蝶效应”动摇某种基石。顶多采取淡化手段将贬义词转化为中性词,甚至逐渐不提,以达到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不知、当年知情人抹去的目的。说到底,还是某种 “愚民”意识作怪和不敢承担责任的回避。

上面这些运动,当年都是大加肯定的并作为伟大成果宣传并载入史册的。后来历史和实践证明是错误或错误成分占大比例的行为,就不能说是正确的了。我国党史上曾宣布的所谓“十一次路线斗争”,就曾被“定性”为“外部问题”而惨遭“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厄运。其实这里面多数“路线斗争”是认识上、权力上、宗派上的斗争,基本属于“内部问题”。后来大多给予平凡甄别恢复名誉,说明很多历史“定性”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证明我们有知错改错的宽大胸怀。

我曾在去年就陇南等事件,写过一个帖子叫《不得不说的话》。其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历史证明,故意、人为或宗派、权力争斗的‘自我设敌’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损害的只能是自己阵营的同志、战友、朋友和群众,有时还会‘为渊驱鱼’削弱自己的战斗力量让敌人偷着乐。客观造成的几代人政治冤案和噤若寒蝉的‘伤痕’无语,也绝不会轻易从人们记忆中抹去或继续沿袭——无论是被害人还是其他人,正所谓‘往事并不如烟’”。我还认为“能平反甄别纠正错误的‘政治定性’,说明我们能尊重历史和事实的人性回归,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政治勇气,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的自我反省,除了说明能敢于承担责任的高风亮节坦荡胸怀外,也反映了政治智慧和政治成熟的执政能力”。这种观点我至今保留不动摇。

有些“定性的历史”因为某种原因,至今仍维持原定性不松动,相信随着社会进步政治文明国人觉醒,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的。因为事实是回避不了的,历史也是公正的,不会因为“定性的历史”而改变“历史的定性”这个规律。

顺便说明一下。这个小文是我随意打出的。为了避免更枯燥的叙述,我不再引经据典进行论证。我这些都是真心话。不当之处请指正。

                                                                                     200961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