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七雄系列之五:特立独行法兰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8:35
与英国隔拉芒什海峡相望的法兰西共和国,是世界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这两个国家应该是同病相怜,从辉煌到没落,它的前进之路一路蹒跚。在世界已经多极化的今天,如何保住强国地位成为这个欧洲传统核心国家的重要课题。法国,选择了和英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法国是欧洲历史最悠久、文明最灿烂的国家之一,近代史上雄起为世界列强;二战的巨痛曾那样深深震撼着早已习惯高贵的高卢人,而今,半个多世纪已经弹指而逝,高卢雄鸡又将何去何从?
法国国家之路
在西欧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高卢人自公元前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世纪左右,罗马的高卢总督恺撒越过直刺苍穹的勃郎峰,席卷了高卢人的全部土地,整整占领了500年。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来了,他们打败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是法国历史上存在最久的政权,它带着法国一路高歌进入封建时代。1337年英王为了夺取法国王位,两国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战争初期,英国侵占了法国大片土地,甚至法王都被俘虏。危急关头的法国上下一心,发动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1337年开始到1453年,英法战争打了115年,这恐怕算是人类国家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了……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巴黎人民于7月14日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并予以拆毁了,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新兴的资产阶级废除了君主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法国人民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这种情况在西方世界是比较罕见的。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法国以这种方式为序曲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近代史的序幕。1799年,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登上法国历史的舞台,纵横阂闾,大放异彩。法军低级军官出身的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资产阶级政权,1804年,拿破仑恢复君主制,称帝建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世界开始领教高卢人的雄浑犀利。可以说正是拿破仑时代的崛起扩张和励精图治,最终奠定了现代法兰西的版图。1848年2月,法国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三年以后,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在1852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路易·波拿巴倒台,1871年3月18日,不堪暴政的法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懦弱的政府成立巴黎公社,后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巴黎公社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代表着法国人民的优秀素质、高度觉悟和革命意志,将永远在法国历史上发出夺目的光芒。1871年9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欧洲大陆在18世纪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法国走在了整个欧洲的前列。它与海峡对岸的伙伴一起,烧杀抢掠,大肆扩张。中东、非洲、东南亚……,广袤的殖民地支撑着法国经济蓬勃发展,到20世纪初,法国国力位居全球三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军人物。法国是个盛产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的国度。民族风尚追求随意、浪漫,虽富有革命精神和国家意识,但是却始终缺乏铁血精神。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均被德国占领,并不是因为法国军事实力虚弱,而正是由于缺乏民族的尚武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的表现乏善可陈,毕竟还做为一个完整的政权全程参与了这场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堂堂欧洲强国法兰西竟在几十天内兵败如山倒,首都沦陷,贝当政府乞降,第三共和国灰飞湮灭。这样的情况看似费解,实则一目了然。德国民风彪悍,复仇理念使得军队战斗力极强,加上运用得当的战略战术,使得德意志战车所向披靡。而信守绥靖政策和保守防御的法国犯了战略上的错误,高层军官昏庸无能,军队士气低迷,缺乏现代战争意识,最终品尝了亡国的苦果。
侵略者的铁蹄,岂是一座马其诺防线能阻挡得了的?一个国家最坚强的战斗力,是民族的脊梁。
法国虽然民风孱弱,却并不麻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史可以说明这一切。痛定思痛的法国开始反思和自救。法国历史上另一位巨人开始出现在世人视野——夏尔·戴高乐。这个大鼻子的里尔人戎马一生,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40年巴黎沦陷后,戴高乐流亡英国,创建并领导着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为法国的复国留下了火种。1944年6月盟军解放巴黎,戴高乐率领法国第2装甲师率先进入凯旋门,法国光复。1958年6月,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提案获得通过,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戴高乐入主爱丽舍宫,于1958年、1965年连任两届法国总统。
这个命运多桀的国家,注定要始终在世界舞台上不断留下自己独特的声音。
法国国家战略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钢铁、汽车、建筑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工业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拥有发达的商业、第三产业和丰富的国土矿物资源。另外,法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法国的农业、文化业与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交叉,是法国与美国目前主要争夺的领域。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最现实的利益,决定着法国的战略走向。
战后的欧洲一片创痍,美国独步天下。利用北大西洋公约把各国绑在一起的美国得意洋洋,凌驾于欧洲各国之上。作为纯军事同盟性质的北约所有关键职务均为美国一家独占。北约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驻那不勒斯南欧盟军总司令、驻海威科姆北欧盟军总司令、驻布林瑟姆东欧盟军总司令,这些大权在手的职位自1949年起始终全部由美国高级军官担任。美国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把欧洲彻底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完全淡化欧洲各国的自主国防能力,进而将欧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欧洲各国对此虽心知肚明,无奈国力衰微,位卑而言轻。整个欧洲默许接受了被废去武功的现实——除了法国。1966年,法国在一场事关美国在北约主宰地位问题的争吵中拍案而起,愤然退出北约。此后30年里,北约再没有法国军人的身影。正是因为法国在西方盟国里这种十分独立的态势,法国总是敢于和美国叫板。欧洲无法完全接纳美国,美国无法彻底融入欧洲。法国在美国与欧洲这种相互扶持和纷争中赢了分,并由此提高了在西方世界的地位。东欧巨变、华约解散后,北约开始挟胜利之势扩张。法国缺席了整个冷战,却没有落下那杯羹。借着南斯拉夫危机的契机,1996年法国重返北约,并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法国的北约是破碎的,没有法国的欧洲一体化也无从谈起。重返北约得到了其余成员国的广泛支持,法国在这一进一出中赚的盆满钵满。
法国自1997年起进行军队的职业化改造,而今成绩斐然。法军已由义务兵性质的武装力量逐步演变成为一支无论是装备上还是任务训练上均面向国外干预的职业军队。这一次,法国再次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面。英国追求政治上背离欧洲,追随美国;法国谋求军事上独立欧洲,确保自己的大国地位。法国正在世界范围内挑战美国,争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法国和中东在历史上就有着很密切的政治联系。戴高乐在世时曾说过,没有中东的政治存在,法国就无法进入大国行列。戴高乐的继任者们忠实履行着这一战略方针。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后,法国开始重返中东。从地理位置上看,法国是地中海国家,是阿拉伯世界的邻居;法国中东外交原则是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表示尊重和充分理解,这和美国的盛气凌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法国领土上有很多阿拉伯移民,出于对阿拉伯世界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担心,法国是不赞同萨达姆政权垮台的,因为伊拉克正是原教旨主义向西欧扩散的屏障。当然,经济利益也是决定法国立场的重要因素。伊拉克是法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军火进口国,为了保住法国的贸易额,积极为伊拉克奔走,促进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决议。所以,我们看到了,叙以停火谈判、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战争……,这些中东事务处处可见法国身影。在美国眼里,它才是中东地区当之无愧的主导者,法国的深度参与令美国极为不满。中东是法国的战略东线,有着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利益,不管美国如何怒目而视,法国是铁了心要留在中东了。
非洲的法语国家是法国历史上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仍与法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通过这种传统优势在非洲不断发挥其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法国一度由于错误的非洲政策使传统盟友出现了离心趋向。美国抓住非洲政治真空的时机填补了进来。然而,美国要抵消法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是非常困难的,法国是在非洲进行军事、政治干预最多的西方强国。这种干预不但没有受到非洲各国的抵制,相反,还很受欢迎。法国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着军事合作或防务协议,主要是前法殖民国家和地区。而这里面,非洲是最重要的版块。从乍得、喀麦隆、多哥到科摩罗的……,法国进行干预的非洲国家已在20个以上。这种深厚的传统影响力,是法国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基础,法国岂会轻言放弃?
法德政治联姻曾经开创了大国合作的典范。早在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自己的庄园和到访的西德总理阿登纳达成协议。法国承诺,帮助德国重新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信任;维护位于冷战前沿的德国的国家安全;承认德国重新统一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波恩政府要支持法国在共同市场里的农业政策;堵住“阴险的”英国人到欧洲大陆的道路;帮助法国完成“世界使命”,即法国的大国地位。这些问题成为当年两国合作的基础。法德携手,走过了30年的蜜月,直到1989年嘎然而止。
苏联崩溃之后德国的安全问题迎刃而解;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联邦德国早已取得世界的信任——法国也许还需要德国,但德国已不再需要法国。戴高乐将军和他的追随者曾希望拖着德国连同整个欧洲驶往法国的航向,1990年,缆绳断掉了。法国的整个欧洲政策大厦一直是靠两种重要假定来支撑的。第一种是假定是法国认定欧共体代表欧洲,但其实欧共体只是西欧12国的代表;另一种假定是认为欧共体的推动力是法国和德国。法-德轴心确实对欧洲有利,但是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谦逊只是暂时,它注定要单飞。潜意识里法国曾一直认为德国是罪犯国家,是自己的随从。却忘了,德意志岂甘人后?
“核心欧洲政策”需要修订了,因为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但是,作为欧洲前进引擎的法、德两国还是会保持这种特殊的合作关系。且不说对抗美国,也不说排挤英国,就在这个欧洲大陆上,一家独大已经不可能了。合作、携手,是法国必然的选择。
中法关系是我国在西方国家关系最好的代表。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建交。 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健康发展,但是1992年~到1993年例外。1992年12月,法国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达索公司,同意其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5,中法关系迅速降至冰点。法国政府这一举动引发了我国的一系列报复。我国关闭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中国从法国进口10亿法郎粮食的合同取消;中国绕过法国,向德国购买空中客车飞机,法国在空客集团的地位被严重削弱;中国宣布阿尔卡泰流标,转而从西班牙购买电信产品;眼看到手的广州地铁项目中国给了德国,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顿足捶胸……。法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仅仅是出于经济考虑,却因此损失了更多经济利益,当然,还有更严重的政治利益。巴拉迪尔政府上台之后,立即宣布希望恢复同我国的良好关系。法国无法忍受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的痛苦,表示对台军售仅履行上届政府的协议,拆除重要升级装备,仅保留最低武器使用效能。巴拉迪尔访问中国之后,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法国承诺今后不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中国表示“欢迎法国企业来中国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军售危机至此结束。此后两国关系正常化,高层互访不断。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决定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2005年,中法合办“中法文化年”。
老谋深算的英国在依附美国的前提下进行它的欧洲战略包抄;德国像匹烈马勇往直前,跑在了欧洲的前列;奉行欧洲大陆政策的法国在前进的道路上选择了孤身只影。无论如何,在欧洲、在世界,法国都无法被忽略。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足迹值得世界为之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