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文化的各方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9:05
街谈:谁说广州(人)没文化 2008-08-03 11:05
    广州社会发展蓝皮书 出炉,得出了“广州的人口文化素质在全国排名第四”的结论。
  说广州没有文化的,北方的朋友居多,潜意识里有广州处在“文化沙漠”边缘的意味,顶多就是“商业文化”和“饮食文化”有点说头,其他的就免了。这多少有些“北方文化中心论”的调门。 按照费孝通先生敬重的人类学巨擘马林诺夫斯基所著《文化论》一书,构成文化的各方面,物质设备的元素,旧的可说南越王墓,新的可感受现代的声光电化;
精神方面之文化,近代名噪一时的万木草堂,当今越秀山上自娱自乐的民间弹唱也可见一斑;
语言的要素,谁也不能拍着胸脯说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就一定比粤语更高级,尽管前者是个“国家标准”;
社会组织方面,近代史上的商团就是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眼下的民间组织也不见得比其他有文化的城市缺点什么。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在现实中比,构成所谓文化的四大要件,广州并没有露出不能示人的羞怯。《文化论》一书,倡“文化为工具,生活为主体”之说,认为每一种类地域文化类型总有其合理和可取之处,说一地文化比另一地文化高妙,是“文化神秘主义”的自负。 比方说,拿北方的恢弘气魄和岭南的精致小巧来比,很难分个高下。就像鲁迅说人的长相一样,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有机灵;南人北相者,是机灵而又能厚重。不同的地域文化,互相补充,才接近圆满之道。
  然后就说到广州人的没文化。广州的朋友和外地的朋友在网络上各说各的,还把本土的GDP和公序良俗拿出来比拼了一把。主要是标准的分歧造成的。  蓝皮书中把受教育程度和人口文化素质挂起钩,颇受非议,这是有道理的。高学历的博士,综合素质未必比得上贩夫走卒,是为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所以,顶多说天河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比例最高,而不能断定该区的居民群体最有文化。按照一种玄远的说法,表现在人身上,文化是一种味道,是一种气,通过见识、谈吐、气度、格局、修养等表现出来,北方的朋友大概颇认可这种“拿得出手”的派头,普通话说不利索、个子不高的广州人自然就得不了高分。这多少露出了点“京派”的精英派头,和看重商业之道的精明广州人比,就像多年前“京派”和“海派”的争论一样,落实为官和商的对比,也不能分出个高下。是否有文化,标准难以厘定,是见仁见智的个体认识。所以,完全可以对“第四有文化”的座次起疑,但也不能下广州人就比其他地方的人没文化的断言。
  更何况,广州不仅是广州土著的广州,还是全国各地人才的熔炉。他们的加盟,如果说提升了区域的文化素养,则说明广州人的文化指数看涨,是广州人的光荣;如果说,他们的到来,拉低了广州的文化段位,则证明,其他地方的人比广州人更没文化,广州人也值得庆幸。说这些话不太厚道,主要是想说明:比拼地域文化的高下,不仅政治不正确,同时也缺少宽容的心怀,在我看来,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为了避嫌,有必要坦白:兄弟我就是个外来的“北佬”,至今还不会说广州话的广州人。□三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