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博-北方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4:43
崛起的中国需要相适应的资本市场   时间: 2009-02-14   来源: 网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纪鹏


  内容提要

  大国崛起伴随世界资本市场中心的转移。中国已壮大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本市场也应从世界第七位迅速成长为第三位

  建设A股主场核心问题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捷径。监管思路要正确,特别是在解决“大小非”等遗留问题上,既要借鉴国际规范,也要尊重国情

  从长远来说,吸引世界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到A股再融资是做强A股主场的关键


  大国崛起要占领金融战略制高点

  在中央推进扩大内需政策以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开展“建设强大的A股主场”主题讨论意义重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急需在拉动实体经济的同时打造金融平台,如果不把金融产业的提升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仅靠中央财政的资金是难以完成扩大内需之重任的。实体经济本身资金的来源需要我国目前充裕的民间资本的支持,而启动民间资金离不开一个建立在流动和退出机制上的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撑。

  二是中国金融本身也需要制度创新,要沿着从财政金融向货币金融,从货币金融向证券金融发展的轨道迈进,进而与国际金融舞台接轨。

  三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衰退,打破了现有国际经济的金融秩序,急需在新的金融和经济秩序中建立新的国际分工,用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多极金融体系取代美国的单极体系。中国正处于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必须在新的国际经济分工中占领金融这个战略制高点,这就要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国际金融高端产业的分工,在金融这个战略制高点上分一杯羹。而在国际金融的竞争中,从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三个领域来看,最具前沿性、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效益、最易突破的就是资本市场。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扩大内需启动民间资金需要打造金融平台,还是从我国金融发展自身需要制度创新,以及我国要在新的国际经济分工中要占领战略制高点,履行大国责任这三个角度看,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资本市场都是当务之急。

  A股主场论蕴藏三大内涵

  探讨A股主场论的核心问题有三点。

  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与中国国力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即今天中国的国力已壮大为世界第三,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应从世界第七位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三位,这样才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到中国实现经济崛起的捷径。

  事实表明,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始终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的诞生。今天,中国的GDP已经超过德国,位居美国、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德国、法国以及一些较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还排在第七、八位,沪深股市市值从2007年的30多万亿元变成现在的只有13万亿左右,这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吻合的,也是不符合资本市场中心转移与大国经济崛起相伴随的客观规律的。

  A股主场论要体现的第二个特点是,从指标上应考虑其规模性的适度扩大,具体包括IPO和再融资规模、市值规模、成交量规模、上市公司数量规模、证券公司数量规模、投资人规模等。

  第三个问题是A股市场证券交易品种的多元化和证券市场体系的多层次化,并能够与国际市场相接轨。即未来的资本市场不仅要有强大的股票市场,还要有强大的债券市场,在A股市场中不仅要有深、沪主板市场,而且要有中小板、创业板、场外电子交易系统和柜台交易系统。换句话说,证券品种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是A股市场的核心内容。

  市场多层次的架构是A股主场论的组织基石,证券品种多元化是A股主场论的规模基础,这就要求目前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和完善融资融券包括股指期货市场,这也是做强A股市场的核心。

  建设A股主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   

  做大做强A股市场,中国的发展思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的股市只发展了18年,期间还经历了股权分置,再加上是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主,从市值上看,国有上市公司占80%。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建设A股主场核心问题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捷径。首先是监管思路要正确,特别是在解决“大小非”等遗留问题上,既要借鉴国际规范,也要尊重国情。“大小非”的问题应通过制度性的突破加以解决。

  应当指出的是,以中国目前这样的一个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新兴国家来看,无论是从横向上与美英等发达国家早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史比较,还是从中国经济自身和股市发展自身的纵向来看,目前A股市场14-15倍的市盈率是不能实现A股主场论的战略目标的。新兴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强大的A股主场。这个市场的市盈率应达到25-30倍,即上证指数达到4000点的位置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才能完成融资和投资创造财富的双重任务。必须清醒地看到,市盈率就是竞争力。以中国实情看,在30倍以内的市盈率水平标志着A股市场的竞争力水平。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实际上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创造了机遇而不是灾难,因为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体系与外界是隔开的。在未来两年内,国际资本市场处在下行周期阶段,而这两年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期。因此,我国资本市场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走自己的路,切忌让“大小非”问题导致这一机遇期的丧失。因此,我们应利用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优势,把自己资本市场“大小非”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内部矛盾尽快解决,使市场尽快提振起来。化解“大小非”这个特殊性矛盾是当务之急。

  要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还应适当增加其对外开放度。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外资引进来,包括尽量扩大QFII的额度。其二,争取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到中国的A股市场来上市。让世界一流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挂牌是做强A股主场的重要内容。只要A股市场能保持较高的市盈率水平,给外国公司提供较高的IPO和再融资能力,就能够吸引像微软、IBM、汇丰、Google这样的公司到中国A股市场来挂牌融资。这既有利于支持衰退中的世界经济,体现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履行大国责任,同时,这些海外跨国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融得的人民币,我们可以要求他们投资到海外市场,这将把人民币的融资变成美元,这样既可达到化解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美元过高的风险,又起到了做强A股市场的双重作用。

  建立A股主场也要做好我国深、沪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合理分工。既要探索沪、深股市的分工,也要探讨沪、港和深、港市场的分工,这是做强A股市场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界时,香港市场可以为大盘蓝筹筹集外资,上海市场可以为大盘蓝筹筹集内资,而深圳可以作为主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场所,拥有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场外电子报价系统和柜台交易。可考虑把香港的创业板也争取到深市来。这样,中国的沪、深、港三大市场就实现了错开位置竞争、保持距离合作的有效分工。

2009年2月3日

 

原文出处:新浪博客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afd100100cwii.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