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5:13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明确国民收入经分配后,最终形成了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正确理解积累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2、通过学习,识记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我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范围。
学习重点: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
学习难点: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
学习指导: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新世纪四大工程。它们分别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这些工程从调查勘测到开工建设直至竣工,历时很长,要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和物力。
仅“西气东输”工程的第一期工程投资将达1200亿元。这些巨额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积累,最终来源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经过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后,用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这部分集中性分配是如何确定的?进行这种集中性分配,怎样才能兼顾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在经济学上,我们就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就是社会总产值。总产品是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总产值则是价值形态,或者叫货币形态。
(一)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1、含义:
(1)一定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2)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2、二者的关系:一年内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总和表现为两种形式,其实物形式即使用价值形态叫社会总产品,其价值形式,即价值形态叫社会总产值,可见两者是统一的。其关系可用下面简图表示:

3、二者作为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都是必要的:
(1)一国社会总产品反映了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水平,反映了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其人均占有量的多少,也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2)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等等有多少。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量等,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再有,在国际贸易广泛发展的条件下,用较少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可以换回较多的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所以,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从我国的现实来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国民收入
1、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为国民收入。
2、形式:
实物形式的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货币形式表示为: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
从国民收入的含义看出,国民收入是“净产品”“净产值”,即国民收入也有两种存在形式: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它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的关系一目了然,可以这样来表示:

3、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重要性)(地位):
“净产品”“净产值”实际上就是劳动者在这一年内新创造的财富,这些财富既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它标志着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可见,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在生产资料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都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它们都不是根本途径。因为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会损害人的健康。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动强度超过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
5、国民收入在生产部门被创造出来,到最终进入消费过程,要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在生产部门被创造出来,到最终进入消费过程,要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又在全社会范围所作的分配。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分别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经济单位以及其他所有制经济单位中进行的。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企业或集体,以及国家财政成为国民收入的最初占有者,但是,在这之后,国民收入还必须进行再分配。一是通过再分配保证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二是由国家通过再分配保证重点建设的需要;三是保证社会共同消费和集体福利的需要;四是通过再分配实现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五是为了预防自然灾害和其他事故,国家建立社会储备的需要;六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后,都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充分发挥了作用。但按其最终用途看,不是用于积累,就是用于消费。那么,积累部分包括哪些内容?消费部分又包括哪些内容?
1、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2、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请同学阅读P3最后一段到P4最后一段,完成下表。见下图:(多媒体显示)

3、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也就是说,国民收入中积累的部分包括这样三部分内容。在这三部分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积累的主要内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同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并且通过这些基本建设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所以,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属于积累。社会物资储备部分既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没有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但它是为了上述两项而储备的物质财富,所以,也属于积累。
4、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公共消费也称为社会消费:
(1)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
(2)公共消费,也称为政府消费。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障方面的支出等。还有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物质消耗,都属于公共消费。
从国民收入的分配按顺序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即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邮电业等部门中进行。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即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其他支出。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总体关系: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2)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积累的增长,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的积累。例如:国家通过投资,兴修水利,建设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可以增加粮食、副食品的供应,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可见,积累和消费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3)积累和消费又有矛盾。(不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部分是彼此消长的关系。
由于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所以,积累与消费之间又存在对立或不一致的一面。一定时期内在国民收入总量不变情况下,积累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部分多,用于消费的部分就会减少;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多,用于积累的部分就会减少。所以,积累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而事实上是不管是积累少了,还是消费少了,这都不好。积累少了会影响生产的扩大,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少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也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那么怎样去分才能兼顾二者呢?也就是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呢?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与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呢?这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3、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较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1、含义: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2、从财政的基本含义看,财政的主体是国家。
3、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4、特点: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就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又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那么怎么办呢?只有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从国民收入中分得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所以,财政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国家是历史范畴,那么财政就有历史性的特点。
5、本质: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分得的一部分产品,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又进行的一次集中性分配。可见,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实现:国家预算
1、预算的含义
预算也叫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那么,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如何确定并开始实施的?在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和上一年收支计划执行的结果,由财政部编制、汇总,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经过一定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简言之,预算就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计划在批准前称预算草案。
国家财政就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2、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见下图:

(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从动态看,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看,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
财政支出,从动态看,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从静态看,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本节就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
那么,进一步来看,国家是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取得收入?又是怎样进行分配和支出的(或者说财政支出都用在了哪些方面)?
(1)从过程看财政收入和支出:

(2)从具体形式看: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1、财政收入
(1)含义: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2)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形式,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具体地,
首先,看税收  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其次,是利润收入  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也在股份制企业中参股。投资应该得到回报,国家要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按规定补给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得到的股金分红收入也属于利润收入。
第三,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也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分为内债和外债。像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内发行的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属内债;在国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借款,属外债。
第四,其他收入——财政收入中的其他收入,泛指税、利、债收入形式以外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等。
以上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利、债、费。国家通过这些途径取得财政收入,同时还要支出,通过支出实现这些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
财政收入几种形式的区别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请看图表:2002年中央财政预算中重点安排的几方面支出。看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同时思考财政的作用,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02年中央财政预算中重点安排的几方面支出

(2)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较

(四)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有收支,就必须存在收支关系问题。财政收支对比不外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结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在预算的执行和决算中,收支相等的情况很难做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是结余,或者是赤字。
1、正确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1)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收支相等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相反,财政支大于收,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但是达到收支完全相等是很难做到的。
(2)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因为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财政收入也不是在年初一次完成后再安排支出。因此,收支总有差额,收略大于支,也是平衡,可见,对财政收支平衡不能绝对地理解。
由于实际的财政收支绝对相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略有节余就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同理,如果财政略有赤字,也应当看做基本平衡。因为上年的节余不列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这样,连年的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略有赤字是对略有节余的必要补充和校正,从一个比较长的期限看,如五年、十年,某些年度略有节余,另几年略有赤字,但总体是平衡的也是可取的。
(3)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后果:①收大于支,节余过多,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②支大于收,借债维持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4)财政收支平衡的意义:它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如果支出大于收入,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2、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 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支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仅2000年一年上海市地图就更新了20多次。市政府用于城市道路的投资属于(    )
A. 积累基金         B. 补偿基金         C. 社会消费基金         D. 社会保障基金
答案:A。
2. 我国国民收入的表现形式是(    )
A. 当年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 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 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辨析题:国家财政盈余必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1)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2)国家财政如果略有盈余,表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3)国家财政赤字意味着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市场消费疲软,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国家通过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调整,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则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据此回答1~3题:
1.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这表明(    )
A. 生产决定分配                        B. 消费决定分配
C. 分配政策决定生产                 D. 居民收入高低决定分配
2. 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国民收入,这就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A. 增加积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B. 增加消费基金,确保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增长
C. 在发展生产基础上,积累和消费要同步增长
D. 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3.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
A. 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B. 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
C.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D. 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4.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形成(    )
A. 社会物质储备+生活消费
B. 物质生产部门基金+非物质生产部门基金
C. 国民纯收入+企业基金+劳动者个人收入
D. 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2001年9月28日,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北京中关村落成。图书馆设计藏书320万册,非印刷型文献100万件。据此回答5~6小题:
5. 用于中国科学图书馆新馆的投资属于国民收入用于(    )
A. 扩大再生产
B.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部分
C. 个人消费的部分
D. 公共消费的部分
6.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用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馆的支出属于(    )
A. 经济建设支出                        B. 卫生事业支出
C. 文化事业支出                        D. 行政管理支出
7.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除税收收入外,还有(    )
①向国外政府的借债收入                  ②在国外发行的债券收入
③国际组织的捐赠收入                            ④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⑤国家从私营企业中的分红收入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8.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调节财政收支所凭借的权力是(    )
A. 经济权力                               B. 社会权力
C. 政治权力                               D. 法律权力
9. 从1998年开始至今,我国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截至2002年,我国累计发行国债5929亿元人民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B. 扩大商品进口的数量与规模
C. 扩大商品出口的数量与规模
D. 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002年12月9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据此回答10~12题:
10.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中央财政保持了适度的财政赤字(    )
A. 不否定我国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
B. 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C. 必将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
D. 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1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    )
①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直接增加社会需求
③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                  ④缓解就业压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有人认为“预算就是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该观点(    )
A. 错误,因为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B. 正确,因为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C. 错误,因为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决算
D. 正确,因为预算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计划
二、非选择题
1. 在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甲认为:积累是生产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要重视积累。
乙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重视消费。
甲乙的观点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积累和消费关系的理解。
2. 讨论: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一、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收支平衡)二、终于有一天,主人一狠心,把鸡也杀了吃掉。(透支)。三、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些日子,主人一天可以吃5个鸡蛋,遇到特殊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其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会越来越容易。
这个例子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吃蛋原理”,这一原理反映了什么道理?其中的三条消费方案怎么样?在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A。经济发展过程就是生产环节,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才能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就是进行分配的过程,所以生产决定分配。
2. D
3. D。题目问的是“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 D                  5. B               6. C                      7. A               8. C
9. A                   10. D             11. A                    12. A
二、非选择题
1. 答案:(1)甲、乙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一致的一面。
(2)积累主要用于长远的经济建设,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消费主要用于目前的物质文化生活。一定时期内,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从长远看,两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积累增长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人民消费水平提高,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进而增加积累。
(4)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见,甲强调积累而忽视消费,乙强调消费而忽视积累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2. 答案:这一原理正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案不失为保守之策,既不过高消费也不积累,从发展的角度看,平衡中却暗藏着危机,看似原地踏步却意味着落后,终有一天,这位主人连每天吃一个鸡蛋的消费水平也保不住。这对于国家而言,积累就更加重要。例如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滔滔的洪水面前,若没有以前的巨大发展和雄厚的积累,那么是不堪设想的。
很明显,方案二这种做法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我们在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时应当摒弃方案一和二。
只有方案三的做法正确处理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既保证了其消费水平的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积累并不压制消费,相反,合理的积累还能促进消费的提高。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要更强有力,企业发展的后劲要更足,就要多多积累。
【励志故事】
命运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
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他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60教育网--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60教育网--360edu.com--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函数中“至少”型问题解题策... 人人教育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教客网--中国最大的共享教育资源网站! 好用的IPv6教育网资源 在听说读写中开发学生智力 - 免费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 免费教育资源网 免费的在线资源 家庭教育:一起来进行“爱的教育”学前教育网家庭教育网 家庭教育:一起来进行“爱的教育”学前教育网家庭教育网 家庭教育:一起来进行“爱的教育”学前教育网家庭教育网 小演讲家为啥不会“说话” - 教育新闻 - 东南风教育 全面、专业、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高考资源网 一个供全世界人免费学习的教育资源网站--OER Commons 人人教育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免费下载,2008年高考试题免费下载,2008年中考试题免费下载 人人教育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免费下载,2008年高考试题免费下载,2008年中考英语试题免费下载 部分教育资源网 部分教育资源网 培养孩子的七个学习好习惯 — 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国内最大的教育考试专业网站欢迎您! 杨 修 之 死_优秀教案_教育资源_蓟县教育网 杨 修 之 死_优秀教案_教育资源_蓟县教育网 文逸网 :::: easyshow 的网志:让互联网资源免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