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研究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0:50
聆听着花开的声音——谈谈如何研究学生(沈国全)【转】(2007-03-20 13:08:04)   分类:言论转载     有一个基本的道理似乎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学生是考试的主体。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高考是学生去高考。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它非常重要。有了这个观念,你在课堂上,在作业布置上,就会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学生从中收获多少。实施前,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实施中,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审美地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实施后,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学生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时间,严格控制学习时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以牺牲睡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成本学科的学习。
    研究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考试的机器”。“把学生当人”,当作“立体的人”,要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他。
    一、既了解其智商,又了解其情商。
    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我们要熟悉自己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主要有记忆力(短时、长效),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思维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与想象能力等。了解了这些才能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安排相应的训练,以扬长避短。比如说,注意力差,那么就应当多安排限时训练,以考试的紧张气氛训练其长效注意。据笔者观察,许多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差,实际上是注意力弱,特别是滞空注意力弱,无法形成整体感知,自然无法形成正确的解读。其他智力因素亦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信念:学生的智力结构、智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至少是可以部分改变的。
    其次是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性格等等。有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到高三以后,好象突然懂事了,能够静下心了。静心听课,静心休息,静心思考,成绩也就突飞猛进了。高考要掌握的东西并不多,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进步会很快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呢?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如饥似渴地去感悟、积累、提高呢?这需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学习态度变化的瓶颈因素,下点功夫,多谈谈心,多盯盯,一直关注,总是可以改变一些的。另外,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所以,研究学生甚至还要研究其家长、家庭、社区。还有其成长的过程。同时,改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学生常常是很讲义气的,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就想好好学。他就盼着你这个老师来,学得不好他会觉得对不起你。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心他,爱他就够了。
    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是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决定的,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习态度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的解决才有前提,否则,可能会很费力。
    二、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高考是学生去考,而不是教师去考。因此,教得如何不等于学得如何,更不等于考得如何。教师所有的心智只有贯注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这一点上,教学才会结出理想的果实。高三的复习如果效率不高,往往就在于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道理,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如何教”上了,对“如何学”普遍研究不够。自以为是地用一套目中无人的资料进行着目中无人的复习,以为自己讲了,就是学生学了,自己讲深讲透了,就是学生学深学透了。而如果自己讲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就责怪学生不认真不踏实。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我昨天才讲过这个东西,今天来考,他们又错了。或者:我都讲过许多遍,这次一考,错误率还是很高。
    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必须转变观念,从“重教”转向“重学”。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思维障碍,要用心研究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要认真总结推广语文尖子成功的学习经验。当然,重视“学”,并不是要轻视“教”,而是指以“学”为中心,根据“学”的需要来构思“教”的内容,“教”的点点滴滴都是为了提高“学”的方方面面。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务实求本,讲究实效。要“教”在疑难点,“教”在关节上,“教”在需要处。既要重视课堂这个“面”,还要重视个别辅导这个“点”。
    三、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能力的生成。
    一次测验过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张画满红“√”和红“×”的试卷,也不仅仅是一个个高高低低的分数。我们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情分析。这种分析一般分三步进行。
    首先是整体答题情况分析。即统计一下每小题全班同学的得分情况:平均分,正确率,满分人数,零分人数,及其他分数段的人数。结合试卷难度,了解全班同学整体学习水平。
    其次,是针对得分率低的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分析学生答错的具体情况,仔细对照,可以很快凸现出问题所在。然后找找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调整教学,对症下药。同备课组的老师也应该共同分析,共同寻找对策。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第三步是对具体同学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并建立每位同学的学情档案。如上所述,高考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多,一张好的试卷应该可以彰显某同学的整体水平。几张试卷下来,某位同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需要强调的是,分析的时候,既要分析其知识结构,又要分析其能力结构。这需要教师对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相当精深的了解。有时候命题者也会自己列出来。
    以上所列诸项,做起来似乎很繁,但繁和简都是辨证的。经过透彻的分析,实施教育行为却可以是简单而快乐的。因为减少了许多的盲目性,减少了许多的教与学的错位和隔膜。高三复习工作是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过程,充满创造和激情的过程。欣赏着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一步步地成长,聆听着花开的声音,应该是非常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