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方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8:21:04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近年来外地民工的子女纷纷涌入我校,加之城市开发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因此,我校学生生源相当复杂,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习惯也千差万别。通过我们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懒散,不会倾听,书写零乱,作业马虎,做事拖拉,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可效果很差,这与缺乏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法和指导策略有关。更主要的是纠正不良习惯远比培养良好习惯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试图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此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总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求善,学会学习、创造、求真,学会生活、健体,学会审美、求美,学会劳动、生存、敬业,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
叶圣陶先生的“养成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健全的合格的公民”,“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该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他从“三育”方面加以阐述:“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的良好习惯。”进而又将之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小学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时期,低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还应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目标、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对象为全校学生。
2、课题研究总体目标:
(1)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2)家庭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3)评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标准。
3、具体目标:
(1)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2)家庭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方法。
(4)形成较高质量的操作性成果。
4、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
(3)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5)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
(6)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7)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8)培养学生讲究效率的习惯;
(9)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准备根据我们所教年级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有重点的选取一两个习惯作为研究重点,找到方法再辐射到其他习惯的培养。潘英老师所教的年级是中段,我所教年级为高段,我们准备中段重点培养学生预习和积累的习惯,高段培养学生阅读和作文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本课题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观察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情况进行长期、连续、反复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2、调查法。通过访谈、测验等形式,掌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研究实践。
3、案例研究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国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综合,从中总结提炼有价值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地认识,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4、教育实验法。在调查法和观察法中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归纳、分析,再用教育实验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见的对学生习惯进行主动干预,探索有效地培养内容、途径、措施。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3月到2007年12月)
(1)查阅文献
(2)学生状况分析
(3)制定培养目标
分析学生习惯情况,提出课题研究的方案,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明确各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养目标。
(2)按计划参与教育研究
(3)对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总结。
有重点的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
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全面归纳总结,积累研究结果,形成简洁可操作的方法,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八、研究措施:
1、找准问题。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查找问题,寻求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培养策略,为研究方案的调整、修改做准备。
2、从细节入手,反复抓,抓反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从从细节入手,反复抓,抓反复,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坚持习惯培养的长期性、针对性。
3、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为是家校合作产生双赢的目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采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心得,争取家长的配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注重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对培养方法的总结。有好的方法就及时记录下来。 九、研究原则:
1、活动性原则。人是在活动中成长和发展的,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应通过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差异性原则。每次活动不能贪大求全,应照顾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注意指导活动中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培养目标也应隐含在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不断增加经历和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内在素质中体现良好的习惯。
3、针对性原则。注意联系小学生实际选择活动主题,并做到简便易行,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尊重主体原则。抑制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敢于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多样化原则。在不同年龄阶段,活动内容和方式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应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鼓励性原则。启发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建立可行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十、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研究报告方案
2、优秀案例、论文、集锦
3、优秀学生作品
4、反映本课题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及系列活动展示
十一、研究组织
1、聘请专家,成立专家指导组
专家组组长:周兴寿(荆门市教科所所长)
成 员:左昌伦(荆门市教科所副所长)
朱昌宝(荆门市东宝区教科所主任)
杨正芝(荆门市东宝区教科所教研员)
邢 云(荆楚理工学院心理学讲师,研究生,心理咨询师)
夏小燕(荆楚理工学院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咨询师)
2、研究课题指导小组
组 长:陈加金
成 员:邢 云 夏小燕 高春玲 邓荣华 李新华 胡大雄
3、研究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陈加金
副组长:高春玲 邓荣华
成 员:胡大雄 李新华 杨蕖 赵慧星 冯琼 康莲 陈晓琴 张弘 何明 吕萍 李凤珍 胡艳丽 周群 罗红梅 陈士玉 杨树杏 胡慧萍 吴美芳 鲁颖颖 龚良富 马启玉 刘荣 何凤琴 王艳萍 付春 李群真 严安珍 马春波 章鑫 张德发 龚王芳等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