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论坛_再学习者如何实现工学双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6:35:54
再学习者如何实现工学双赢     作者:王运涛
文章来源:
浏览:710 次           古有耕读传家的生存方式,眼下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则是宣告了工学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远程教育学习者多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两肩挑者”,并且可以预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都将加入到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行列中来,我们不妨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再学习者”。那么,在新的一轮考试来临之前,再回首电大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工学之路,或许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工学时代通过远程教育再学习者自我提高完善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目前,部分学者和广大远程教育学习者一致认为,工学矛盾是再学习者必将面对的最大困扰。论者也曾在《中央电大时讯》发表《关键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一文,极力想探讨再学习者如何变“工学矛盾”为“工学双赢”,开出了“凡事成于细,应该做到希望心一片、痛心二寸、耐心三分、宽容四钱、网络常想、小组活动适量、付出不拘、回报不求”的药方,并曾在河南电大系统评估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各兄弟电大学校领导的肯定。随着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论者近来查阅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观念有了一些变化。我很欣赏教育家杜威曾提出的一个论点:要在生活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生活;以理论批判现实,以现实印证理论,然后以自己的心得,去填充这当中的距离;那填实距离的东西,就是自己研究的成就、学习的成绩。当一件事情我们必须面对的时候,我想有时候变换一个角度去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工学矛盾除了阻碍我们学习更轻松以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呢?经过冷静的思考,我对再学习者有了五点新的认识:一是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环境,不然生活变成问题;二是要有良师益友的切磋,使学习得到适当的辅导;三是选定了学习单元之后,要有毅力,克服中途遇到的阻力给心理上造成的反常过程;四是懂得读书的方法,要集中精力,便可得事半功倍之效;五是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细心体察理论与现实间的距离,找出缩短这一距离之法。

    远程教育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学习者,这种互动会激发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站在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更好地适应远程教学的学习模式。就本人近两年来对远程教育教学环节的观察发现,基于网络教育环境下的远程教育教师至少需要具备和谐、真实、信任、奉献、热情、勇气六种品质。一是和谐,他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互利、互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建立在管理与控制基础上的关系不同。在和谐的伙伴关系中,双方要弄清角色分配,沟通明确期望值,提倡宽容和接纳的精神,强调及时有效的服务而非硬性管理和简单要求。二是真实,教师要努力以坦率和直接的方式给学习者反馈意见。比如,对学习意志不坚定者,要结合“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放弃一定会失败” 的生活经验,对其阐明“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和“事虽小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的道理,坚定其信念,激发其热情。三是信任,坦白可以促进了解,诚实必能沟通意见,双方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种伙伴关系表现为教师能够接纳学习者的错误,并把错误看成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四是奉献,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师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要乐于付出,并在与他们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无穷的魅力。五是热情,教师不仅热衷辅导的过程,而且为学习者的转变感到欢心鼓舞。六是勇气,力行胜于空言,说一尺不如行一寸。辅导也意味着教师要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去使用那些老是总结出来的技巧和方法。这样,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要承担风险,在努力的过程中勇敢无畏,并通过自己树立的榜样来激发学习者的勇气。正所谓:“学理论,先问懂了没有,再问会了没有;学技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
 
   目标引领方向,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改进网上教学、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是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论者认为,远程教师作用的良好发挥是提高网上教学成效的关键。亲其师,信其道,优秀的远程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二者发展的同步、双赢。这就要求师生要同心,一起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重新思考和审视一些远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网上辅导问题。何为“辅导”?人来帮助是“辅”,如何帮助是“导”。徒有辅而不导,是盲目的帮助;有导而不辅,是不切实际的努力。辅是协助学习的目的,导是协助学习的手段;辅是工作的主观意识,导是学生的客观要求;目的须与手段配合,主观须与客观协调,辅导才能发挥作用。作为一名远程学习者,我们要努力在人人有事做、个个生活愉快的原则下,从教育中训练自己,从工作中充实自己,从行为中来纠正自己,从生活中来纠正自己。

    至于电大学子眼下最关心的考试问题,我只想强调一点:考试是一场对话,一场考生与自己的对话——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如何,今后需要改进什么等;同时也是一场考生与出题者的对话,我们这门课程的知识重点是什么,你有熟练应用他们的能力么等。因此,考试不是目的,但它是手段,既是对我们掌握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们诚信品格的检验。我们应该做充分的备考工作,但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毕竟,勤奋朴实、善待机遇、勤于创新,是通向成功的道路;做事求实、做学求真、做人求善,是驶向成功的机车;博学知识、博炼能力、博大胸怀,是奔向成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