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事业功能浅议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构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3:57
从新闻事业功能浅议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构建
  最近几年,在中国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关于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问题的讨论一时成了新闻界讨论的热点。在一片愕然的喧嘘声中,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无不要认识到作为一个未来新闻工作者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新闻教育领域还没有完全的标准化,新闻专业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们还不能满足发挥新闻事业功能的需要。为适应新闻职业的特殊需要,更多的还得通过自身构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新闻人。这里有必要对新闻人和传媒人作一个区分。新闻人跟传媒人不太一样,传媒人运用媒介传播信息,那么不管什么信息或什么新闻他都可以传播,他的行为完全受市场规律的支配。但是,新闻人他是作为社会的捍卫者、人民的代言人、历史的记录者和媒介环境的营造者传播的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恪守新闻规律、按新闻科学精神办事正成为管理者和从业者打开天窗的心灵契约。
    笔者暂时把新闻人在从事新闻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这种东西笼统的即定为专业主义精神。“如果我们想要推进新闻专业的专业化,就必须思考这些无法估量的事物,牢记他们的性格、人格灵魂的源泉,我们只有赋予新闻事业一种精神,并保持这种精神,他才能光荣的成长、才有用、才有力。”[1]即使在新闻事业有机地被称为一种专业的人当中,也极少有人会否认专业理想它本身的价值,而且新闻如果能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实现这种专业理想自然需要新闻工作者通过专业主义精神作为支撑和保障。当然这种专业理想要以利他主义和社会良知为主导。这种利他主义和社会良知在生活中外化为一种服务功能,新闻事业的这种服务功能也就是新闻事业的功能。把新闻事业功能的分组归类的任何企图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分类和过于武断的问题,本文采用利昂纳尔逊?弗林特的分类法。他把新闻事业的功能分为为个人、社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在新闻事业的所有功能中,被认为主要是能满足个人服务的功能有:“减轻孤独感、拓宽信息面、揭示事件意义、提供娱乐、影响行为、提供建议、引发新兴趣、唤醒责任心、支持反不公正行为、社会化、提高商业机会、提醒他为有意义的事业尽心和捐款、修正价值观和修正哲学、培养品位、教育他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保护他不受不诚实的广告商的欺骗。
    为社区服务:改善健康条件、推广教育设施、支持道德和宗教势力、鼓励公共改进措施、增加公共事务和管理的透明度、统一社区思想和利益、消除宗派主义、驱散谣言、提高生意信息交换服务,‘用审慎思想代替暴民思想’、引导社区正常运转、为讨论公共事务保留一个开放论坛。
    为社会服务:提倡好的政策、支持法律和秩序、暴露法律或某个机构的弱点、打击地方主义、帮助消除阶级仇恨、为世界和平努力、反映公共舆论、使好的市民风尚更加有吸引力。” [2]
    当然在日益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已经显示出了对这种服务的迫切需要,但只有以专业精神运做的新闻事业才可以提供这种服务。在民主整体迁移和社会良知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大。社会经验显示,在非专业主义基础上的新闻事业,作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不仅提供的是劣质的公共服务,并且充满对社会福利的威胁。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在这里首先是一种职业,是指将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实际应用到别的事务当中。⑴、它首先是某种特定知识,不同于一般技巧;⑵、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而不单单是作研究或调查;⑶、把运用各种知识为他人服务作为职业,而不是单纯为个人目的而学习这种知识。“所谓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它要求新闻记者对自己所承担的特殊社会角色以及履行的历史使命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而传媒的形象则是新闻人这种自觉意识外在的人格化体现。”[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笔者把在新闻事业的这种专业主义精神的重塑主要归纳为:对新闻本位观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心理内化;对关爱弱者的人道主义与世界公民胸襟,不畏险难的勇敢无畏精神的品质诉求;对求实、客观、公正,但决不徇私、旁观、偏袒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的现实应用;对乐善好施、决不收惠受贿的道德底线的积极维护。
    新闻专业主义的心理内化:牢固树立新闻本位观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人们常说:“新闻技能是基础,新闻理论是支撑,新闻职业精神是灵魂。”作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树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新闻本位观,是新闻人区别于其它职业人最本质的要求。新闻本位要求我们既要看到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理论研究体系,又要重视新闻主体意识的回归,要意识到新闻它完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新闻理念,简单的说是指新闻采遍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加强新闻本位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培养,是一个“新闻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新闻本位,是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考虑问题,要坚持新闻运作的最基本的原则,即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的问题。对于新闻而言,就是要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我们在一接触新闻的时候老师就在讲,真实和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在保全新闻之所以是新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追求它的价值,没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没有宣传报道价值的;其次,要明确新闻与宣传的定位,新闻不等于宣传,也不是艺术,更不是广告。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把新闻简单等同于宣传,新闻传播的是事实信息,宣传传播的是观念主张,而新闻所传播的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在宣传中,不管史料或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情,只要能说明问题都可以“为我所用”;其三,要明码新闻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要了解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它们最基本的研究范畴;最后,要承认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任何一门职业都有它自己的职业追求、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而在新闻事业中,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工作者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区别于其它职业最本质的东西。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首先要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做媒体的第一守则是责任,要知道新闻报道既要对公众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和历史负责;其次,要培养自身的正义感,弘扬社会正气,鞭挞社会丑恶,要重视传媒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其三,要树立自身的职业伦理,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秉持新闻工作的价值立场;第四,要尽早培养自身的独立人格,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新闻专业理念不仅是从业者的思想引擎,引导着他们的新闻追求,而且是从业者的伦理方向盘,规范着他们的新闻实践。”就像陈婉莹教授所说的:一个是对社会的关怀,一个是对人的关怀。因此,加强专业理念的确立和学习,就要加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并且不断通过具体的理论学习来牢固、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这种意识。尽管这些都是意识层面的东西,但它是作为一个新闻人通过心理内化首要具备和掌握的最原始的认识。
    新闻专业主义的品质诉求:关爱弱者的人道主义与心怀广大人民群众的胸襟,不畏险难,不畏强权
    新闻事业从来都被人们看做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了望台”和“监测器”,尤其是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新闻事业应该积极承担起社会赋予自己的这种责任。既然现实社会为新闻事业赋予了这样一种责任,作为从事新闻事业的新闻人理应站在人民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因此,优秀新闻人的第一特质是对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品质的诉求。新闻人以新闻作品为表现自己力量的工具,那么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仰天俯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胸襟、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这种职业精神是以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作为支撑的,“涵盖了记者对于社会的理性精神、使命意识、关注社会大众的平民情怀和高尚心灵。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只有幸灾乐祸的心态,就无权手握记者之笔。”[4]
    社会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而我们新闻工作是其中大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自己的任务就是保障整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这个庞杂系统的有机组合部分的新闻事业就必须发挥社会了望哨的作用,新闻人在这时间无可厚非地就必须具备关爱弱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心怀人民的胸襟,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新闻作品是呈现和蕴涵作者立场和价值判断的化身,但新闻事实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这个时候,能否按照正常的新闻规律从事新闻活动是考验一个新闻人最关键的时刻。“首先应做的是要像斯诺同情弱者、关注民生、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不分国界、身份、民族同等相待,视事实真相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5]作为新闻人这种崇高的职业使命在任何时间都不能被遗忘。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例子,邹韬奋1944年病逝之后,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他的通讯不仅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通讯汇集出版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因此被毛泽东称他的新闻史上的“人民新闻工作者”,之所以称为人民新闻工作者,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读者、把人民放在心里。跟人民、跟读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人民采访、为人民办报、为人民出书,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里。
    就像吴廷俊教授在教导自己的学生时所说的一样:以后我们的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虽然你的能力有限,但是你必须有正义感,路见不平要拔笔相助。比如南丹事件的调查报道,孙志刚事件,这都是我们赋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记者报道出来的。在纪念斯诺一百周年的讨论会上,斯诺的精神被与会者一致认为是典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其中有一条是大家的共识就是据实报道,他绝不道听途说,一切都看一看,眼见为实,这是一条。这样的事例在中外新闻史上举不胜举。总之,作为新闻人,就要有胸怀天下百姓的理性精神,记者代表社会的理性与良知,就要有密切关注社会底层的平民情怀,不能在“傍大款”、“媚小资”之余,对老百姓摆出“救世主”架势,忽略困难群众,投射出对社会底层的冷漠及轻蔑。要不断净化自己的专业品质和升华自己的人格境界。“中国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利益冲突日益加剧,滋生了各种犯罪和丑恶行径。在这种形势下,舆论监督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我国的各级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在监守自己责任的过程中,有很多记者被辱骂、被殴打。但他们不畏强权用自己手中的笔,为社会正义摇旗呐喊,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新闻的尊严。”[6]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求实、客观、公正,但决不徇私、旁观、偏袒
    每一个走进新闻课堂的学生,都会接触到“烂苹果原理”:某个大苹果的一部分已经腐烂,而另一面可能没有,当我们用照相机拍照的时候,只拍摄腐烂的一面与没有腐烂的一面,都不是“本质真实”,只有把烂与不烂全面展现了,才是负责任的真实。
    新闻工作者要对真相与真理都需要有起码的尊重。在迷雾积聚之时,客观公正地将疑点拨开,让真相浮出水面,新闻记者责无旁贷。说新闻人职业生命神圣,吴廷俊教授这样界定了新闻人的职能:是社会的捍卫者,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历史的记录者,是媒介环境的营造者。这其中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就要意识到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事实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沉淀为历史,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新闻就是历史,实际上我们在写历史。因此,我们作为准新闻人一定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这种崇高的认识。有人提出了“新闻打工仔”、“新闻民工”,为此,反驳的声音不在少数,做新闻不能局限在混碗饭吃,做新闻是一个安定的职业,因此一定要有安定感和一辈子学习、一辈子工作、一辈子为新闻工作献身的精神。有些记者对一些问题道听途说,不去很好的核实,缺乏核实新闻真实性的踏实的作风,有的为制造一时的效应还捕风捉影,严重违背了新闻的职业道德。另外,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对记者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每个记者每月都有自己的发稿任务,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部分记者就缺乏了一种认真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刻意捏造事实。
    新闻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我们强调应用为主。这种强烈的应用性特质,就要求新闻人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关于新闻人不徇私、不偏袒、不旁观的做法,这里我们还是列举斯诺的例子,他在上海淞沪保卫战中,他边采访边抢救中国的老百姓;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他将进步学生掩藏在自己家中;芦沟桥事变后,他又护送邓颖超撤离日寇占领的北平……“求实不偏袒,客观不旁观,公正不徇私,斯诺的这些专业主义精神正是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应当持有的基本风格,它意味着不冲动、不偏激、不盲从,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纽约时报》刊首语)。”[7]这就要求我们把做人和做新闻结合起来。一个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新闻,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学问,特别是我们做新闻人,必须做一个真人,要说真话,做实事,才能做真新闻。
    新闻专业主义的道德底线:乐善好施而决不收惠受贿
    山西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集体受贿的骇闻还余音未散,以曝光相要挟索财的记者频频见诸报端。记者受贿的名目也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隐蔽,记者受邀报道会议、颁奖、开幕式,拿红包,拎礼品袋,免费参观券或是礼物,这在当今新闻界似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量存在的大概是“有偿新闻”的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新闻人的名誉,也将自己打入了终身不能从事新闻工作的死牢。尤其是在商业金融、旅游、食品等方面的报道中,常常冒昧的应诺为当事人做宣传的危险,或多或少。约翰?赫尔顿说,“那些想从食品栏文章里找到有关什么最价廉物美,或什么食谱能使家庭饭桌生辉消息的读者怎么会知道,这些文章的编辑记者是否接受了别人的小恩小惠,是否因此做了偏私的报道。因为假如编辑记者接受了食品公司的免费旅行、免费品尝或是礼物,那么他们难免要因此做些什么。”
    这里有一个道德自律的事例可以供我们这些准新闻人和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每一个同志深思和参考:有位美国记者在中国一个月的采访中,总是有企业为她提供住宿,她却坚持自己付费;除了吃饭入乡随俗外,所有的费用都自己承担;遇到有些企业赠送纪念品,她要么拒绝,要么带回交给报社。另外,这位女记者在中国的旅游中,因为她的旅游与采访无关的缘故要求并承担了自己的全部费用。
   “新闻人要‘三不媚’,第一要不媚权、第二不媚钱、第三不媚俗。”[8]所以一个记者要有职业追求,就是要追求一种境界。这种职业追求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一个新闻人真理的境界,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善”是要达到道德的境界,做一个善良的人,“美”是要达到审美的境界,做一个赏心悦目的人。
    尾声
    当商业化几近淹没一切的时候,我们没有沦丧职业精神,不能失却自己的守望。我们作为非名牌院校中的新闻专业专科生,就要尽快形成一种清醒的发展环境认识,这种对自我发展环境的清醒认识,有助于帮助大家从怨天尤人的消极怠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积极构建作为准新闻人的专业主义精神,更有助于培养一种平和的择业和发展心态。把专业主义置身在现实的土壤中,它也是人人可及的从业理念。任何职业的专业主义思想的实践都不是从职业成型开始的,只要我们把客观、公正、正义、无私的职业理念点点滴滴地转化在日常新闻工作当中,我们的职业品行就会挣脱利益的引诱和权势的钳制而逐渐纯洁、完美、高尚起来。  [参考文献]
  [1] [美]卡斯珀?S?约斯特(Casper?S?Yost)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演讲[R]
  [2][3][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M].第229页﹑第234页
  [4]王美娥.肖志峰.闾丘露薇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新闻爱好者.2006年第04期
  [5][6][7]王君玲.朱清河.论斯诺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2005年第4期
  [8]吴廷俊.转型期新闻职业精神的缺乏与重塑[Z].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35928/36353/3556111.html
  本文同时还参考了向翠林.《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及其对于今天的启示[J]上的部分观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作者单位 郧阳师专中文系新闻04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