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全球金融危机,探索中国金融战略(系列访谈之三)-向松祚-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0:56
搜狐博客 > 向松祚 > 日志 > 媒体访谈与报道

2009-03-30 |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探索中国金融战略(系列访谈之三)

加速构建大中华货币区和东南亚货币区

 

 

国际货币体系将进入“战国时代”

 

南方都市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审视和反思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上两次我们聊了为何不受约束的美元本位制是这次危机的根源,也聊到人民币在汇率政策上的重大失误以及国内经济学家对人民币升值的种种荒唐认知,今天我们主要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重建以及人民币如何国际化的问题。

向松祚:中国该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如何国际化,我想这对中国经济和金融而言,是具有最高战略意义的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讨论中国汇率政策和制度的安排,背景都离不开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制度安排,不能孤立的看。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建,我想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仔细研究。

南方都市报:哪五个方面?

向松祚:第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有关的辩论和观点纷纭复杂,我们需要一个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理论逻辑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规模、损失如此巨大、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的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我们就无法谈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建。

第二、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美联储前主席、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沃尔克曾经说:一个全球经济需要一个全球货币,需要一个真正的全球货币体系。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全球储备货币;需要一个顺畅、公平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需要一个全球最后的贷款人;需要一个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机制。

第三、美元本位制的缺陷在哪里?目前也可以说有一个全球货币体系,那就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个货币体系也有一个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那就是浮动汇率体系。也有一个国际最后贷款人,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联储。但这个体系有非常严重的缺陷,它没有任何外部约束机制。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没有任何外部约束。浮动汇率体系实质上是一个国际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增加机制。从1971年到今天,全球基础货币量是数百倍的增加,1971年只有381亿美元,今天超过了6.2万亿美元。深刻理解美元本位制的运行机理和内在缺陷,是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提。

第四、究竟有没有一个内在自动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历史和理论都证明没有。任何国际货币体系的有效运转,都需要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传统上,人们认为金本位制是自动运行的,其实不是,它的有效运转必须依靠各国之间的合作,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坚持一些共同的原则,譬如财政不能出现长期的大规模赤字。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可以有效运转20多年?因为那时各国宏观政策还是存在一些合作和配合,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节制、有原则。后来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因此,要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各国必须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完全各搞一套,互相矛盾甚至相互对峙,任何国际货币体系都无法有效运行。

第五、如何才能达成对全球经济体系运转的一些共同观点或原则?理论上说,要改革和建立全球货币体系,各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全球经济模型,那就是说:各国对全球货币体系的运转机制要有一些基本的共识,譬如说浮动汇率体系究竟是不是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全球要不要回到稳定的汇率体系?储备货币发行没有约束或过度,是不是全球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跨国资金特别是投机资金的流动是不是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毫无节制、毫无监管的跨国资金流动是否有利于真实经济的增长和真实财富的创造?如果无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就无从谈起。

深刻了解上述五点,才能明白当前的货币体系对中国的好处在哪,弊端在哪,才能制定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战略和策略。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怎样实现它?以什么方式?以什么样的方案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来赢得中国的最大利益?

 

南方都市报:当前全球的货币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已成为各国政要的共识,但如何改革与重建仍意见林立,因为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分歧,去年11份在美国召开的G20国首脑会议也是不了了之,仅具有象征性意义,而没有任何实质性讨论。在你看来,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有几种可能性?

向松祚:理论上有五种可能性。(1)将美元直接转化为世界货币,将美联储转变为世界中央银行,可以比照欧洲中央银行的模式,让各国共同参与管理美元,但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2)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改造成为世界中央银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货币,按照人口和GDP等规模确立各国在世界中央银行的股份和投票权,这种可能性也几乎为零;(3)世界主要大国(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印度、巴西等)签署国际货币协议,创立世界货币单位(World Currency Unit,简称WCU),世界货币单位背后的基础是上述大国的一篮子货币再加上黄金。各国货币和世界货币单位挂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造成为管理世界货币单位和世界储备的机构(准世界中央银行),重建固定汇率体系。这可能是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佳方案,这种可能性也只有10%。(4)维持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变,这种可能性为50%。现在看美国能接受的方案,最多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人事安排和股份比例上有所调整,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5)多个货币区共存和竞争,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战国时代”。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为100%。多个货币区共存,将是相当长时间内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基本态势和基本格局。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应该加速和周边国家的金融货币合作,特别是大中华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和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迅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为今后进一步谈判构建世界货币做好准备。中国尤其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动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和国际货币“战国时代”的形成。

 

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演化趋势

南方都市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国际收支支付工具,美国一直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甚至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在批评当前的国际金融系统,我们且不去深究他的目的是什么。他认为:“当前的系统提供的远不是一个公平的竞争,而是对控制着国际金融系统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有利。外围国家受制于华盛顿共识下的市场纪律,美国却不受约束。”而要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大的阻力会来自美国。随着美国政府大规模救助金融机构和实体公司,以及实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美元接下来肯定会贬值,美元的地位会受到何种影响?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美元的地位?

向松祚:美元相对于全球主要货币会长期处于贬值趋势。同时,美元的相对地位将逐步下降,美元霸权地位将进一步动摇,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之比例将进一步下降;美元占国际金融交易和贸易结算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相对下降(尤其是华尔街金融企业持续 “去杠杆化”的影响);IMF和世界银行的地位也将相对下降。

 

为什么基金组织地位会下降?因为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尤其是经历了目前这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许多人都开始质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两大机构尤其是基金组织的使命就是要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事实证明它安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去年11月24日我到纽约参加“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许多官员也在,会议上就有好些人质疑基金组织:你们有那么多经济学家(超过千人),天天在研究,为什么连金融危机的预警都没有?连一个警告都没有发出?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衍生金融工具极度泛滥时,基金组织提出过警告吗?完全没有。连预警都没有,又如何可以指望基金组织能够提出有效的挽救金融危机方案呢?又如何可以指望基金组织来牵头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呢?1994年,以尤努斯(后来以“绿色小额信贷银行”之成就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为首的50名学者,就出版过一本书,强烈要求取消基金组织,书名是《五十年足够了》(1994年是基金组织创立50年)。当然,弗里德曼等人许多年以前就认为基金组织是多此一举,应该取消。他当然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的。无论如何,世界上质疑基金组织作用的人越来越多。尽管美国不会同意撤销基金组织或大规模改革,但人们不信任它了,它的地位就会下降。

美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巩固美元的地位,包括怎样改革华尔街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出来后,全世界有很多人对华尔街的金融模式失去信心。这也是接下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值得关注的重大动向之一,这也是美国未来几年精英阶层面临的的重大政策挑战。现在美国大的金融机构都出了问题,谁还敢大量购买它的股权?华尔街或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相对下降是肯定的。

南方都市报: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会急剧萎缩。

向松祚: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肯定会萎缩,至少短期如此。现在,金融衍生品谁敢买?那些专注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各种基金,谁还敢大规模投资?去年一年,全球对冲基金平均亏损幅度接近50%,许多基金清盘,赎回潮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出了麦道夫这样骇人听闻的旁兹大骗局,对华尔街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对美国金融的打击也是实实在在的。美国证监会这次可以说是威信扫地,证监会的职责是监管所有证券市场,但麦道夫这样的事一点儿也没有监督到。奥巴马已经炒掉了以前的证监会主席,还宣布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来研究美国总体金融体系的监管制度,要彻底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国会已经在大张旗鼓地工作。最近美国国会开了各种听证会,华尔街许多金融机构的老板都去听证,告诉国会议员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是破产公司的老板还是没有破产的公司老板,都要去听证。雷曼的、美银的老板,都去检讨了。索罗斯和其他对冲基金的大佬也去了。美国人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南方都市报:欧元区呢?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地位会不会上升?

向松祚: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是80%。当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概括起来大体就是美元本位制+ 浮动汇率制。这个体系的演变时间差不多整整一百年了,如果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算起的话。很显然,这个国际货币体系无论从哪个指标来衡量,它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欧元诞生的一个核心目标是为了挑战美元本位制,欧洲的领导人实际上公开讲过,讲的很清楚。欧洲的货币整合,欧洲搞单一货币有很多的目标。比如说,消除欧元区内部的汇率波动,因为欧元区内部的汇率波动对欧洲经济的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的有效分配有很多负面的效果,采用欧元以后把这些消除掉了。更重要的是它要挑战美元的霸权。

欧元从1999年诞生到今天整整10年了。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本位制,但已经不是一个绝对的美元本位制了,跟之前有很大的差别了。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美元本位制应该说是最绝对的美元本位制了,那时西方国家基本上所有的贸易和金融结算都是用美元。现在美元的地位已经相对有所下降,比如说贸易结算、金融结算,美元占有量已经下降到大概2/3了。

欧洲愿意改革当前的货币体系,欧洲怎么改有自己的思路,那就是把欧元区尽可能扩大。譬如今年1月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还有好多个欧盟国家将逐步加入欧元区。现在一个最大的悬念是英国是否选择加入欧元区。对英国来讲,它现在是两难选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经济非常糟糕,现在看起来越来越糟糕。因此之故,好多人开始怀疑欧元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欧元区是不是会分崩离析?我可以肯定地说:欧元区不仅不会分崩离析,还会逐步扩大。英国甚至会尽快考虑加入欧元区。

 

南方都市报:英国政经界的人士,现在倾向于加入欧元区的声音越来越多。英国会不会选择加入欧元区,这可能是接下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向松祚:是的。现在英国有一批人,他们愿意加入欧元。因为欧洲经济和英国的经济之间联系是很紧密的,加入欧元区,从经济上来讲,对英国是非常有利的。第二,如果一旦英国加入欧元区,比如说伦敦的整个金融交易全部用欧元来结算,那英国伦敦将有可能很快成为全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有可能很快超过纽约,这对英国经济金融来讲是巨大的提升。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约为25%,欧元区占22%,英国占5%,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所以英国有一批人特别主张加入欧元区。但还有另外一批人不愿意。首先英国人是很骄傲的。英镑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是英国全球霸权的象征,从情感上他们就不太愿意放弃英镑。第二,从英国的执政者来讲,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那么欧元区很快就会超过美元区成为世界最大的货币区。这对美元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他们认为英国和美国是有着传统上的特殊关系,英国在国际政治、国际战略上应该帮助美国,和美国站在一起。美国自然不希望英国加入欧元区。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考虑。历史上,英、美、欧洲大陆之间的金融外交关系,是世界历史最有趣的章节,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南方都市报:两国的历史渊源深厚,而且又说同种语言。

向松祚:从我现在所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后,我判断于英国可能会加入欧元区,当然需要相当长时间。因为权衡利弊,英镑加入欧元区对它更有利。对整个英国的经济增长,对经济福利来讲都非常有利。但是近期是不是就能完成这个过程,还不好说。因为根据英国宪法,是否加入欧元要全民公决的。布莱尔任首相时曾经公决过一次,没有通过。未来是不是还会再公决一次,如果公决通过了,美国也没有办法。

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放弃英镑,那对美元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显然,英镑一加入,欧元区立刻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区,美元就下降为第二大货币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欧元区不仅从GDP的规模上超过美国,而且从人口的规模也超过美国。当然,欧元区有自身的问题,欧元区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是它一个致命的弱点。

第二个问题是欧洲内部的资本市场,无论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其他金融市场,从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如纽约。但如果英国一旦加入,伦敦的金融中心立刻就能跟纽约抗衡,甚至超过纽约。我们知道,布朗当首相之前是财长,他当财长那几年,所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升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适当放宽公司上市的门槛,降低甚至减免交易的手续费、改善伦敦金融城的基础设施等等。

 

南方都市报:若英国加入欧元区,那欧元对东欧、南欧等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加入。

向松祚:欧盟现在是27个国家,目前加入欧元区的是15个,还有12个没有加入。尽管这些没加入的国家都不大,但10几个国家加起来影响力也不容小视。这12个国家会陆陆续续加入欧元区,因为加入欧元区需要满足很多政治经济方面的条件,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劳动力政策等等,互相之间要协调的,要满足欧元区规定的标准。各国是否选择加入欧元区,主要是从经济金融利益方面考虑的,周边国家逐步加入欧元,对他们是非常有利的。欧元刚刚诞生时,有一些学者(主要是美国)认为欧元区无法持久、难以运转,理由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环境差距那么大,单一货币把这些差别如此大的国家捆绑在一起,采取同样的货币政策,一遇到经济困难,各国手脚被束缚住,到时各国就可能放弃欧元,欧元区就可能分崩离析。然而,我们看到:经过了十年,欧元区运转良好,尽管目前又有议论,说欧元区难以经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相信:欧元区不会分崩离析,而且随着加入的国家越来越多,走回头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南方都市报:那么日元呢,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日元区会不会扩大?

向松祚:日元区扩大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微小。上次我们已经深入聊了日元国际化为什么没能成功。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入总结。第一、1971年之后,日元被迫实施浮动汇率,币值高度不稳定;第二、1980年之后,美国“鞭打日本”(Japan- Bashing)的基本国策迫使日元形成长期升值预期,反过来迫使亚洲国家无法将货币与日元挂钩;第三、美国的掣肘和干预;第四、亚洲各国对日本的不信任。从目前的现实看,日本将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继续支持美国和IMF的方针,日本已经同意借给基金组织1000亿美元。

 

建立大中华货币区的条件逐渐成熟

南方都市报:你近期提倡要先建立“大中华货币区”,从历史经验看,建立一个货币区,需要那些条件?

向松祚:从历史上看,国际货币区的形成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力量来推动。我曾经将国际货币演变、尤其是大国货币演变或形成的客观力量概括为“大国定理”或“帝国定理”。大国定理总结了大国货币形成的主要客观条件:第一、大国货币需要有一个强大稳定的政权来支持;第二、大国货币之核心国家(发行国)要有创造巨大财富的资源条件和科技实力;第三、要有相对完善的支付体系;第四、区域内要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五、大国货币或储备中心国家的货币,其币值必须相对稳定。

从主观力量上而言,一个国际货币区的形成,首先是区域内的领导人要有推进货币区的强大政治意愿,要具有长远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巧妙决策,需要非常高超的政治技巧:其次,货币金融合作的起点是经济贸易的合作,货币金融合作的目标还是要进一步有力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是要促进真实财富的创造;第三、区域内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有约束和克制。前面已经阐述,任何货币区或任何货币本位,都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不管采取哪种货币本位,如果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乱来,都要崩溃。要形成货币区,区域内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遵守一些普遍的准则,要有约束;第四,货币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核心国家要又合作、宽容、援助、牺牲的精神。

构建、推进和扩大货币区,历史上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历史上的英镑区、法郎区,二战期间希特勒主政德国时的马克区,一战之后逐渐形成并最终主导世界的美元区,以及1999年诞生的欧元区,为我们深刻理解国际货币区的形成原理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经验。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货币区对于整个地区,特别是对于中心国家,意味着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和整个国际战略上的巨大利益。这个利益之巨大,怎么说都不过分。我们只有从国家最高利益的战略高度,最充分认识到货币区的巨大利益,才会有巨大动力来推动货币区的形成。货币本身是人类自身的一个制度安排,是人类的一个发明,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制度的发明、创造和演变是需要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而不完全是奥地利学派主张的那样,是一个自然演变、自发自在、似乎完全自动的过程。

 

历史上所有伟大货币区之所以能够成功构建和有效运转,都是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伟大政治家直接推动的结果。我只想简单谈谈欧元的例子。欧元的成功诞生,是欧洲几代杰出政治家不懈努力的结果。包括德罗尔、施密特、德斯坦、密特朗、科尔等等;是无数天才学者不懈努力的结果,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几代政治家不懈努力推动欧元区的形成、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单一货币,具有异常深远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毫无疑问,没有几代杰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欧元是不可能成功的。

 

历史上欧洲各国之间打打杀杀,数百年、上千年没有了结。二战将欧洲彻底毁灭,要是没有美国的慷慨援助,欧洲恢复不会那么快。痛定思痛,欧洲政治家和无数有识之士认识到,欧洲不能再次陷入相互残杀的地狱深渊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欧洲需要全方位的利益整合和相互依赖。从贸易、货币、金融层面整合欧洲,最终实现欧洲的政治整合,是欧洲特别是德法政治家的宏大战略。其实,欧元区的形成应该追溯到 1956年的《罗马条约》,是从贸易整合开端的。

 

要形成货币区,各国首先要对货币区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形成共识。要能够约束本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逐步实现构建货币区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欧洲各国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当年欧盟关于货币整合的各种规定是非常严格的。马斯特利赫特条约对于每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债务、通胀、税收等各方面的指标,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限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资格加入欧元区。

 

牵头构建货币区的国家的确需要有大国风范,需要有一点儿牺牲精神。欧元货币区要求的那些条件是很严格的,像意大利当年的财政赤字很多,债务很大,怎么办?这时中心国家必须就要有点牺牲精神,德法当年曾经给予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降低政府赤字。

 

美元区的形成就更是如此。美国在推进美元区和美元霸权的过程中,采取了数之不尽主动措施,有时甚至主动做出了很多牺牲。比如出兵参加一战,二战结束之后实施马歇尔计,给欧洲高达130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经济援助计划是极其庞大的数字。按现在币值来计算算,马歇尔计划相当于今天的5000-6000亿美元,而且相当部分是援助给德国。公正地说,马歇尔计划最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大国风范和恢宏气度。按说德国是战败国,是二战主要的挑起者和罪魁祸首,应该给战胜国(主要就是美国)巨大的赔偿。然而,美国政治家吸取了一战之后凡尔赛合约的教训,没有向战败国索要高额战争赔偿,反而是给予大量援助,帮助欧洲迅速恢复经济和社会稳定。当然,冷战和铁幕降临是大的背景,但坦率地说,苏联并没有美国那样慷慨,反而是不断地从卫星国索取。今天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马歇尔计划太伟大了,它真正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仅是实力上的,而且是道义上的霸权地位。我要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在推动美元成为全球主导货币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因素,是关键力量。因为你接受我的援助,买卖当然就全部用美元结算,而且别人都是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美元区得以迅速扩大,与马歇尔计划关系极大。

 

南方都市报:那么,在你看来,建立大中华区货币区的条件成熟了嘛?

向松祚: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我建议首先建立大中华货币区,再过度到整个东南亚货币区,第三步可以扩展到其他国家,譬如有可能扩展到澳大利亚、韩国、中亚国家,甚至日本。现在台湾地区、港澳、新加坡以及东盟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联程度已经相当高。大陆是台湾、香港、澳门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越南、柬埔寨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泰国、缅甸、新加坡的第2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的第4大贸易伙伴。很多数据表明,这些地区和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的整合程度,事实上跟欧元区差不多,甚至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我们知道货币的整合,货币区的建立一定要有物质基础,就是说,构成货币区的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在贸易、资金和劳动力这几个方面要有相当的整合程度。产品、生产要素、劳动力没有相当程度的相互流通或贸易,怎么建立货币区?因为货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目前台湾、香港、新加坡(澳门更不用说)经济、金融对大陆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贸易、劳力、资本往来与日俱增。未来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更要依靠大陆的市场。东盟各国对中国基本上都是贸易顺差,就是因为中国跟这些国家买得多,它们的原材料和好些产品的市场在中国。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国的市场,这是一个现实。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就意味着市场,中国接下来要要把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内需,可能要进口更多,尽管最近进口下降幅度很大,但这只是短期现象。

现在台湾人民都明白,台湾经济靠谁?主要靠大陆。举一个小的例子,大陆的市场对台湾的水果开放,一下子就把台南果农的问题解决了,至少帮助非常大。

所以说,大中华地区、大中华和东南亚地区之间,贸易整合程度已经相当高,对于构建货币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有能力作为一个大的货币经济区的中心国家。

第二个条件,大中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接近8%,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区,仅次于日本,很快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区。

第三个条件是大中华货币区内都说同一种语言,这一便利是促进区域内经济、金融整合的最重要条件。

第四个条件是大中华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集中起来将是全球货币体系非常重要的力量和谈判筹码。随着香港经济越来越依赖大陆,港币与美元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实需要,港币转而与人民币挂钩势在必然。

第五个条件是: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币已经赢得了周边国家的高度信任,这是非常好的现实和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不仅如此,相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讲,中国的货币环境是很稳定的。虽然2005年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的币值受到影响,但如果你看数据, 2005年之前的十年,中国货币环境之稳定性甚至超过了美国、欧美和日本这些国家。这是人民币赢得信赖的非常关键的一环。现在少数国家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比如马来西亚。大陆的银联卡、信用卡支付和清算业务已经扩大到周边许多国家。此外,大陆也已和东南亚多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等。

在某种程度上周边国家已愿意接受人民币,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六个条件是:中国现在至少拥有两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可能很快发展成为两个世界金融中心。一个是香港,香港已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虽比不上纽约、伦敦,但超过东京是有可能的。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就是怎样维护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有一个就是上海。央行在上海设立总部,表明中国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在中国的版图内,要集中发展一个金融中心还是同时发展两个金融中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是中国总体经济金融发展和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个人认为:从经济总量上,从未来发展上看,中国完全有能力构建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但香港和上海在功能上可以有所分工。

南方都市报:具体如何分工?

向松祚:今天主要讨论货币区的问题,不能详细谈金融中心问题。比如说可以把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债券市场侧重放在香港,股票市场侧重放在上海。若一个区域之内有两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再加上新加坡,也算是大中华货币区的一个金融中心。这对周边国家是极具吸引力的,周边东盟这些国家,甚至包括韩国,澳大利亚,他们没有条件建立重要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一定要求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规模足够大。当然上海要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还任重道远,中国现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大中华货币区有这么个庞大的经济规模,就有足够的可能性去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这次金融危机后,华尔街金融模式的重建历程(尤其是去杠杆化和改革监管体制)将相当漫长,客观上也给香港、上海、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从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竞争这个战略高度来讲,构建一个大的货币区是中国的国家战略需要,是中国最高的战略利益之需要。当然,政治家没有强烈的愿望,没有伟大的政治家和学者去主动推动,即使具备客观条件,货币区也不会自动形成。我们的政治家确需要大幅度提升对于货币区巨大利益的认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可以说是推进大中华货币区、东南亚货币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重要的条件。

 

建立大中华货币区的障碍

南方都市报:我们知道,要想说服港澳台、新加坡加入大中华货币区,或者别的国家加入东南亚货币区,必须让它们看到加入的好处和利益所在才行。加入大中华货币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哟那些好处?

向松祚:最近我提出加速构建大中华货币区和东南亚货币区之后,好几个朋友说:这个问题只可以做,不能说。我非常尊重这些朋友的想法和意见,也明白他们的意思。然而,构建一个大的货币区,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是人类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没有广泛深入的讨论或辩论是不可想象的,不可能单靠几个政治家秘密操作可以成功。如果不是收益大于成本,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区?为什么要加入货币区呢?但是,对于货币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往往不是那么一目了然,需要学者们去深入细致的研究,去广泛地调查研究,包括对历史上各个货币区经验的仔细研究。我提出构建大中华货币区和东南亚货币区,主要是希望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辩论各种可能的方案。欧洲构建欧元区,经历了差不多四十年才大功告成,中间有许多辩论和不同方案。蒙代尔1960年发表《最优货币区理论》之后,反对和主张欧元的人都拿他的理论为依据,吵得不亦乐乎。最终形成主流意见,才有了欧元区的诞生。我希望有很多人参与讨论,包括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都来贡献意见,看看建立一个货币区是否可行,哪种方案最合适。

 

至于建立一个大货币区的利益,我以为至少有十五项:(1)有力推动区域间的贸易往来。(2)有力推动区域间的直接投资资。(3)有力推动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流动。4)显著减低区域间的汇率波动风险(欧元区的重要经验)。(5)显著降低区域内对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或依赖。(6)显著增加或提高区域内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7)显著消除货币政策的随意性。(8)显著强化区域内财政政策的约束力(9)综合运用区域内力量应对经济金融震荡或金融经济危机。(10)显著提升区域内金融中心的地位。(11)显著提升区域内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12)形成一个重要的货币区,吸引其他国家加入该货币区。(13)成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力量,挑战美元和欧元的主导权。(14)能更好地实施区域内的经济金融援助。(15)有力促进台湾和大陆的最终统一。

 

南方都市报:那在你看来,中国当前要主导建立大中华货币区,主要面临那些障碍?

向松祚:首先,其他国家可能并不希望有一个大中华货币区或东南亚货币区。道理很简单,假若某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垄断全球储备货币,那将是多么巨大的利益!美国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最大的受益者,她自然不会希望有更多货币区来挑战美元。历史上,各国之间围绕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之激烈较量,绝不亚于军事外交方面的较量。我们要是回忆一下193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之间围绕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二战期间美、英之间围绕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较量,我们就会看得很清楚。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我认为构建大中华货币区和东南亚货币区的主要障碍是:(1)美国可能阻扰。我们需要回顾1940年左右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摩根索(美国财长)和霍普金斯爵士(英国财长)之间的讨价还价、凯恩斯和怀特之间的学术博弈,以及英国当年拼命扩大英镑区的经验,才能明白这一点。(2)日本可能阻扰,当然未来也可以邀请日本加入;(3)IMF可能阻扰。很多人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财政部的一个部门,它希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任何事,都通过它来办。(4)区域内领导人对国际货币体系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可能缺乏构建货币区应有的高瞻远瞩和胆魄勇气。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区域内领导人与英美领导人有显著差别。我们看看历史,英美和欧洲领导人极端重视货币金融,极端重视利用货币金融手段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过去他们对外扩张,基本上都是金融先行,但亚洲各国由于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多种原因,对货币金融似乎重视不够,对国际货币金融之重视和研究更是不足。譬如,中国这么一个大国,系统讨论国际货币金融历史的著作可以说少的可怜,国内经济学者里,对国际货币金融历史说的清楚的人,非常少。(5)与前面一点直接相关,就是我国历来对金融外交重视不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美、欧、日和本区域内进行斡旋和协调。最近几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论,说明我国非常缺乏优秀的金融外交人才。

 

大中华货币区的运行机制

南方都市报:那么,大中华货币区的具体运行机制是什么?

向松祚:今天只能谈一个大概。

 

短期而言,大中华货币区可以首先是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区。核心是:(1)港币、新加坡元、台币与人民币固定汇率。(2)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或与一篮子货币固定汇率。(3)建立区域内国际储备货币相互借贷优惠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对区域外部的贸易和金融结算。(4)建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沟通协调机制(用一套指标体系来约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中期而言,可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货币单位,区域内货币都与该货币单位挂钩。同时建立一个区域内的中央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来管理货币单位、稳定汇率、管理和协调区域内的外汇储备。

长期而言,如果那时还不能形成某种世界货币,区域内可以考虑建立单一货币。

 

南方都市报:要建立大中华货币区,中国当下可以先从那些具体的操作做起?

向松祚:我想至少有如下十件事情可以开始做:

(1)中国牵头正式建立亚洲货币基金(譬如2000亿美元规模,与目前基金组织规模大体相等)。

(2)认真研究香港和上海金融中心如何实行分工合作,如何各有侧重。迅速加强两大金融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和提升两大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的竞争优势。

(3)尽快在香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市场,这个事情,温总理已经宣布过了。(4)逐步完成港币与美元脱钩,转向与人民币挂钩。(5)尽快实施人民币台湾地区流通,这个措施也已经宣布了。(6)协调区域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市场相互准入和监管细则。(7)协调区域内股票市场规则细节,逐步建立统一规则的区域内股票市场。(8)创造条件,鼓励东南亚国家公司到香港、上海上市;逐步引入其他外国公司到上海上市。(9)《清迈协议》多边化,这个措施也已经宣布了。(10)加快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实施人民币结算的试点,目前已经开始,需要研究进一步推进和扩大范围之举措。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探索中国金融战略(系列访谈之三)-向松祚-搜狐博客 向松祚:反思全球金融危机,审视中国金融战略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 探索中国金融战略(续) 中国金融战略之两翼 - 向松祚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金融战略之两翼 世界杯加剧全球金融危机?-老石说-搜狐博客 探索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专题】探索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新国家安全观系列访谈之三文化安全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搜狐健康专家访谈-搜狐博客(陈君石) 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拐点 解读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之三 闫群力解读中纪委五次全会 全球金融危机故事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潘石屹的BLOG-搜狐博客 全球金融危机故事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潘石屹的BLOG-搜狐博客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张明-搜狐博客 英语教学反思 (系列) 次贷危机(小村系列之十三)-时寒冰-搜狐博客 ★小村系列之七:冤案解剖  -时寒冰-搜狐博客 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传导之路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谈中国国家货币战略问题 -张虎军博客---科学健康探索-搜狐博客 蔡定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反思与前瞻 1-china19mm-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