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非理性元素与十大婚姻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0:32
心理学眼光里,求爱是人类一种特定的行为,这个行为既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后天习得的。在理性层面,爱情取决于三种力量:1,早年家庭的关系模式,2,成长中养成的价值系统,3,已往获得的情爱经验。前者决定他会爱什么样的人,二者决定他投入爱情的方式,三者决定他恋爱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从人性的角度看,求爱行为更像是一种包裹在道德良知和温文尔雅下面原始欲望的释放,或者干脆说成是性趋力(libdo)的舞蹈。性趋力是求爱中最本质的东西,它决定你在求爱中有多大的创造力、多持续的欲望和享受性的能力。

    人的利比多是如何起作用的呢?那些求爱中的元素与利比多有关呢?文明社会里的人们不愿意让它赤裸裸的呈现出来,身体可以一丝不挂,精神(libdo)却不能裸体。不管你的荷尔蒙有多高,情欲有多炙热,理性仍旧会对利比多做道德修饰。一些非理性的爱情元素很可能就是利比多的变种,看起来不是性的,其实与性有关。

男性八个非理性元素

首先是自恋
    自恋是利己同时也是利他主义的根源,因为爱自己而爱他人,进而爱整个世界的事是非常普遍的。自恋的人恋爱起来如同照镜子,有很多的自我认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不管爱着的人到底怎么样,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般的执著于想像中的那个她。有的时候自恋的人不惜用自我崇拜来驾御生活,像美国电影《mask》中,那神秘的面具就彰现出自恋者的精神原型。

不完整感
    一种深度的不安与孤独,根基于人性最原始的地方,是一种略带宗教色彩的相似于原罪的一种缺陷感,现代科学解释为基因的图谋。看过前苏联电影《第四十一个》,缺陷引发的孤独感使两个荷枪实弹的敌人变成情人。不完整感强的人像饥肠辘辘的乞丐,到处讨要爱情,无论阿猫阿狗来者不拒。

分离焦虑
与母体分离的那一瞬间,注定了人至始至终不能摆脱一种对获得的忧虑。分离焦虑来源于早年依恋关系中的丧失感,恋母-奥底姆斯情结是这种情愫的代言词。沙翁的《王子复仇计》正表达了一种愤怒与依恋混杂起来的亲情,一种想代替父亲拯救母亲的激动与渴望。

反叛
    反叛总是给循规蹈矩的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越不能做的事越控制不住想去做,而且反叛有时可以成瘾。爱情的游戏是一种特别容易上瘾的游戏,像电影《漂亮女人》中的主角喜欢“坏一点”的女人,大多数男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妓女情结”,在巨大的道德冲突下,躯体快感被极度放大,直至引发精神-现实解体,犹如吸食大麻的心身反应。

非现实
    这是一种自我夸大的游戏,人们是那么的喜欢非现实幻想,爱上不该爱的人,或者爱上一个白日梦。说得美丽一点是情爱中的完美主义倾向,说得世俗一些只能是人类精神的自慰。有原型意义的故事很多,如东方的牛郎织女或者是西方的《罗马假日》,对于女子来说,《红帆船》《丑小鸭》同样是libdo的梦想。

攻击倾向
    包涵着情爱中一切负面的情绪,如敌意、愤怒、嫉妒、占有、报复、精神与躯体虐待等等。攻击的欲望总是掩藏在人的内心,它被理性压制着,但爱是排斥理性的东西,所以容易遭受攻击的人正好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惊悚电影《闪灵》变态的丈夫首先要杀的是妻儿。

拯救欲望
    潜意识想通过拯救他人来拯救自己,常常爱上远不如自己的人。比如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美丽的戴妃对他有太高的尊严杀伤力,与一个不那么显眼的人偷情,可以保有可怜的自尊与优越感。另类描诉:拯救的欲望来源于性爱中的超然倾向,寻求更多的意义,把享受爱情变成冷冷的道德游戏。

否认机制
  欲擒故纵,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是求爱中最下意识的动作。越低级趣味的人越会满口道德文章,那些煞有介事的跟木子美们过不去的人不少是因为这种心理作怪,批判别人是为了让自个觉得自己还算正人君子。女性的否定机制产生于创伤(被纺椎刺或吃毒苹果),童话故事《睡美人》《白雪公主》是很好的原型,失去知觉让时间慢慢的抚平伤痛。

  八个非理性元素在女性的知觉世界里同样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这些要素在低水平上彼此协调时,女性便是柔美平和的天使。不过,世界上的爱情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再贤惠端庄的女子也会偷偷留有一两招杀手锏。男士如何面对女友的非理性元素,或婚姻里的男人如何领路导航,请看下列十大非主流情爱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