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80万条人命埋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9:48
闹腾一时的《扬州十日记》一书真伪的话题,似乎已经有了定论,也就是此书非伪书也。扬州学术界因此掀起的关于学术如何争鸣的话题,尚余韵袅袅。随心一小女人,不敢和学术扯上一点点的边。但是,要感谢学术的论证,让我们几乎不懂历史的人,知道了满军在十日屠城的时候,确实杀了80万人。
80万俱尸体,80万人的鲜血,用横尸遍野血流成河这两个词语,尚不能足够从量上以准确的描述。不敢想象,80万人堆在一起,是怎样的一座大山?就这样的一座大山,让满军来翻越,也是要费一些周折的。可是,十天,仅仅十天时间,80万条鲜活人命就让满军杀害了!!!
那么,谁该为这80万条人命埋单呢?
按说这是很清楚的问题,满军杀了80万人,那自有他们来埋单。大明是受到满人的侵略,如果说老百姓是朝廷的子女的话,那满人就杀了大明80万个儿女,所以怎么说也不可能由大明来埋单。史可法为了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死守扬州城,并且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更不应该为这80万冤魂埋单!
其实这个定论,较多的参杂进了狭隘的民族情感因素。满族也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满人也就是后来的清朝政府,也曾鼎盛繁华了好长一段时间,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除了那些皇室后裔们惦记着反清复明外,老百姓早就忘了他们是在做亡国奴。也不能怪老百姓目光短浅,有奶就是娘,如果普通老百姓在肚子都填不饱的同时,还要遭受政府和官员的欺凌压榨,你政府跟他讲爱国讲民族感情,他能和你一条心吗?这也是扬州城很快被攻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有,当时明朝的军队人数比满清整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但从1644年满军入关到1645 年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明朝即告灭亡,这说明什么?不是清要明亡,而是明自己要亡。亡的是明的政权,是明的皇亲国戚,是明的达官贵人,与普通老百姓有何相干?而在皇权高官们妄想保住自己权势地位而垂死挣扎的时候,却打着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旗号,让可怜的老百姓做陪葬,单一个扬州城就80万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可曾为老百姓考虑过一丝一毫?以前,我们在历史课上学到奴隶主死了,用奴隶活活做陪葬的时候,都谴责他们残忍的罪行。而在扬州却用了80万条无辜人命,为腐败无能荒淫无道的南明政权来殉葬,那它又是怎样的一种残忍呢?难道说只要与国家和民族利益扯上关系后,人命就一钱不值了吗?还有人说扬州十日屠,是历史上野蛮人征服文明人典型行为。如果说野蛮到强盛,文明到衰败,那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呜呼-----清灭明,明灭元,元灭宋,如此而已。如果追溯到我们的第一代老祖宗,我们也就不知道做了几世的亡国奴了。历史在新旧政权的更替中,无数次地向人们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腐败的政权就要被推翻,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样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又引起了多少当权当政者的警醒呢?当国民党沦为“刮民党”后,共产党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是对这个真理的一个很好的验证。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不管你哪朝哪代,都不能失去民心。老百姓的富足和安定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老百姓富强了,国家才能富强。老百姓才是国家庞大的强有力的基石,而不仅仅是那些官员和富人。
当然,如果现在提倡均田均富确实是个可笑的话题,但是,如果仅仅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来证明我们国家的强盛,或者想让这极少数的富人来缔造我国的强盛,也未必有点幼稚和不负责任了。怎样让“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样一个决策,在社会进程中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这一部分富人和大众的运行轨迹应该是突出—平衡—再突出—再平衡—再突出—再平衡--------如此地向前发展,而不是拉大距离加大分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我们政策需要考虑的。
那么,扬州十日大屠城时被杀害的80万条人命该由谁来埋单呢?谁又能埋得起呢?
注:本文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指的是我内部民族之间的纷争,和外国入侵有本质上的区别。请各位博友不要误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