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税基狭窄是福不是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9:58
香港税基狭窄是福不是祸!
 杨伟康

在民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Henry Tang)终于在九个月咨询期尚余下一半时间之际放弃了推行商品及服务税(或称消费税)的计划。尽管如此,唐英年仍坚持认为香港需要扩大税收基础。难道他还没有从中汲取教训么?

香港经济便是建立在税基狭窄的基础上的:当时贸易保护色彩浓重的重商主义盛行一时,香港则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自由贸易港。所有进出香港港口的货物都享有免税待遇。

自由贸易港的角色定位使得香港的税收基础天生狭窄,但港府从来没有遇到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相反,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时,香港拥有超过4,450亿港元(约合573亿美元)的财政储备。这就是说,即使一分钱的税款都收不上来,港府也足以凭借这个家底支撑3年以上的时间。香港财政状况的稳固甚至可以与富得流油的产油国相媲美。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香港狭窄的税收基础功不可没。自由贸易港的角色定位推动了转口贸易的欣欣向荣,贸易的繁荣进而又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日渐活跃,香港基础狭窄、结构简单的税收政策依然给港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收入。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经济也为日后的供给学派经济学提供了范例。

但仅靠资金充裕并不一定能保证政府具备雄厚的财政实力,做到这一点,还要靠勤俭节约。而是什么促成了香港政府的勤俭节约呢?还是狭窄的税收基础。

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开放经济体,香港政府无法时时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这就迫使港府在花每一分钱时都要精打细算。香港的情况正好用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幸福源自节俭。许多产油国现在已经开始后悔当初怎么就没记住这句大实话呢。

可是,在1997年主权回归后不久,香港便把这句话抛到了脑后。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港府财政史无前列地连续6年出现了赤字。直到1,900亿港元的财政储备被挥霍一空,港府才恢复了理智。

为此,港府把公务员队伍缩编了17%,从而最终实现了财政盈余。

扩大税收基础,也就是官方所说的把更多的人纳入到纳税群体之中,将使上述种种扭转财政状况的努力付诸东流。一旦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政府在开销时就可以放开手脚。政府机构为民众服务的积极性也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使唐英年强行征收消费税,肯定也过不了香港基本法这一关。香港基本法第107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开征消费税显然是为了打破这个财政枷锁的限制。

有传闻称,征收消费税的幕后推动者是中央政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让我们为香港感到悲哀吧,因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为了保证香港经济的自由化不得不出手干预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杨伟康是香港《壹周刊》(Next Magazine)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