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政治隐喻的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7:11

《海角七号》:政治隐喻的解读

发布时间: 2009-02-01 16:06:41 来源: 天涯【 发表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囊括6项金马大奖,也创造了票房奇迹,可以说是近年来台湾电影难得的佳作。该电影的故事主线是,恒春小镇某度假酒店为了推广业务请来日本歌手搞沙滩演唱会,演唱会需要一支台湾乐队作为暖场,当地的民意代表主席要求暖场乐队必须请恒春本地人,小乐队组建后,娱乐公司的代表友子负责监督这支业余乐队的准备工作到演唱会的顺利举行。

  影片通过轻松活泼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时代的残酷、人生的记忆、感情的挣扎。同时讲述了两段爱情故事,一段在六十年前,日本教师在日本战败后不得不离开台湾的恋人,另一段发生在当下的邮差歌手阿嘉与友子的感情。两段爱情故事都发生在日本人和台湾人之间,女方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友子”,这种巧合的安排也容易使人联想到两段爱情故事只是一个符号,实际上是指代日台之间不可言传的特殊关系,以至陈云林访台时都被特别推荐看《海角七号》,马英九也说过应该让大陆观众看到《海角七号》。

  在大陆政府正在犹豫该不该让该影片登陆之际,许多大陆影迷已经透过网络先睹为快。有一些大陆网友认为,该片有皇民化、媚日色彩,应该狠批;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不应该泛政治化地看待一部娱乐电影。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点各走极端,台湾在1895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被国民党收回,已经被殖民化51年了,如果1895年时是一个7岁小孩,1945年已经58岁,难道这些人不会对日本有一点感情。再加上日本在台湾实行的是怀柔、建设的政策;在大陆实行的是掠夺、打击的政策,可以想象两岸人民认识的不是同一个日本。正是因为两岸都无法完全将自己的观点、感受强加给对方,对岸的政治人物才希望通过电影这种软性影响力让大陆人理解台湾的另一面。如此看来,把《海角七号》仅仅看成是一部娱乐电影就枉费了对岸的一番心意。互相理解不是要装作看不见,而是要看清楚。理解也不是单方面的,还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故此,本文旨在把该电影的政治隐喻解读出来。当然,一个大陆人解读台湾人的本土叙事不一定准确,如有台湾网友帮助解读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