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絕對是一株大毒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1:45
《海角七號》絕對是一株大毒草!
我為什麼說《海角七號》絕對是一株大毒草,是因為該片是用日本人的靈魂在思考問題。透過商業化、庸俗化的賣弄,世風日下的台灣,競相朝聖,甚至連馬英九都把它吹捧成什麼「堅毅勇敢的台灣精神」,是什麼「台灣最寶貴的資產」。馬英九忘記了,台灣最寶貴的,是中國文化的遺產,不是什麼「台灣精神」!試問,蔣介石、蔣經國敗退台灣,他們從大陸帶到台灣的是什麼「台灣精神」?馬英九的爸爸馬鶴凌,從湖南老家帶了什麼「台灣精神」到台灣呢?馬英九有沒有想過,如果從台灣抽離了中國文化,所謂的「台灣文化」還剩下多少渣滓?
我認為,馬英九也相當程度地犯了向所謂「台灣意識」獻媚的毛病,犯了對台獨缺乏認識的幼稚病!什麼是「台灣意識」、「台灣精神」?究其實,「台灣意識」、「台灣精神」,不過是台獨病毒的轉型、台獨病毒的突變體!在靈魂深處,「台灣意識」、「台灣精神」都是台獨的近親,都有台獨的DNA。
我倒覺得台灣有些教授還是頭腦清醒的,下面這段文章取材自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教授,投書台灣聯合報文章的片段,標示紅色的文字,是我覺得許教授最精闢、最深刻的見解。
六十多年前,大日本帝國戰敗投降,日本人被迫從台灣遣返。一名返鄉日本人所寫的情書,從頭到尾貫穿了「海角七號」的故事情節,不斷的以日本語文朗誦情書旁白,充分顯露日本人離開台灣的依依不捨,並以愛情、音樂和夢想襯托出來,觸動了只「向錢看」而失去靈魂的台灣觀眾。
台灣真是沒有文化或說文化水準不高的島嶼。在太平洋戰爭時期被驅使到戰場的台灣人日本兵、軍屬、軍伕,超過廿萬人之多,他們都歷經生離死別的創痛,竟找不到一個人能寫出比日本人更扣人心弦的情書。台灣的影評,都在誇獎「海角七號」表現了「台灣的主體性」,解說這是國片的驕傲,台灣電影未來的希望。
海角七號的主題曲:「國境之南」,歌詞:如果海會說話,如果風愛上砂,如果有些想念,遺忘在漫長的長假,我會聆聽浪花,讓風吹過頭髮…。
在大戰前,「國境之南」指大日本帝國的國境南方台灣,而恆春又是台灣的最南頂端。大戰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把國境之南描述為烏托邦。「國境之南」歌詞,只是摹仿村上春樹的作品「聽風的歌」、「挪威的森林」等意境。村上春樹本來是歐美文學的翻譯作家,「海角七號」所朗誦的情書旁白,就是這樣大量複製了村上春樹的文藝腔,離台灣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還遙遠得很。
「海」片充斥搞笑、媚俗、本土、浪漫、音樂,加入搖滾樂等所有流行文化的「討喜」元素,雖然能讓觀眾看到台灣的下層社會的繽紛色彩與本地人「愛打拚」的生命力,但畢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
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他的「莎喲哪啦?再見」,還深刻地洞悉台灣殖民文化的殘渣,他的作品會激起敵愾同仇的愛鄉情操;但到了徹底擁抱美日「次文化」的今天,觀看「海角七號」的現場,只激起一片搞笑的莫名笑聲,卻對本地人不文明的舉動,沒有任何的反省。
我不得不說,「海角七號」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一封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的情書,以日本人的調調滔滔不絕地表露,對過去殖民地台灣的戀戀「鄉愁」,其間參差了以日文唱的世界名曲,甚至終場的歌曲「野玫瑰」(德國、歌德詞),還要重複以日文歌唱。台灣終究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