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中考新政的美丽幻觉和尴尬现实(中国青年报 2007-9-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4:16
中考新政的美丽幻觉和尴尬现实 2007-09-05 本报记者 李斌     

    目前,湖南省长沙市和许多城市一样,正在试图改变高中招生录取中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做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这项引起众说纷纭的改革措施被称为“等级制”,进入长沙已有四个年头,2004年首先在开福区进行试点,两年后在全市推广。根据这项新政,考生中考成绩不再以分数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A、B、C、D、E”五个等级,同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四个等级,作为招生录取的另一个依据。

    8月28日,长沙市教育局应邀参加了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中考改革工作座谈会,同时受邀的还有十几个市级教育局。这似乎表明,在以等级制为核心的中考改革中,长沙市走在了全国前列。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华主抓等级制的实施。他认为从百分制到等级制,并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这种评价源于真实的变化还是美丽的幻觉,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在记者的采访对象中,没有人否认这项措施的意图正在于此。尽管,对于它的实际效果,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一些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长沙市教育局的几位官员看来,等级制的推行能够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为他们减负减压,“改变了每一分都可能决定学生不同出路的现状”。

    在长沙,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等5门,其A等成绩的划定,是根据长沙四大名校(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当年公费计划招生人数的120%确定的,各科成绩的等级划分最终还是取决于卷面分数。一些老师因此觉得,对等级的压力其实就是对分数的担忧,这与百分制没有多大差别。

    一名刚刚考入长沙某名校就读高中的学生,就对等级制嗤之以鼻,她认为那不算改革,“它照样是应试教育,照样要我们拼命地读书,还要担心因为一分之差,成绩由A变成B”。

    但不可否认的是,等级制不再以直观的分数刺激学生,让一些成绩中等、不偏科的学生有了更多希望。它还宣称要打破“唯分数论”,引进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能迈出多远?

    成长记录袋能记录什么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五个维度,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状况,分别对应ABCD四个等级。

    这种评价以学生在校三年的日常表现为依据,它要求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将他们的过程性材料及时记录在案,而非几句简单粗略甚至毫无针对性的评语。

    但改革者的这一美好心愿正面临落空的危险。今年,长沙市教育局对78所中学的抽样发现,有55所学校材料缺失。在2005年就已开始此项改革的芙蓉区,16所中学中只有3所材料齐全。同时进入改革阶段的岳麓区,情况也很类似。

    几位班主任告诉记者,大多数学生的材料只是在考前几个月时才匆匆准备,“就像完成老师临时布置的作业”。一位副校长坦承,“平时根本没顾上这记录袋”。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将成绩单和获奖证书塞进袋子,以示“记录”,其中无法找到学生个性和思想变化的轨迹。

    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对此感到很疑惑,“没有学生思想的记录,又如何能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成绩和证书怎么能说明一切?”她说。

    但那种理想状态的记录在她看来,目前是无法做到的。“个性和思想远远不像分数那么直观。”这位老师说,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班主任能用半学期时间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对上号,“已经很不错了”,再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经历、家庭情况、特长等等,“就更不可能”。师生之间没有经常性的交流,而是考什么讲什么,“无从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谁能得综合素质A

    熊文君是长沙市开福区专职教育评价教研员,四年前开始跟踪研究等级制。她与同事一起探索总结了20条关键的“实证材料”,希望“既要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又能作为升学评价的依据”。

    这些材料,是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的关键要素,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始记录、为同学服务或乐于助人方面表现的证据、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份课外阅读的书目与反思笔记、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一份亲手制作的作品、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其审美情趣的作品”。

    熊文君向记者提供了多份原始资料,显示他们的评价工作复杂、细致而严谨。综合素质评价要经历学生自评、教师审核、学生互评、全市插标、教师评价等过程,负责评价工作的小组成员还要签署诚信协议,以保证“客观和真实”。

    综合素质五个维度,其A等的比例通过全市插标即随机抽样,以样本的比例结果确定。今年,长沙市在各维度均抽样4192人,大约占城区毕业生总数的20%。结果在10人中,大约只有4人能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获得A,有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A等以下。

    对每一所学校而言,实证材料准备的好坏最终将决定其在综合素质评价上能得到的A的数量。

    一位名校班主任透露,因为A的比例有限,为升学考虑,学校的做法是:保证成绩好,有希望读名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被评为A等。解决之道包括劝说该校80名直升生让出A的名额。另一所名校也采用了这一招。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划分等级,引起了一些班主任的非议。尽管B等表示“良”,但在一些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它等于说明这个学生“有问题”。于是,给谁B,这成为一个举棋不定、颇感头疼的难题。

    “这么小的孩子,顶多是上课迟到、讲小话、欠交作业,偶尔和同学打一架,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怎么会有问题?”一位班主任很不赞同给未成型的孩子划分这种等级。

    有多少材料是真实的

    按照要求,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20条关键实证材料,应由学生自己提供,录入U盘然后提交学校。“但他们哪有时间,只好家长代劳”。至于这些材料有多少是真实的,连班主任都难以核实,“能从头到尾看一遍就不错了”。

    记者采访了5所中学,其中有长沙一流的省级示范性学校和资源一般的学校。几位班主任和副校长都坦率地声称,学生在准备综合素质测评材料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弄虚作假现象。一位班主任保守估计,在他的60名学生中,大约只有20%的材料可信。

    长沙市教育局没有充当问题的掩饰者。熊文君被允许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报告,其中以较多笔墨记录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实实在在地做事。”熊老师很自信。她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反而不正常。

    今年参与插标的78所中学,实证材料优秀的约占21.8%,有37所学校部分材料失真。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假、复制、剽窃、他人代制、网上下载等等。

    长沙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插标小组共有18人,他们花7天时间审核完了插标的实证材料,包括所有手工作品的照片。这些目光敏锐、经验丰富的教育界人士轻易地发现很多作品明显非中学生能力所为。

    号称手工制作的作品实际为商店购买,很多艺术作品则来源于网上,一些粗心的下载者甚至忘记去掉照片上遗留的网址。那些文字性的读书笔记、学习计划、综合实践方案和实验报告,也有很多是拜网络所赐,甚至连一些自传材料都不例外。有两名学生的自传除姓名不同之外,内容完全一样。

    要证明自己乐于助人,也很好办,找几个人写份材料就行,但最终有不少这样的材料被认定为“伪证”。

    市教育局的报告指责一些教师审核材料不严格,甚至认为他们有协同作伪证的嫌疑。一所学校有20多人,提交的竟然是同一幅牵牛花作品。还有的学校,19人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60人共用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些获奖证书,有明显的涂改、粘贴等伪造痕迹。同一个学校的同一称号或荣誉的证书却有多个版本、多个颁奖单位,有的连公章都没有。

    即使是真奖状,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长沙一所名校的班主任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级赶在插标之前,集中发放了20多张三好学生奖状,全班60多人,最后只有几名学生不是三好生。按照评定标准,学生要获得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A等,必须获得校级或校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这位老师很无奈,声称这种做法源自“各班各学校比A的压力”。

    对此,熊文君做了一个很有意味的解读。她说:“这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评价结果,否则他们就不会采取非常手段来做。”一位班主任却感到忧虑:“如果这样搞下去,不如不搞。”

    综合素质何时才重要

    7月,长沙市公布了第一批学校的录取线,其中四大名校都要求综合素质为5A。

    一名学生今年中考的成绩为:学业考试5A、综合素质4A1B。她被评为B的是“运动与健康状况”,因为在统一测试时,她在30秒内对着一个“像漏斗式的吹嘴”吹了两次,没有吹出理想的肺活量。

    在录取线公布之前,她得到了一所名校的承诺:只要学业成绩为5A,综合素质没有D,保证能录取。这让她“吃了定心丸”,决定填报这所学校。

    然而承诺没有兑现,学校最终公布的录取标准是10项全A。另外还有30多名学生遭遇和该生同样的命运,于是家长们找学校“要个说法”。经过交涉,学校最终做出“让步”,将原计划额外收取的15000元费用降至5000元。家长们“一手交钱,一手接过了录取通知书”。

    记者向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华说起这件事,他很惊讶:“还有这种事?”他说,这种承诺是不允许的,但学校既然做出了承诺,就必须负责,不能收钱。

    这个事例似乎表明,对于试图进入四所名校就读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等级很重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缪雅琴告诉记者,文化成绩好的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5A的,大部分人的遗憾出在“运动与健康”上,或者过胖,或者肺活量不够。

    而对于那些唯恐生源不够的学校而言,就难以考虑到综合素质了。虽然与四大名校同处第一批次,但在今年的录取中,明德中学和田家炳实验中学依然未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要求。其他学校可想而知。

    实际上,综合素质等级的评定为一些二类高中学校留住自己初中部的优秀生源提供了机会。王建华曾批评过,有学校“受升学率的驱动”,有意将优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定为B,从而将之留在本校。

    这个新学期的第一天,某名校领导在会上向初三的班主任强调综合素质很重要。“到底是哪里重要,是因为会影响升学还是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不清楚。”一位班主任说。

    等级制难撼动应试的根

    等级制在长沙推行几年来,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成效如何?据熊文君介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紧跟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并对应着相关课程,比如体育与健康、艺术、校本课程与英语口语,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实验操作,“是对应试的一种突破”。

    长沙市第六中学的田斌老师刚刚带完一个初中毕业班,他觉得这个措施的推行“对一部分同学还是有影响的”。在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文艺会演,田老师的班上有8名同学主动参加,一改往年需要他动员组织的情况。还有的同学开始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去烈士公园捡拾垃圾。而在长沙市铁路一中,副校长陈育新发现,一些同学开始注重锻炼身体了。

    “只要有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家肯定会去做。”王建华说,这就是一种进步。

    理念虽好,但对于等级制的前景,一些班主任和校长表示不容乐观。“也许几十年后情况会有所改观,毕竟从长远来看,这种改革的方向是对的。”雅礼中学初中部的一位年轻班主任笑道。但目前,在她眼里,等级制还只是升学的一种工具,无力改变学生的应试处境。

    熊文君对等级制的前景很看好。“迈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一定要毫不怀疑地走下去。”她说,“在长沙,这种措施已经动了应试教育的一些根须,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有一天能拔根而起。”

    但她没有注意到的是,在离她所在的城市不远的武汉,已有人在省政协的会议上呼吁取消等级制,而较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广州,也在今年恢复了按分数录取的老办法。

    照片:号称长沙四大名校之一的雅礼中学。洪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