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一种叫“可操作性”的游戏(南方都市报 2009-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2:38

一种叫“可操作性”的游戏

日期:[2009年1月21日]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6  条

  ■无限杂思之刘洪波专栏

 

  有关部门公布了一批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标准,我没有看到标准的原文,但知道规定是相当细致。

 

  从报道看,有一个规定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了各级官员的办公室面积,例如中央国家机关正部级官员不超过54平方米,副部、正司局、副司局、处级、处级以下标准分别为42、24、18、9、6平方米。省级及其直属机关,地市州盟级及其直属机关,县市旗级及其直属机关,官员办公用房面积也各有规定。

 

  我想,这一批规定大概都与此类似。现在,人们都很重视规定的“操作性”,这样具体的规定,操作性就很强。

 

  不过,操作性很强的规定,也不免变得操作性越来越不强,乃至“不具有操作性”。例如公务接待,何谓铺张,何谓不铺张,令人头疼。就有一个“四菜一汤”的规定,但花样翻新也是迅速的,盘子可以变大,每盘中可以装很多样的菜,菜式可以专门选择昂贵的,这样,“四菜一汤”就不再有操作性了。现在,我很久没听说公务接待要“四菜一汤”了,虽然也没有听说过废除。

 

  官员办公室面积有了规定,很好,但也要有操作性变得不强的准备。例如,面积是讲使用面积还是建筑面积啊,一个官员有五间办公室,每间都合乎面积标准,要不要规定啊,还有办公室的装修要不要标准啊,总之,可以想办法的地方还有不少。

 

  当然,不管怎样,我还是承认“有标准比没有好”,就像我赞同对任何坏事情,“抓比不抓好”。我甚至同意“有没有标准大不一样”,就像赞同“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只是“大不一样”的,未必是初衷得以实现,而是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形式上大有改变,就像“四菜一汤”的盘子里装出16个菜来。

 

  这种“操作性”上无穷尽的游戏,我总感觉不是个事儿。这样的操作性,意味着规定要无穷尽地多,无穷尽地细。房子面积多大、车子排量多高、出国一年几回、桌子多少钱一张、公务用笔多少钱一支等等,哪一样上面不可以产生从极简到极奢华的变数来呢?一样样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制度”,那会是多么伤神的事情。

 

  当你说“有标准比没有好”、“抓比不抓好”的时候,其实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官员管理、权力约束,没有别的方式,而只能采取这种上级制定规则并且把规则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办法。这很有些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这个东西产多少,那个东西卖多少钱,天下万物,无不在“计划”之中,计划到生产多少枚缝衣针都不放过,最后就是大家都被计划给拖死。官员管理和权力约束中的“可操作性规定”,要做的无非如此。

 

  按照理想条件,计划也好,“可操作性规定”也好,原本都是最好的。无事不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剩或者生产不足啊,从而也就没有了危机。可惜的是,世界上既没有与之匹配的天纵英明的人脑,又没有与之匹配的巨量计算的电脑。任何事都得靠有操作性的规定,事情就会好起来,只是神话。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官员管理和权力约束的思路,只能分头产生大量的“可操作性游戏”,总体上讲就是不可操作。

 

  市场给予了经济以活力,建设规范的市场,比建立庞大的计划体系有效。我想,合乎法度的竞争,也能使社会从权力约束的头疼症中解脱出来,这只不过需要把公民意志引入到权力约束和官员管理中去。引入公民意志和权力合法竞争,很多坏事情原本就不会被操作出来,从而也无须绵绵不休去升级规定的“可操作性”了。办公用房要多大,可能无须规定,也足以“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精神”。

 

  在公民意志和权力合法竞争渠道欠缺的情况下,任何一个部门除了以不断新推和升级“操作性”很强的规定来显示负起了责任,又能怎样?因此,问题不是哪个部门该怎样做,而是已经失效的官员管理和权力约束的总体框架是否要变更。如果它是不可变更的,那么大家就只好在“抓比不抓好”的自我安慰中看各种把戏。

 

  (作者系杂文家)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1/21/content_691548.htm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1842
刘洪波:一种叫“可操作性”的游戏(南方都市报 2009-1-21) 刘洪波:一种叫“可操作性”的游戏 刘洪波:义务教育必须延伸到高中(南方都市报 2009-4-1) 刘洪波:蒙牛和多美滋的不同待遇(南方都市报 2009-2-16) 刘洪波:保卫“国宝”的智术与牌理(南方都市报 2009-3-3) 刘洪波:勿让公民以孤立的个体面对不公(南方都市报 2009-4-23) 刘洪波:株洲塌桥的三个思考(南方都市报 2009-5-20) 刘洪波:松原的两张面孔(南方都市报 2009-6-12) 刘洪波:化解重庆高考事件的一个程序性想象(南方都市报 2009-7-7) 刘洪波:横幅的主语在哪里?(南方都市报 2009-9-15) 刘洪波:禁令是禁令失效的预告片(南方都市报 2009-9-24) 刘洪波:长江救人事件最新隐情透露出的社会图景(南方都市报 2009-11-2) 刘洪波:“灰暗的新闻”这个新词还请给个定义(南方都市报 2009-11-9) 刘洪波:被移出记忆的“三鹿”词汇群(南方都市报 2009-11-30) 刘洪波:我们的“先进经验”观(南方都市报 2007-1-8) 刘洪波:政策不是用来感谢的(南方都市报 2007-1-12) 刘洪波:我们的“先进经验”观 (南方都市报 2007-1-8) 刘洪波:公务员考试奖励是政策化的贿赂(南方都市报 2010-1-4) 刘洪波:谷歌中国的去留悬疑(南方都市报 2010-1-14) 刘洪波:“职业扫黄人”和被举报的“黄”(南方都市报 2010-1-19) 刘洪波:赌注式辟谣的尴尬时分(南方都市报 2010-1-25) 刘洪波:不可摧毁的纪念碑(南方都市报 2006-12-9) 刘洪波:桥垮墙塌的时代细节(南方都市报 2007-8-16) 刘洪波:不可摧毁的纪念碑(南方都市报 20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