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10年资本运营启示录:A股话语权缺失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2:47
 2009年01月01日 02: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中央企业,成功摆脱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重新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从1998年明确提出“资本经营”的思路,到2000年和2007年 H股、A股两次截然不同的IPO上市进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600857.SH,0857.HK)走过的10年资本市场之旅无疑最具代表性意义。

  10年中,两次IPO 之旅所引起的争议,至今都还让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国内资本市场各方难以忘怀。

  “从H股上市时,价值严重被低估,到回归A股时,价值被高估。中国石油10年资本市场的坎坷经历表明,未来30年,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健康的,有自主定价权的资本市场。”2008年12月初的一个清晨,回忆起尘封的往事,参与了中国石油两次IPO之旅的一位权威人士仍感慨不已。

  “1分钱的谈判”

  2000年3月25日,经过105次一对一和会议、22次团体会议、4次大型午餐推介会后,历时16天的中国石油H股全球路演宣告结束。

  四天后的3月29日22时至次日清晨5时,对于中国石油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永远都难以忘怀的夜晚。按照计划,当日晚间时分,中国石油需要确定H股的发行价格。

  1999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改制之前的中国石油固定资产约占国有及控股企业的1/20、工业增加值约占国有及控股企业的1/10、实现利润约占国有及控股企业的1/4,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全球兜售后,各界都预期这块最优质的中国资产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

  3月30日,中国石油正式对外宣布,公司H股发行价为1.28港元/股,市盈率只有10.93倍。顿时,外界一片哗然。

  “不是我们不想发得高一点。事实上,为了将发行价提高一分钱(港元),我们与承销商高盛公司的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争论。但最终的结果是,高盛拂袖而去。又经过3个小时的考虑后,我们最终不得不接受高盛给出的这个定价。”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作为亲历者,回忆起这段尘封的往事,该权威人士仍如鲠在喉。“当时很多不知情的外界人士都指责我们,为什么要把公司股票贱卖?还一致质疑,我们是不是路演工作没有做好。”该人士回忆。

  该人士指出,在目前有资料可查的国企海外上市路演行动中,中国石油的此次海外路演行动绝对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行动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路演中,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人权保护及劳联组织借口苏丹、伊拉克项目大做文章,对投资者的信心也产生了影响。

  3月29日,路演团汇总的信息显示,中国石油获得的订单金额为融资额的1.16倍,成功避免了之前中海油海外上市路演失败的厄运。

  “但是,承销商高盛正是利用这个数字给公司定出了上述价格。高盛认为,由于订单并不是很充足。如果发行价提高0.01港元,很可能会出现订单不足的情况。另外,发行价过高,会把高质量的投资者拒之门外。这样,发行后,二级市场的稳定也会失去支持力量。”该人士回忆道。

  路演前,按照中国石油的预想,公司股票的发行市盈率应该在12倍左右,融资金额最多要达100亿美元。但是按照最终发行价1.28港元每股的价格,发行市盈率仅为10.93倍。另外,由于考虑到发行价不高,发行数量出现缩减,由原本计划发行总股本的20%改为10%,融资额仅为29.916亿美元。

  “海归”遭热捧

  “很明显,2000年的IPO,我们的价值是被老外集体低估了。”上述权威人士感慨,当时,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太过弱小,明显承受不了大盘股的发行,为了融到足够多的发展资金,所以只能寻求海外市场融资,“这样,站在人家老外的屋檐下,我们不得不低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在H股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但上市以来,中国石油给海外投资者的分红累计却已高达119亿美元。其中,仅2005年,中石油就向纽约和香港等投资者派发了总计600多亿元人民币的真金白银。

  2007年,海外上市公司“海归”盛行,已经连续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中国石油也在其列。

  2007年9月20日,中国证监会突然宣布,四天后(9月24日)发审委将召开发审会审核中国石油A股IPO申请。

  但就是从当天该消息公布后开始,中国石油H股的价格开始悄然上攻,到四天后,中国石油顺利通过发审会时,中国石油H股股价已从之前的10港元左右顺利突破到了12元上方。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顶着亚洲最赚钱上市公司的光环,一向走势稳健的中国石油H股在12元的基础上继续狂飙,一度摸高至20港元附近。至10月22日,中国石油正式开始在A股路演时,尽管中国石油H股股价已有所回落,但仍收于18.76元。

  “从2000年上市后一直到回归A股前,7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石油的股票很少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涨幅。很明显,在这期间,该公司股票受到了资金的关注。”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高层指出。

      实际上,就在中国石油(10.17,0.00,0.00%,吧)H股股价出现狂飙的时候,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果断减持了中国石油。“为什么投资大师的离场都阻止不了涨势的继续?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关注香港市场的异动,但没办法,当时没人能阻止二级市场的奇异涨势。”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当时,我们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快速上涨的背后必然孕育巨大的风险。

  因为,按照H股公司回归A股发行的惯例,A股发行价是在H股价格上打9折。也就是说,如果H股价格越高,A股的发行价也就水涨船高。

  “如果按照9月20日中国石油上发审会之前的二级市场价格计算,A股的发行价也就在10元左右。”上述权威人士指出,“但按照路演时的18.76元的H股价格,A股发行价要是低于16元,肯定会被认为是贱卖国有资产。”

  资本定价权“缺失”

  由于中国石油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出现了近100%的上涨,当时各家券商研究所给出的中国石油上市首日的定价报告,从保守的30元到激进的60元不等,亢奋情绪明显。

  就在是时,中国石油资本运营部高层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公司董事长蒋洁敏2007年8月份提出要“平民化发行”时,中石油H 股的价格在10元上下,打九折,公司的发行价在8元左右。“但如果参照公司目前接近20元左右的H股价格,则发行价格达到了16.7元,是当初的两倍。”

  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如果说2000年,中国石油H股上市时被低估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盘子不够大的话,到2007年A股上市时被高估,则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定价权。

  “如果2000年的时候,国内的资本市场能够满足中国石油的融资需要,毫无疑问,中国石油会首先选择在国内上市。”该权威人士指出。

  2008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多个场合如此表态,“我国建国马上60周年了,我们积累的国民财富都让人家去定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不管这个市场起伏如何,但这一条不会变。”

  的确,A股定价权无论是对企业融资,还是金融安全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掌握了资产定价权,就可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合理的定价反过来也能够使资本市场得到长久的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17.97,-0.14,-0.77%,吧)研究所高级副总裁陈济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所谓A股定价权,就是本土研究机构要掌握A股市场走向的话语权。定价权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既有国内投资者,又有QFII,投资者结构已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再不是当年那个封闭的市场,可以关起门来运行。

  “这种趋势下,它肯定要求一种全球性的声音。而不是像以前,某个国内券商说一个股票值多少钱,别人就认可。国际投资者可不这么看,它要看的是一些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因为,全球投资者不光是在你A股市场上进行投资,它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有投资。它要比较A股和其他市场的估值水平和价值,最后得出一个投资建议和策略。”

  对此,上述北京投行部高层指出,中国石油两次IPO截然不同的境遇表明,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仅需要市值的硬增长,更需要软条件——自主定价权的培育。

  另外,众多散户纷纷被套中国石油的现实同时表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以及投资者队伍建设的滞后也是A股市场需要深刻反思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