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讲究道德[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1:31
',1)">
Earls360圖書館
',2)">
做人要讲究道德
一、关于道德的初步概念:
一个有道德情操的人,品行要好,做事公道,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为人和气,内涵丰富。善恶是非清楚,嫉恶如仇,敢于对错误作斗争。对家人、朋友和同事热情友好, 遇到困难敢于帮助,助人为乐,还包括个人衣冠整齐得体,语言行为举止文明,严肃稳重都在讲究之列。
腐败分子只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现问题开始的。有些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扭曲,一切为了个人利益,根本不考虑群众的冷暖疾苦,更谈不上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的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准则,搞钱权交易,卖官鬻爵,中饱私囊;有的政治品格低下,为个人目的不惜以卑劣手段陷害打击他人;有的道德沦丧,贪图美色,生活作风糜烂;有的热衷灯红酒绿,沉湎于低级趣味;更有甚者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滑向了犯罪的深渊。说起有些干部的种种失德之举,人们都会语调沉重、神情严肃的斥责。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道德,官德正则民风淳,道德败坏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做“父母官”。
二、那么道与德是什么?
关于道与德这个问题的讨论,不是从上古老子就开始,也不会在现代我们这些人手里结束。道德经里,老子是这么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真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老子认为这就是道的本体。另外又有解释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的观点跟基督教的说法有类似地方,约翰福音里有这样的内容:“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简单的说,以上的观点核心在于认为道即是万物之宗,是某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抽象秩序。不同的是,在西方视野中,道被物化,成为了神,或者说,神是道的肉身。另外比较简明清晰的观点,他对道是如此解释的:“道者,蹈也,人所蹈也。一达谓之道,二达曰歧旁,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故夏后太康之第述大禹之戒以歌曰:‘微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其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此禹遵陶唐之道也;尧舜同道,尧曰:‘稽古’,推可知矣,此夏道也;萁子作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殷道也;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周道也。”徐锴的注解是比较形象的,较容易让我们通俗的去理解道的涵义。但是他铸石的这个道,是大道,要跟个人勾连,须再加上德,所谓道德道德,是把世界观跟方法论绑在一起说的。
三、简要说一下道德又是什么呢?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就是说,道是不问缘由而要遵守履行的东西;而德,是出自循道之本心,就可令欲求自满的东西。道德是一种人为的规定性,并非客观实在。也即是说,道德这个东西,跟历史一样没有真面目,是任人可以打扮的小姑娘。好比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一样。道德说,撒谎是不对的,于是撒谎就不对。道德是你选择相信不相信,遵守不遵守的东西。理论上说,道德不具备强制性。但是这不说明道德就没有存在价值。要再去解释价值与真理,那又是一篇漫长的文章。前面说做人是被迫的,并且道德与否并不妨碍做人这个事实的存在。但现实是,做人的道德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存在的。一个人的一生,崇敬道德且身体力行,鄙视道德并力行践踏,又甚至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或者随境况变迁时而德行高洁时而行径可鄙,诚然,道德如标签,会随每个人的身体而化作云烟。但在全部由活人组成的社会中,在由纷繁复杂的血缘,利益关系组成的社会中,道德是经由人类智慧的进化后,被保留并继承的重要成分。道德是一种自律,一种价值判断,这一点跟法律是不同的。法律,对于制订的人来说,是一种达到特定目的的工具;对于使用的人来说,无关是非判断,而仅仅是一种称斤论两讨价还价的技术手段。道德虽然也存在被控制的因素,但大体来说,是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打磨而成的一把精巧适用的锁扣,并且极少出现不得不削足适履的境况。
<王圣尉编辑>
〈〈〈歡迎進入Earls360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