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0:41

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地图

来源话题: 温铁军 思想 发表日期:2008-06-21 07:25:30  

学人访谈


南都周刊专访孙隆基:我很尖锐地批判香港文化 (2007-07-31)
全球化时代的亚洲之路——汉学家杜赞奇访谈 (2007-01-26)
南风窗:中西医冲突下的身体与政治——对话杨念群 (2006-07-18)
当代中国的文化断裂与文化分层——王岳川、朱中原对话录 (2006-06-19)
人类学学者访谈录:把基因分析引进人类学 (2006-05-08)
专访性学专家李银河:为同性恋群体做点事 (2006-05-08)
没有新制度,就没有新农村——专访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 (2006-04-04)
走向人类学——人类学学者徐新建访谈录 (2006-03-07)
学术翻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访谈录 (2006-03-06)
我们社会有一道正在加深的裂痕 上层寡头化 下层民粹化 (2006-03-06)
我想象中的人类学——人类学学者王铭铭访谈录 (2006-02-10)
人民网访谈:建设新农村:中国式道路该如何走 (2006-01-25)
从"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专访林毅夫教授 (2006-01-25)
【经济观察报】孙立平:改革到了哪一步? (2005-10-11)
探寻礼品背后的信息——访黄平教授 (2005-09-27)
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陆学艺 (2005-09-27)
《南方周末》:费孝通先生访谈录 (2005-09-26)

人物志


郑杭生: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 (2006-10-13)
北大教授郑也夫炮轰学部委员 称社会学界有黑幕 (2006-10-09)
学者邓正来:批判是学者介入时代的最好姿态 (2006-08-15)
丁学良:我的批判精神是“文革”的副产品 (2006-08-08)
崔同:“美人如玉剑如虹”——郑杭生及其社会学思想 (2006-07-24)
弗洛伊德的幽灵:人们还在聆听他的百年梦话 (2006-05-16)
乌尔沁:李银河与中国女性研究 (2006-04-29)
南方周末:“孤独”的学者李银河 (2006-03-24)
林惠祥的人类学贡献——纪念乡前辈林教授逝世四十周年 (2006-03-13)
中国性社会学的引火者:麻辣教授潘绥铭 (2006-03-11)
叶鹏飞:理论创新与社会关怀——李强教授的社会学人生 (2006-02-10)
社会学吧怀念老社会学家系列:追记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家李景汉 (2005-10-17)
王铭铭:我所认识的费孝通——写于追悼前一夜 (2005-10-17)
中国社会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乔启明及其农村社会学思想初探 (2005-09-26)
费孝通与潘光旦——两代社会学家间的学术交往 (2005-09-26)
智效民: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陶孟和 (2005-09-26)

学人讲坛


党国英:社会转型时期的冲突与平衡 (2007-06-21)
王铭铭:范式与超越: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 (2006-09-08)
孙立平: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2006-07-19)
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角度理解现代政治 (2006-07-15)
秦晖:在继续启蒙中反思启蒙——在“反思启蒙”讨论会上的发言 (2006-06-16)
高丙中: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2006-06-15)
潘光:“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在联合国文明联盟名人小组多哈会议上的讲演 (2006-06-06)
曼威 卡斯特教授:比较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社会变迁 (2006-06-05)
温铁军演讲:谈国内思想状况 (2006-05-31)
庄雅仲:人类学与社会运动研究 (2006-03-30)
孙立平:两个二元结构的叠加与新农村建设 (2006-03-30)
风笑天:从“小皇帝”到新公民——在南京财经大学的演讲 (2006-03-28)
温铁军: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城市与农村的困惑与反思 (2006-03-23)
[中国经济大讲堂]李强: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2006-03-16)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台湾东海大学高承恕教授福大演讲 (2006-02-08)
大国学术,我们准备好了吗?——清华大学景军教授福州大学演讲 (2006-02-08)
世界视野与立足本土——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福州大学演讲 (2006-02-08)
怎样做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好学生——香港科技大学边燕杰教授福大演讲 (2006-02-08)
社会学如何为和谐社会作贡献——清华大学李强教授福州大学联席演讲 (2006-02-08)
大国意识与大国学术风范——台湾东海大学黄金麟教授福州大学演讲录 (2006-02-08)
朱伟珏: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解读(下) (2006-02-06)
朱伟珏: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上) (2006-01-27)
余世存:笑谈精英衰败 (2006-01-25)
高全喜: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二元角度看宗教治理问题 (2005-12-31)
制定《平等权利法》,建设“公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胡星斗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2005-12-30)
夏业良:制度选择的社会机会成本 (2005-12-30)
周业安:认知、学习和制度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困境和发展 (2005-12-30)
张岩:人类早期社会的形成和形态:族群结盟与部落文明 (2005-12-30)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 (2005-11-29)
加里 贝克尔:知识、人力资本、人口和经济增长 (2005-11-29)
青木昌彦: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其展望 (2005-11-15)
空间、文化与都市研究——包亚明研究员在上海大学的讲演 (2005-11-15)
李凡:中国大陆基层民主的持续发展问题 (2005-11-06)
毛寿龙:公益组织与和谐社会 (2005-11-06)
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 (2005-11-06)
汪丁丁: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社会何以可能 (2005-10-29)
于建嵘:历史拐点上的理性智慧 (2005-10-29)
范亚峰:政法系和中国宪政之路——中道论坛之三 北大.天同公法论坛第一讲 (2005-10-29)
杨小凯北京演讲:后发劣势 (2005-10-29)
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 (2005-10-24)

观点 评论


郑也夫: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任期刍议——写给社会学界全体同仁 (2007-07-30)
李迎生/刘艳霞:社会政策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 (2007-06-28)
刘平: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特殊性和“通则”: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 (2007-06-26)
李向平:国家祭祖的政治认同 (2007-05-28)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07-02-05)
孙立平:优化社会结构 走出断裂社会 (2007-01-25)
丁元竹:《江村经济》给我们的三个启迪 (2006-12-11)
唐任伍:全球化体系下的中国农民 (2006-11-01)
丁元竹: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核心机制:机会和认同 (2006-10-13)
王春光: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 (2006-09-25)
什么样的未来更符合我们所有人?——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 (2006-09-12)
丁元竹:社区的本质及其建设 (2006-08-28)
陆学艺:调整社会结构 构建和谐社会 (2006-08-28)
陈志武:代议制与市场:划分四类国家——收入机会的政治经济学 (2006-08-15)
李水山:我国“三农”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 (2006-08-09)
韩俊: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2006-07-24)
丁元竹/江汛清: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2006-07-19)
孙立平:失衡的社会与畸形的房市 (2006-07-13)
陆学艺:修马路、造房子是对农民一种新的剥夺 (2006-07-12)
邵道生:社会转型期腐败的新特点:“权力期权化” (2006-07-10)
潘一禾:社会和谐与中国青少年的复合身份认同 (2006-07-10)
李培林: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 (2006-07-10)
王炼利:国有企业改制四论(一、二、三、四) (2006-07-07)
李汉林: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2006-07-04)
文军:幸福度下降:现代性的一种未预期后果 (2006-07-04)
潘自勉: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与价值整合 (2006-07-04)
安立志:“资本强势、政府强势、劳动弱势”―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格局的初步分析 (2006-07-04)
事业单位聘用制:“无法可依”强攻坚?——改革要更重法制、制衡、公平和增强公共服务 (2006-07-03)
王铭铭:“水利社会”的类型 (2006-06-19)
仝志辉:村民自治困境和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实现” (2006-06-15)
陈步雷: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更需要关注 (2006-06-15)
李少春:城市化中的贫困现象与和谐发展 (2006-06-15)
文军:夯实社会基础是发展民间组织的关键 (2006-06-14)
孙立平:“大混居、小聚居”与阶层融合 (2006-06-14)
蔡昉:探索经济发展自身的公平分配机制 (2006-06-09)
林幼平/张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2006-06-09)
孙立平:扭转“繁荣而不富裕”的局面 (2006-06-08)
景天魁:论“底线公平” (2006-06-07)
何爱国:关注社会公平要有观念创新 (2006-06-06)
郑杭生:“三失”制约中国社会矛盾高发期 (2006-06-05)
李昌平:乡镇体制变迁的思考——再谈“后税费时代”的乡镇体制改革 (2006-06-02)
王艳敏: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2006-06-02)
张洪武: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2006-05-24)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2006-05-15)
文化多元、制度转型与关于“进步”的解释:“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历史观”——秦晖答问录 (2006-05-15)
丁元竹:必须厘清社区的真正本质 (2006-05-11)
孙立平:“冰棍现象”与非常态国企 (2006-05-10)
易富贤:中国能有1.8的生育率吗? (2006-05-10)
张大军:中国未来发展范式的转换与执政党的第三次创业——兼论改革范式的破产 (2006-04-30)
杨涛:从宏观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待“三农问题” (2006-04-30)
陈文胜:乡村债务的社会公共危机研究 (2006-04-30)
张晓山:有关“三农”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 (2006-04-29)
陈伯君:一道绕不过的坎: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 (2006-04-29)
秦晖:我们需要怎样的“重农主义”? (2006-04-25)
陈文胜:反思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2006-04-24)
傅华: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2006-04-21)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2006-04-21)
熊光清: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基本对策 (2006-04-18)
超越派性之争 寻找变革道路——秦晖、温铁军、汪晖之间的一场讨论 (2006-04-18)
孙立平:使事情进入可治理状态 (2006-04-10)
季卫东:哈耶克的法治悖论:有机体与自由——兼与邓正来教授商榷对自生秩序观的学术评价 (2006-04-10)
马晓河等: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 (2006-04-10)
周天勇:中国增加就业岗位的幻觉和误区 (2006-04-07)
[顾昕]走向全民医保的制度选择:公费医疗制还是社保制 (2006-03-29)
[巫继学]权力资本: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2006-03-28)
孙立平: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 (2006-03-28)
[孙立平]改革:反思基础上的再出发 (2006-03-22)
蔡昉: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06-03-16)
陈映芳:“城市化”质疑 (2006-03-16)
张晓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2006-03-07)
孙立平:理性看待富人区问题 (2006-03-06)
孙立平:在反思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改革 (2006-02-09)
房地产市场:一场有组织特征的社会决策过程——兼与孙立平先生商榷 (2006-02-08)
陆学艺: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2006-02-07)
李培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浙江经验的启示 (2006-02-07)
论农民权益保护: 一种“国家的社会嵌入与互动论”和立宪分析 (2006-02-05)
蔡昉/王美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 (2006-02-05)
贺雪峰:作为理解真实的深度访谈 (2006-01-25)
周天勇:农村的土地资源、技术、规模和土地制度 (2006-01-20)
于建嵘:保险制度缺陷导致农民工养老保险遭冷遇 (2006-01-19)

书评


胡水君:惩罚技术与现代社会——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现代意义 (2007-08-01)
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 (2007-08-01)
裴玉成:阐释的可能——读格尔兹的《文化的解释》 (2007-07-30)
张亚辉:人类学中的水研究——读几本书 (2007-06-25)
刘琪:符号与实践——读《文化与实践理性》 (2007-06-18)
陆益龙:法律性的社会学建构——评尤伊克和西尔贝《法律的公共空间——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2007-06-15)
刘琪:多样的“恶”——读《恶的人类学》 (2007-06-15)
从“权力”到“文化”:双重视野下的科层制——阅读克罗齐埃《科层现象》札记 (2007-02-12)
徐冰:本土“理想型”与社会理论立场——邹川雄的两部“本土化”专著述评 (2007-02-09)
《一个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社会——中国纳西族》 (2007-02-09)
吴建平:组织与制度的嵌入性及其自然演化——论《教育思想的演进》对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的启示 (2007-01-24)
转型时代社会学的责任与使命:布迪厄《世界的苦难》及其启示 (2007-01-18)
董海军:在比较中呈现革命——读《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 (2007-01-18)
淡卫军:情感,商业势力入侵的新对象:评霍赫希尔德《情感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一书 (2006-12-29)
吕鹏:“权力精英”五十年:缘起、争论及再出发——兼论“权力精英”的中国叙事 (2006-12-27)
郭于华:转型社会学的新议程——孙立平“社会断裂三部曲”的社会学述评 (2006-12-11)
张戌凡:观察“风险”何以可能:关于卢曼《风险:一种社会学理论》的评述 (2006-11-30)
周雪光:芝加哥“热浪”的社会学启迪——《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读后感 (2006-09-25)
乡土、移民与超越——《超越乡土社会——一个侨乡移民村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评介 (2006-09-22)
王铭铭:物的社会生命?——莫斯《论礼物》的解释力与局限性 (2006-09-22)
崔玉军:全球化、民族认同与现代性——《民族与民族主义读本》评介 (2006-09-15)
潘泽泉:乡土中国向何处去?——读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2006-08-17)
钱宗范:一部港澳台族群社会研究的开拓性著作——廖杨著《港澳台族群社会与文化研究》介评 (2006-08-17)
南方周末/毛丹:社会岂可简单梳理 (2006-08-04)
张原: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物的体系与人的宿命——评布西亚之《物体系》 (2006-08-03)
夏光:社会理论、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学——读苏国勋《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 (2006-08-03)
覃慧宁:如何揭示被“隐喻”遮蔽的真实——评苏珊 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2006-08-02)
肖琳:评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2006-08-01)
刘晓春:民族志写作的革命—— 格尔兹《深层的游戏: 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的意义 (2006-07-28)
刘雪婷:礼物之灵与《礼物》之灵 (2006-07-28)
王英:安德森的两难——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中心的分析 (2006-07-24)
舒瑜: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巴厘剧场国家” (2006-07-13)
雷思温:绅士与农民——理解中国的关键 (2006-07-13)
王英:中国乡村从礼治到法治转型中的困局——以《乡土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2006-07-11)
王英:农民革命、社会结构与现代化——重读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2006-07-11)
王建民:场域:“大社会”的终结?——对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的一种解读 (2006-07-11)
陈柏峰:人类学的海外视野与中国关怀——简评王铭铭《没有后门的教室》 (2006-06-15)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 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 (2006-06-14)
毕向阳:他者的历史与身体的政治——读《危险的愉悦:20 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2006-06-14)
探寻追赶型经济增长的奥秘——与孙燕青谈《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 (200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