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夫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19:41

学术夫妻

2010-06-28 10:27:05

归档在 有此一说 | 浏览 231 次 | 评论 0 条

 

很多行业,都有夫妻相傍而生的情况。比如政界的克林顿和希拉里,科学界的居里夫妇,文艺界的谢霆锋和张柏芝。在学术界,类似现象似乎尤为明显,就让我们来介绍几对儿。


秦晖和金雁

秦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学和农民学。学者的学术之路常常很凄苦,若能得到一个相互理解的知音相伴,相互扶持,怎么说都是一件幸事。秦晖就得到了这样一位好妻子。他的妻子金雁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俄罗斯和东欧问题研究专家,发表有《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思想变迁》等作品。

秦晖夫妇是中国最好的学者,他们“为生民立命”,秉持社会正义,为社会弱势群体呼吁,真正起到了社会良心的作用。但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却一度不能如意。90年代中期,秦晖夫妇刚刚调到北京,被安置在一所不到三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房间里堆满了书,从地板顶到天花板,即便如此,大部分书籍仍然没法上架,只好装在箱子里。据秦晖说,他还想购置一台电脑,但空间实在狭窄,没地方放了。女儿则挤在另一个角落里安安静静地做功课。这就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中年学术夫妻的生活条件,一家三口挤在狭窄的房子里。对比一下民国教授的情况,人们的心就会更冷了。据1927年的《大学教员薪俸表》等文件,当时教授的月俸是340-500块大洋,讲师是月俸260块大洋,助教也有180块大洋。李书华在《七年北大》中说,那时候,北京“一个小家庭的费用,每月大洋几十元即可维持。如每月100元,便是很好的生活,可以租一所四合院的房子,……雇佣1个厨子、一个仆人、一个人力车车夫……”。所以,人们会说,在现在的中国,“最有思想的教授最清贫”。
秦晖夫妇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结发白头,堪为传统夫妇的典范。


林达夫妇

林达,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都在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文革开始时中断学业,之后又在黑龙江插队,1978年文革结束后进入大学。1991年,他们移居美国,居住在乔治亚州的乡下。
成长的经历,使得林达夫妇对人权案件以及自由和民主制度格外感兴趣。移居美国后,他们开始和美国的普通人建立友谊,深刻地了解这个民主和自由的国度。他们发现,个人自由是整个美国社会的基石,各种制度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并得到法律保障。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十分兴奋,决心把自己在西方的发现写出来,以便与大陆的朋友共享。林达夫妇让人想起了柏拉图洞穴比喻中的囚徒,他偶然地挣脱绳索逃出洞外,看到了洞外真实和美丽的景物,看到了照耀万物的太阳。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解放,他要把洞外的发现传达给洞中的同胞,让他们知道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仅仅满足于观看洞中火光投下的影像是狭隘的。
柏拉图笔下获释的囚徒是孤独的,因为他孤身一人,不被理解。而林达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一对夫妇,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奋斗。现在,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主要著作有《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等。


王小波与李银河

王小波是知名作家,以作品《黄金时代》、《未来世界》两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李银河是知名性学家,出版过《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等作品,以提倡同性恋、一夜情、换妻而威名远播。

王小波夫妇的婚恋可算一段佳话。77年的时候,王小波在《光明日报》做编辑,他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在朋友中流传,借此媒介,他和李银河相识了。1980年,两人结婚。1982年,李银河赴美国,就读于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这一年,王小波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某分校教书。但1984年,王小波就来到妻子就读的匹兹堡大学,做了东亚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夫妇二人双双回国,同时进入北京大学工作。不过,两人自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王小波钟情于自己的文学事业,并最终辞职,专心于文学创作。李银河则一展匹兹堡大学所学之所长,专注于社会学领域性学方向的研究,并最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

不幸的是,王小波在1997年4月就去世了。王小波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乎被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李银河对丈夫的爱,生动体现在她对小波的评论之中,她说,王小波和其他作家的区别,就是“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是天才和工匠的区别”。

知识人的处境和所走的路,并非一般人想当然的那样:总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经济上十分充裕、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实际上,一个真正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常常难容于其时代,因为他要做时代的牛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自己的另一半相互理解和扶持,是一个知识分子多么大的幸事!也许,正因为如此,知识分子总喜欢选择志同道合者为自己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