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百度陷入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冲突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3:37
为什么这家本土搜索引擎巨头近来是非多?

  百度又惹了一身的骚。

  一是被告了反垄断,被索赔1.7亿元,唐山一企业出来说:竞价排名,我出高价时,排在前三,生意兴隆,谁想网站筹划改版,竞价排名出最低价时,先不论排名前后,连被收录的内容都骤减……

  这边外人攻城略地,那边自家城墙又起了火。

  11月8日起,一份名为“百度营销 车行天下”的PPT开始在网上流传得轰轰烈烈,据说这是从百度内部流传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竞争对手所为。

  67页的PPT上的“增值服务”一项,赫然写着“危机公关:在网页搜索中屏蔽链接(活链)”。而百度最有竞争力的整合打包营销方面,贴吧营销部分亦写明了,“PR保护:删除负面新闻,提高品牌信誉度正面舆论引导。”

  CnBeta上有网友匿名评论:“百度,果然很强大,已经成为了灭罪鉴证科了!”

  此后,在11月10日,百度公关部发布一份声明,主题是“我们的天条:用户体验第一”,主要用“是否被搜索引擎收录,与搜索引擎的公正性无关,与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无关。百度会拒绝收录一些网页,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收录这些信息不能为百度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搜索体验”来应对被诉垄断事件。

  记者致电百度公关部,证实他们在声明之前已经获悉并研究过PPT泄漏事件,但并没有在此份声明中做出相关评价。不过有百度内部人士指出那是一份造假的PPT,只是百度暂时不方便作出“官方回应”。

  上述的声明和“造假之说”,让笔者回忆起今年10月份,正当百度三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在某次探讨品牌的会议上,面对一些营销学教授关于“百度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百度的竞价排名又是怎么一回事?”的质问,百度相关人士大致的回答是:“即使给我们一千万,一亿,甚至更多,我们也不会干有损百度品牌的事!”

  由于能够降低普通人寻找信息的总成本,标榜“信息以人为本”的搜索引擎服务商,迅速成为信息时代中强大的IT技术公司。对于技术型公司,一向以来,人们总是用对待孩子的态度,宠爱着技术型公司。

  为什么作为技术骄子,百度近来却会恶名不断?

  搜索引擎最重要的排序算法自然是保密的,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google的搜索结果是page rank(谁被链接得多,谁的排序就高)和相关性有挂钩,而百度的结果则是竞价和相关性相挂钩。那么,确认搜索结果相关性、重要性的技术,和“关键词”的价格比拼一下,这天平究竟往哪一端拨?

  当然,这事关我们怎样审视一家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它是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数据库营销机构,还是以客观、中立为最基本要求的新媒体,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它的商业智慧?

  在《搜》的作者约翰·巴特利看来,“搜索是通向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欲望的窗口”,既然,“用思想控制世界的搜索巨头”已经出现,我们了解世界的眼睛,已经由这些搜索巨头为我们带上经过筛选的“有色眼镜”。我们自然希望它是公正而客观的,而不是借用技术之名,进行金钱主导的排列组合。

  所以,Google提出了“Don't be Evil(不作恶)”的口号。无论他做到与否,至少说明,搜索引擎真的拥有“作恶”的能力和潜在的倾向。

  正如波普曼在《技术垄断》中所说,“技术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形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

  这么看来,IT新贵,很容易就成为了霸权寡头。

  相较于Google,百度的在本土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它曾经提供更佳的用户搜索体验,同时它创建了一套“竞价排名”的收费模式。不过,我们需要记着一条古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百度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保持“竞价排名”和“搜索公正”的平衡。一旦受到业绩增长的诱惑,而纵容天平一路向左倾斜。表面上看来,是损及搜索公证性,是个商业道德问题,但搜索公正性影响着用户体验,最终影响着“基业长青”这个大工程。换言之,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辨正关系。

  新出炉的百度200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依然漂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5.1%,达到约9.191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1%,达到约3.6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1.4%,达到约3.479亿元人民币。

  只不过,网上开始有越来越多戏谑的对话:

  你看国足了吧?你才看国足呢!

  你用百度了吧?你才用百度呢?——如果网民有了羞耻心,这事可真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