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25:46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
吴岩



研究科幻文学如果不从“现代性”着手,就不能真正接触它的内核。玛丽•雪莱、HG•威尔斯对科学进步的忧思,儒勒•凡尔纳、艾萨克•阿西莫夫对技术发展的想象,几乎全都围绕着启蒙主义和现代性这一主线。就连60年代的“新浪潮革新”,除了叙事和修辞上引进主流手法、又拓展出心理学、政治学、性学、神学等新题材以外,也没有带去什么新的东西。何况所谓的主流手法,几乎全部来源于现代派文学。
如果我们把现代性定义成“现代科学技术、各种民主体制和城市化等的普遍完成”(Feenberg,1995),那么科幻文学既是这一正在进行“方案”的直接参与者,也是间接描述者。
自晚清以降,中国文人对科幻文学中强烈现代性的思考并不少见。20世纪初,鲁迅(1903)、孙宝王宣(应该为王字旁加一个宣传的宣)(1903)、定一(1905)、管达如(1912)、成之(1914)、许与澄(1915)等异口同声地将科幻小说钦定为科普文本,并指明它能够进行国民教育,这给后世中国科幻牢固粘贴上科普标签,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建国以后,“科幻小说乃是科普读物”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还夹带上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迷人色彩。去年我曾撰一短文,简述了鲁迅对西方科幻精神的曲解。我提出这种曲解具有十足的“功利主义”色彩,而且是一种有意的误读。我的观点至今仍然没有改变。但我要申明,即便是鲁迅对科幻的基本看法存在着曲解和误读,他的曲解与误读也仍然没有超出现代性的范畴。他们只不过期望从自己的理解入手,将这种原本丰富的、包含着全方位现代性方案的文类进行缩编和简化,刨除了人文主义的内芯,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小工具罢了。
现代性话语不但能分析中国科幻文学基本思想这一宏观状态,也能深入到文本通性这一中观状态。例如,许多人抱怨中国科幻小说中太多西方故事、太多西方主人公、太多西方场景。这难免失去了中国人的本土立场。刘兴诗、叶永烈等还曾分别撰文,把这一点称为中国科幻“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加以铲除。而我却感到,这种现象的产生恰恰是中国科幻小说独特现代性的体现。须知,对一个第三世界落后国家的国民来讲,“未来”不但是一种时间上的彼岸,更是一种空间上的彼岸。就在我们的时代里,西方列强已经超出我们到达了科技发达的远方。正是这一比我们先进得多的“他者”世界,主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导致了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未来”发生起“时空转换”,导致了西方人的现在出现在我们的未来。
比我们“现代化得多”的“他者”的存在,不但引发了中国作家对空间彼岸生活的寻求,也促成中国作家的强烈抵抗心态。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科幻小说中强国梦与抗击西方,再壮国威的描述,几乎成了经久不衰的保留题材,何时发表何时叫好。从徐念慈、劲风到老舍再到星河、王晋康、刘慈欣、韩松,中国科幻小说界如此多的作家对这一主题津津乐道,这难道不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掉队有关?令我狐疑倒是,当这些作家义愤填膺地用文字打击他们认定的“帝国主义他者”时,他们是否意识到自身所期望赶超的那个时间彼岸中的世界,恰恰又是以西方帝国主义世界为原型的?中国人会在205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吗?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现代性的解释力仍然没有衰减。在单个作家作品的层面上,一些有趣的现象也吸引着研究者。我就曾经发现,诸如星河、赵海虹等作家特别喜爱在作品中使用脚注和尾注,即便他们注释的内容早已在作品中由主人公做过清晰的陈述,这些脚注与尾注仍然被罗列出来。对这种有趣的互文性现象(intertextuality)的分析,让我感到许多更加深层的担忧横亘在科幻作者面前。他们必须要通过吊书袋的方法才能压制读者,必须借助科学知识的霸权力量才能稳固自己在作品中的位置。
上述三个例子,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给出了用现代性话语分析中国科幻文学所得到的有趣结果。笔者认为,当我们把科幻文学真正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现代性内涵和形式的文本时,更多的科幻文学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最近10年来,科幻文学领域中有关现代性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强。林健群(1998)、王德威(1998)、陈平原(1999)、杨联芬(2003)等都在这一领域中做出过有益的工作。他们虽然看似初步、但却已经轮廓清晰的分析表明,中国科幻文学的确是中国现代性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这个组成成分没有发挥出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半途而废,但至少在“五四”前后和建国之后的某些时期,它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西方,有关科幻现代性的问题正逐渐与后现代转向相互联系,对于科幻文学如何随着电脑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找到未来前途的研究,也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国内一些学者为此十分担忧(如谭旭东,2003),生怕中国科幻文学可能因为后现代思潮的引入而第二次被压缩、销减、成为新的主体缺乏的零件。我认为这种担忧是道理的。中国的科幻文学研究必须加快速度,并找好自己的切入点。
我以为,在当前这个杂糅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的复杂时代里,想要搞清中国科幻文学的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求助现代性理论家们的经典作品和分析方法。而只有对现代性的充分重视,才能把中国科幻文学与西方科幻文学之间的差异厘清。也只有从这些差异中,才能找到中国文化在后现代时期的基本走向,而这也将重新确认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