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电影那时的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49:00
                                                                                           那时的电影那时的歌                                                                                                         雪皑皑               我是在“文革”中长大的一代,电影和歌曲作为孩提成长的重要元素,在我那时的所有学习和娱乐活动中占据较突出的位置。

      “文化大革命”说穿了就是大革文化的命,激进的文化政策、严酷的专政手段,必然导致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那时侯除了厂矿、学校和街道的文艺宣传队、大批判队表演外,难得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在我的记忆中,偶尔到电影院看场电影的心情不啻于过年穿新衣、吃饺子的激动。但说句老实话,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听过、没见过的我而言,当时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后来人想象的那么不堪回首。

       “九一三”事件以后,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来自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阿尔巴尼亚的译制片首先允许在国内上映。此举无疑是给正处于文化寂寥中的中国大陆送来一阵清馨的春风,也给生活其间的老百姓枯燥的精神世界带来一丝慰籍。

       那时侯,我们赞叹米拉(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的女主人公)的美丽,喜欢她头上扎的蝴蝶结、身上穿的布拉吉;那时侯,我们也赞叹易卜拉辛(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的男主人公)的英俊,喜欢里面的游击队员见面时对的暗语——一个说“消灭法西斯!”另一个答“自由属于人民!”。

       与此同时,带有“异国情调”的某些电影插曲,就象春风一样一夜吹绿了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宁死不屈》插曲〈游击队员之歌〉就是最早流行的:

    “快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里加入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解放
    ……”

        其后,随着与朝鲜党际和国家关系的缓和,该国与越南的译制片一道也陆续进入我国观众的视野。越南那时还在打仗,影片全为战争片且少得可怜,影响力远不及阿尔巴尼亚、朝鲜的片子。当年曾流传一段顺口溜:

       “朝鲜片的哭哭笑笑;
       越南的片枪枪炮炮;
       阿尔巴尼亚片的搂搂抱抱;
       中国片就只剩下新闻简报。”

       电影所反映的自然是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因为他们在国内不搞阶级斗争,所以经济和文化都远远领先于我们。记得那时侯,我们不但羡慕阿尔巴尼亚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我们还羡慕朝鲜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那时候,我们象今天的哈韩族一样追捧着朝鲜电影及其插曲。

       朝鲜电影较为煽情,加之有众多女演员温柔贤惠的表演形象,把影片承载的“革命”内容表现得极富人情味。其插曲吸收了西洋歌曲旋律柔美、曲调抒情的风格,赢得众多已经厌倦了日常语言的假、大、空和政治热情貌似亢奋的中国青少年的喜欢。像《摘苹果的时候》、《轧钢工人》、《南江村的妇女》、《鲜花盛开的村庄》、《一个护士的故事》、《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卖花姑娘》……剧情我至今记忆犹新,主题歌和插曲我至今还在哼唱。尤其《南江村的妇女》插曲〈故乡的骄傲〉和《轧钢工人》插曲〈重逢〉,那可是一代人的最爱。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首七十年代传唱最盛的歌,叫做〈送郎出征〉。据说词曲分别是朝鲜领袖金日成夫人金圣爱和流亡中国的西哈努克。  

       春风吹醒了泉边垂柳,
       水中花影移。
       浮云遮住了一轮明月,
       月儿出没水中。

       送郎出征,漫步月夜,
       情比月夜浓。
       挽手祝福你转战南北,
       望郎早立功勋。

       为了独立,为了自由,
       勇敢战斗吧!
       今日别离,来日方长
       但愿早相逢。
       今宵良思,亲吻离别,
       但愿早相逢。

       说句让人见笑的话,那时每当我唱到“今宵良思,亲吻离别”便会发抖、心痛——我以为这是世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语言,在此之前我居然闻所未闻;我认为这是人生最美好、最诱人的事,在当时我竟然想象不出那会是怎样的场景。

       那时侯城市的青少年大多都会唱这首《送郎出征》,虽然广播电台没播过、报刊杂志没提过,但它却象手抄本《少女之心》一样流行开来。究其原因,大概与词曲的作者不无关系——你的党总要对外联络、你的国家总要对外交往吧?因此,当局只好放任自流。

       当时也纳闷: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个伟大领袖,为什么人家朝鲜人民就比咱们中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还要丰富、多彩。  

       几多年少、几许喜好,朝鲜电影及插曲机缘巧合地成了我生长激增期的至爱;正是这些才使我痴迷、让我充实、给我快乐并伴我从懵懂少年走到理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