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研报告黑幕:卖方分析师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19:01

股市投研报告黑幕
个股研究的券商投研界也难逃利益纠葛,甚至粗暴威胁。近期有两则消息引起记者注意:一则是2008年6月21日方正证券分析师华欣从自家6楼纵身跃下,不治身亡;另一则是《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的某券商分析师因看空地产惹怒基金经理,被迫离职。这背后有什么黑幕?卖方分析师生存状态及券商投研界潜规则令人担忧。
什么是买方分析师与卖方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群体主要分买方分析师与卖方分析师两类。养老基金及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机构通过投资证券获得回报,这些机构的分析师为本机构提供分析报告,称为买方分析师。投资银行(在中国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通过股票承销和经纪佣金获得收入,其分析师往往向投资者免费提供分析报告,通过吸引投资者购买其承销股票或通过其所属的公司进行证券交易来提高公司收入,该类分析师被称为卖方分析师。
分析师是向投资者提供投研报告的主力军,其观点影响数万亿资金的投向。不过,现在却有许多分析师被股民称为黑嘴,而专供机构的详尽报告同样没能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带来福音。2008年上半年,基金超过万亿市值被蒸发。
为什么专业人士的专业报告会集体失效?黑嘴仅仅是害群之马还是普遍现象?这里面有没有制度性的根源?记者经过深入探访,为您揭开投研报告中的黑幕。
卖方分析师步履维艰
关于方正证券分析师华欣的死因,有人推测,非绝症的“带状疱疹”不足以导致一位风华正茂的优秀分析师自杀,工作上的压力和抑郁或成主因。同样面对压力,另一位分析师却选择出走。记者经过查证,确认《21世纪经济报道》所访辞职分析师系东方证券房地产分析师王树娟。
王树娟在同济大学经管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而她的本科专业则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地下建筑专业。对于房地产行业,她可谓是从“根子”上了解。王树娟于2005年加入东方证券研究所,然而2007年大牛市中的两份报告却让她与部分重仓房地产股的机构客户结下梁子,并最终辞职转行做买方分析师。记者研读王树娟惹出是非的两篇报告,发现其言辞并不激烈,而且在唱空住宅房产的同时,极力推荐商业地产。即便是这样温和的报告,也不能为客户所容。
难保独立 可信度低
为何分析师会受制于客户?这起因于其收入来源。券商研究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机构客户的交易分仓,就是说基金等机构的交易量决定研究所和分析师的收入。机构成为分析师的衣食父母,谁会愿意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利益分配制度令分析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这是个老话题了,自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开始,对分析师的褒贬争议便已经开始。这么多年过去,市场变大了,但是分析师的角色定位、生存状态却没有大的转变,只是更加依赖客户,可信度也更低了。这主要是因为收入分配来源,分析师也没办法,毕竟饭碗重于一切。”老股民卢先生经历15年股市风风雨雨,对机构手法、分析师处境极为了解。
与王树娟同在东方证券的分析师赵先生(化名)曾在其博文中写道:“2005年从银行跳槽到证券公司的时候,我确实从心底认为做一个卖方分析师是最好的职业。在东方的3年,我一直坚持理想,奉献智慧和思想,但结果又怎样?市场不要高质量有思想的研究,只需要“新财富”排名,需要和基金经理搞好关系,需要投机,需要迎合,需要用公款组织纸醉金迷的活动……。我心中觉得无尽悲哀!难道大家不明白,离开研究之本,研究所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如果只是吃吃喝喝,这个行业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毒瘤!”
这位分析师出身西南财大,数理学功底深厚,属于学院派的研究人员。他有理想却还是要迎合,无法实现价值的痛苦在文字中真情流露。
类似的分析师不在少数,笔者熟识的一位著名券商分析师每出一份报告都格外小心,总会被领导小心查问:“数据靠得住吗?别引起什么麻烦。”
像小媳妇一样的研究机构深怕得罪颐指气使的机构客户,这样写出的报告会有多大的价值?而机构客户手握“尚方宝剑”自然可以决定分析师的去留生死。
分析师的理想破灭了,那依靠分析师专业投资意见的散户股民怎么办?只剩下被操纵、被愚弄的份了。
没有做空机制 报喜不报忧
另外,没有做空机制,只能单边向上做行情,是投研报告报喜不报忧的重要原因。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中国的上市公司非常不成熟,财务造假、恶意圈钱、买卖消息等事件频发,经营也是乏善可陈,靠着成本优势、垄断优势、资源优势勉强支撑。不过,由于A股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机构、散户都只能单边向上做高行情才能获利,因此即便是对这样的公司,分析师也只能千方百计寻找买入的理由,最终出现误判也是很正常。”
对此市场困境,有分析师颇有同感,“你说哪家公司不好,因为没法做空获利,必然令重仓该股的机构无法脱身,肯定会得罪他。”
记者遍查半年来研究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评级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是推荐买入、增持,连中性评级都很少,更别提卖出或减持了。在《证券市场周刊》组织的水晶球奖卖方分析师评选中,曾对卖方分析师做过统计:2007年获得第一名的28位行业分析师给出“买入”评级的上市公司共达295家,只有7位行业分析师给出过“卖出”评级,仅涉及12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宏达股份跌得最惨的时候也才出现2条“减持”评级,可见投研报告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有多严重。
监管缺失
研究报告如此一边倒,投资者因听信虚假报告误导受损失怎么办?目前国内相关法律还没有很严格的惩处规定,证监会对黑嘴的处罚力度和标准也并不明确。
不过,在美国曾发生类似案例。2003年,美国10家投行就因其所属的证券分析师出于公司及其客户的利益发布有偏差的分析报告,误导投资者,而支付总计约14亿美元的和解金。
倘若中国监管机构也加大查处力度,相信机构和分析师的态度也会改观。
散户破“黑”3招
尽管投研报告和荐股不可信,但是散户仍然心存一线希望,毕竟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他们都是专家。如何区分投研报告的优劣和荐股的真假?
10年资深股民钟先生建议投资者用3招化解投研黑幕。“首先要勤奋研究,兼听则明。当你对一只股票感兴趣,就要拼命去找各种消息数据,然后自己分析,而且最好是自己熟悉的行业。第二,给分析师评级。对你感兴趣的股票或行业的知名分析师做分类统计,看看哪些人总能说对,哪些人总是说错。这虽然麻烦,但能让你辨识出真英雄,真消息。最后,有钱没好股票打死也不买。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表示: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选股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如果你找不到一只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这正是中国散户最缺乏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