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历史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9:40
峄城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当地历代知名人物颇多,历史上,战国时曾任当地县令的著名思想家荀子;“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汉丞相乐安侯匡衡;功成身退,散金济贫、爱民如子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疏广、疏受;“纯正清廉”的光辉典范大司徒司直王良;“博学宏词”的大文学家、明代兵部右侍郎、袭光禄卿贾三近;清官居翰林院编修封文林郎,参修“大清一统志”的李克敬;清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的好县令张玉树;近代有运河支队的雄风,文峰山游击队的英烈等著名人物,为谱写峄城的历史而昭垂于世,为彰显峄城的传统地名文化而流芳千古。
1、匡衡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匡谈村)人。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幼年刻苦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匡衡自幼学习刻苦勤奋,对《诗经》见解独特。当时流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青年时代的匡衡,在当时已经是一位人才出众、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物,因此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重视,也为他以后进入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匡衡进京赴试,在对文时,未能按条令应对,故未能取得郎中而授以太常掌故。公元前48年,汉宣帝死,汉元帝刘奭即位。元帝随即调匡衡进京授官郎中,以后又迁任“博士”、“给事中”,掌握经学教授,又兼殿中顾问,参与议论政事。公元前47年,匡衡升为光禄大夫、大子少傅。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进升公卿,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公元前36年,匡衡出任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成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匡衡自幼刻苦好学,才智过人,通古博今,刚直不阿,誉传千古,《汉书》有传记载。
2、贾三近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宁鸠子。贾氏祖籍博平,避乱迁居峄县。祖父贾宗鲁,父亲贾梦龙学识渊博。明隆庆二年(1568年)贾三近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右少卿,光禄寺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病逝,官至正三品。贾三近文武全才,文韬武略,居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他一生不避权贵,敢于直言,政绩卓著,被朝中赞许为“泰山乔岳”。一生留下许多诗文,著有《东掖奏疏》二十篇,《西辅封事》两篇,《左掖漫录》、《救荒檄》、《宁鸠子》、《滑耀篇》、《峄县志》等。诗歌散见于《明诗综》、《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书。今人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