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岗村实践新土改 再次成为传奇起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18:45
星岛环球网www.stnn.cc 2008-10-09
30年后,安徽小岗村再次成为一个新传奇的起点。新的小岗热部分缘于9日开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预计是次会议将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面有新突破。此前的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胡锦涛驱车前往小岗村,深入田间地头、龙头企业、农户家中,同官员民众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
计。
胡锦涛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
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
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标本的小岗村,其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
模经营等方面的经验无疑将再次成为新土改的指南。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8日下午表示。“不
仅仅是小岗村农民,我想全国农民都会相信,(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给亿万农民带来更多福音。”
小岗村三十年
建国初,小岗只有24户人家,与大严、小严三个自然村合称“大严村”。1955年成立互助组时,因地
处岗地,故取名“小岗互助组”,“小岗”由此得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上大呼隆,分配上大锅饭,社员对集体生产失去了信心。小岗成为远近闻名的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
1961年推行的“责任田”——定产到田,包产到户,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短暂复苏,但很快被否定。
1978年,小岗实行包干到组,20户人家分成2个组,继而又分成4个组、8个组,由于没能从根本上打
破吃大锅饭的格局,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促成了一场秘密会议。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小岗队十八户农民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连夜将生
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
活到十八岁。”
上述类似于“托孤”的约定,虽有4个错别字,但如今读起来,依然令人震撼。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第一年,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文革”期间年均产量的4倍;油料总产3.5万
斤,相当于之前20年产量的总和;交售粮食6.5万斤,自合作化以后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交售油料2万
斤,自合作化后第一次超过任务80倍;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

中央75号文件规定: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了稳定联
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中共中央从1982年到1986年连发5个一号文件。
1982年,全国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情况显示,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国社队总数的92%,其中,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占78.66%。而农业总产值也随之逐年增长。
大包干三十年以来,小岗村的粮食亩产量、农民人均收入也逐年上升。其中,粮食亩产量,1978年为
18.7公斤,1998年为725公斤,2008年达到85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978年为22元,2008年达到6600元。
小岗村官:规模经营三模式
在考察过程中,胡锦涛归纳了民众当前最关心的三件事情,第一桩就是“乡亲们希望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能够保持长期不变”。如今的小岗村,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了新
认识。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这位4年前从安徽省财政厅挂职到小岗村的官员,如今早已把自己当成一
个地道的小岗人,他的话语中无不流露出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下称“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国
家鼓励不同形式的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这个政策出来,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将会起到积
极作用。”
事实上,在小岗村,土地流转早在2002年从葡萄园就已经启动,如今作为小岗村的特色农业——葡萄
、双孢菇、苗圃——所占的共计600亩土地全部由本村村民流转而来,占据了原小岗村土地面积的1/3。
显然,土地流转在这个当年大包干的先锋村落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受欢迎度,就在今年3月份,小岗村
村委会针对土地流转进行了一个相关书面摸底调查,“当时有80%以上的人同意土地流转。”关友江这样
回忆当时民众对土地流转的热情。
而且为了保障农民土地不随意流转,到目前为止,小岗村的土地流转都需要经过村委会监督,“投资
者给农户签署协议,村委会见证,表示所有者认可。”沈浩这样解释当前的做法。不过沈浩也同时指出:
“未来是不是还要村委会认证,这个要看三中全会的精神,但无论如何,村委会仍然需要发挥规划、协调
服务等职能。”
小岗村的官员们显然清楚流转将会带来适度规模经营,并认为这很必要。“三十年前分田单干,20亩
地要分成30、40块地分给农民。当时有积极作用,但现在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副产品质量,提出采
取多种形式流转就需要进行改变。”沈浩这样解释单干暴露出的局限性。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以前是‘分’的较多,‘
统’的却不够,但‘统’的内涵发生变化了,不是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沈浩表示,如今的“统”更多指
的是适度规模经营。
安徽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也表示,“在当前情况下,规模经营的确有必要,特别是皖北和河
南有大片良田,很适合规模经营。”
对于未来的适度经营模式,沈浩个人认为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农业龙头企业受让土地,农民则收入
流转费每亩500元;同时,可以参与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企业或经营者的年底分红;此外,农民给他们(龙
头企业)打工,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
而为了吸引这些龙头企业进入小岗村,小岗方面也正在进行努力。沈浩表示,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将
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拿出一部分,搞农村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明年,村集体将着手平整土地,做到投资者搬来设备就能投产。而小岗村现有土地的地貌高低不平,
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招商引资。下一步整理土地将涉及到全部小岗村的所有土地,这项工作正在申报和
做规划阶段。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疑问摆在小岗村官员的面前。面对在引进龙头企业之后,失地的农民可能会成为
弱势群体的质疑,沈浩不予认同,“到农村来搞特色经营,就是要将失地农民带动富起来,农民愿意流转
给你,是因为收入提高,减少劳动投入。收入包括流转费、返补分红、打工工资等,这将改变农民的生活
方式。”
“土地流转也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农民都很会算账的,会考虑仔细的。”关友江也觉得没必要这
么担心。
而对于第二个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沈浩这样给予解读,“我是种田能手,而土地没人种,我就承包土
地种田。”
沈浩特地举了带头按手印的生产队队长严俊昌儿子严德友的180亩葡萄园的故事:“他一个人就承包
了180亩,是村里的最大的承包户。”而此番总书记的来访给小岗村乡亲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严德友
们显然可以放手从事规模经营。
第三个适度规模在沈浩眼里则是村组织的集体规模,“就是村集体的组织能力,比如一块500亩地,
涉及到40、50户农民。可能在这个区域内,农民种植项目不同。但大家可以根据适合这个地块的作物,统
一种植品种、统一采购种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等,在这个区域内适度规模经营,便于机械化操作
。”
“目的就是发挥现有土地的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沈浩续称。小岗村正在申请规划200亩地,来
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置换出来的土地。
村官与总书记对话
沈浩正期待着三中全会给亿万农民带来更多福音。
关友江则这样描述他现在的感受,“个人认为日子过得不错,满意但不满足”,腰包还没有真正鼓起
来。显然,在农民的增收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就在胡锦涛考察小岗村期间,沈浩在向胡锦涛汇报时表
达了他对农村未来的诸多期盼。
如何落实流转问题成为沈浩关注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流转,发挥土地综合产能,有提高单位土地的
增收能力。(土地增收的)潜力很大,要鼓励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沈浩如是说。
而这之中,农村融资问题则是沈浩特别向胡锦涛汇报的一项内容,“我汇报了这个问题,农民贷款难
。为农民服务的金融单位少,小溪河镇(安徽凤阳的一个镇),有6、7万人,但只有1个半金融单位,一个
信用社和一个邮储,邮储只有小额贷款,不能支持创业资金所需。”
沈浩又表示:“农民可以自己办资金互助社,但不能吸收存款,吸纳不了社会闲散资金。而银行则有
顾虑,农民贷款数额小,成本大,风险也大。”于是,沈浩在向胡锦涛汇报时就建议“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的有效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部门的服务”。
而对于农村百姓普遍缺乏贷款抵押物这一问题,安徽宣城试点的农房产权登记流转制度成为沈浩关注
的对象。他表示,如果农民的房屋可以算作资产、资本,“将对农民创业资金不足有帮助”。目前,小岗
村的农房,有准建证,但没有房产证,因此不能办理抵押贷款。
对于融资问题,关友江则向胡锦涛提出了自己期望的“财政解决方案”,“今年,涉农的物资价格上
涨,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所以,农民感觉到收入并不高,是不是在农业上加大投入,比如,粮食收购
价格高一点,以提高农民收入。”
支持新农村建设规划成为沈浩向胡锦涛建议的第二条,“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用200亩土地,解决
600至800户住房问题,第一,可以节约土地600至800亩;第二,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第三,减少财政
的公共投资,村村通等工程就可以相应减少投入;第四,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因为信息共享,农民发展
三产就会有竞争,就会比本事,从而学到本事。”
而为了保证上述建议得到落实,沈浩的第三条建议则是关注组织保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
素质需要提高培训。” 上述安徽省官员则提醒说,“政府也要建立社保制度,保障土地可以流转后的失
地农民的权利,维持农村生产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