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统筹城乡发展考验执政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8:58
言立仑
不久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透露,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国庆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询民情、听民意,同干部群众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两则有关“三农”问题的新闻格外抢眼,又一次引发舆论对农村改革的聚焦。
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至今仍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30年后的中国农村,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大发展、大进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给执政者提出的重要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基于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现实,基于中国城乡长期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基于各地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作出的科学总结,为我们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统筹的思路,就是要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公共资源分配,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对已经习惯了城乡二元治理方式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崭新课题。如何深入领会统筹的丰富内涵,把握统筹的精神实质,形成新的工作方法和政策措施,是对执政者执政智慧和能力的全面考验。
首先,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尽管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粮不稳。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会不稳,实现全面小康和高水平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只算GDP贡献率一本账,更要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这本大账。
其次,要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理解。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共同发展也不是同步发展。必须承认,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是一朝一夕一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消除的。要有敢于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勇气和智慧。这里的关键是要有统筹的思维和协调的举措。不要把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和鼓励城市快速发展对立起来,而应在制订城市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如何带动农村发展的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对城市繁荣的支持和服务,谋求共赢,实现共荣。城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创造更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而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也有利于为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坚实而稳定的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第三,要善于统筹,找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农村改革千头万绪,各种问题相互交织,解决起来不可能一把抓,而应学会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抓住要害,纲举目张。促进农民增收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中其他问题的关键。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而要想在人均1.4亩的耕地上实现增收空间不大。唯有一方面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人口向收入更高的非农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逐步富裕。
第四,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30年前,是农民自己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撑起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不仅是过去改革的成功经验,更是我们破解当前难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所在。中央已经在重庆和成都确定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今后制订和推广统筹城乡改革政策措施积累经验,提供依据。但试验和探索的任务不光属于试验区。各地都应该开动脑筋,为找到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而又富有成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经验、新办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