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 须确立约束性指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7:3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郑功成
 
2010年12月14日0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国民财富的快速膨胀。GDP、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在100倍以上;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迅速下降到2000多万人,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减贫效果最显著的国家;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进入小康与富裕阶层,共同贫穷的时代就此成为历史。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应当是30多年来国家发展的主要成果。
在肯定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不必讳言,近年来人民群众的不满意感在明显上升,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的诉求全面升级。例如,尽管30多年来转移了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长几乎相当于欧洲国家全部就业人口,但就业难、就业不平等、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公众不满的重要方面;尽管30年来国民财富在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普遍得到了国家发展的实惠,但对收入分配现状的不满感却明显具有普遍性。这既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客观表现,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
基于民生问题升级的现状,基于国家发展已经奠定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无疑应当追求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确保民生全面得到改善。当前,舆论重民生,氛围在形成,但更需要切实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相应的民生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
首先,就要明确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增长指标,让居民收入快于GDP增长,让劳动报酬与企业收入增长同步;其次,要明确基尼系数控制指标,在“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扭转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在现实条件下使贫富差距获得一定程度的缩小,争取2015年基尼系数下降到0.45以下,2020年下降到0.4以下;再者,还要确保用于民生福利的公共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争取“十二五”期间用于民生福利的财政性资金不低于财政支出的30%。同时,还要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就业率、失业率与就业质量指标,环境指数等方面确立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指标。
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扭转重增长轻民生的现实格局,真正实现从舆论宣传重视向实质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转变,真正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民生质量与国家发展同步提升。
——在日前由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民生论坛(2010):收入分配与民生”上的发言
本报记者  崔  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