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9:52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宋增 蒋雪梅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党和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国家和各省相继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新形势,也给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欧洲,到上世纪中叶,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高效率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国纷纷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学校与生产部门合作中,各自必须履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使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法律责任。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素,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地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目前,根据高职学校专业的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和当地社会环境不同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三方校企合作模式

所谓三方是指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教育机构一般属于企业或社会的培训机构,它在校企合作办学中起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与教育机构发生直接关联,教育机构与企业发生直接关联,学校与教育机构签定合作办学协议,以确保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机构将企业的认证课程置换到合作办学的专业教学计划中,认证培训及认证考试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之中,通过学校的正常教学来实施,学生修完相应的课程后参加相应的认证考试,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后,可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企业的认证证书。由学校负责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学生的管理。教育机构负责认证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师资培训,提供认证课程的教材和认证考试及认证证书。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和师资技能培养环境,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安排优秀毕业生就业。此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采用认证证书的驱动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采用较多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例如我院及其它一些高职院校与微软ATA的合作办学,就属于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模式

项目驱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以项目驱动专业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该专业所对应的系列产品,以系列产品为依据,以若干个项目驱动专业建设,建设能完成这些项目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室,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学校根据本专业能完成的项目与相应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由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和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料及技术支持,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企业化管理,完成企业所提供的项目。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模拟企业环境,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性和易于广泛推广的特点,不受各地经济发展环境的制约。我院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与深圳网图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深圳南山三维电子地图制作就是一种项目驱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根据用工实际岗位需求向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双方签定定向办学协议,以确保各自的权利义务。校企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由学校具体实施教学。在师资培养、实践环节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和师资技能培养环境。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定单培养”是以“人才共建”为纽带的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其主动权多在企业。即,企业通过选择学校、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格,以及录用合乎规格的毕业生,对满足企业具体的用工需求具有直接的效果,做到了学校招生与市场用工同步、学校培养与市场就业同步。

该模式的推行,首先要满足企业有明确用人需求这一实际。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和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企业用工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和长周期构成了一对矛盾,成为目前学校与企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所遇到的瓶颈。

(四“)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

即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学校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调整。校企双方从专业的申报、招生、培养方案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管理、及学生的就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双方通过签定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学校组织成立的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长期的职业实践环境,搭建紧密型基地;联合培养师资,通过企业人员作为师资,或者学校师资到企业实际环境接受训练,从而提高师资的整体技能水平。双方根据企业行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调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通过专业设置调整、培养过程的动态调整,使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较高,对满足相关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有整体长期的推动作用。

二、校企合作的构想与对策

(一)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

校企双方要更新观念,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二)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应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国家应制定完备的政策法规,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实施。实施校企合作,必须以构建具备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作保障。政府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改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以行政手段来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挂钩。同时在资金、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以政策支持,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方向发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应共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确定培养目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职业院校应该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职业院校应该多听取来自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校企双方共同来确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安排、毕业设计与毕业考试等。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校企双方应本着“诚信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让这些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基地。参与教学过程。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并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然而,学校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与技能;对企业来说,既得到了学校的智力支持,又减少了用人成本,也是一种实惠。我国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优模式,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