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世界经济格局盘点:呈现“两极化复苏”态势-新闻频道-和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3:04

2010世界经济格局盘点:呈现“两极化复苏”态势

2010年12月27日08:11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谷源洋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均GDP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GDP与人均GDP的增幅双双超出发达国家。在21世纪前10年,特别是在这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的GDP、人均GDP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一批新兴经济体先后脱颖而出,出现了“金砖四国”、“钻石十一国”、“展望五国”、“灵猫六国”等新兴经济体组合。

[和讯年终策划] 在绿色经济中寻找市场的力量 央行:更突出稳定价格
  • 据称正部级购车限35万元内
  • 专家称房价走低或致金融危机
  • 谢旭人:明年将调整完善税收政策
  • 俄罗斯前首富被控侵吞两亿吨石油
  • 看梦幻般的中俄朝边境(组图)
  • 长盛:逆市调控楼市 后果很严重

  面对2007年7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世界各经济体较为步调一致的采取了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及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反危机措施起到了阻止了经济“自由落体式”下滑的作用,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世界经济“触底反弹”,从衰退阶段迈入复苏阶段。从各方面预测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超过4%,世界经济在年内既不会再次出现负增长,也不会低于2.5%以下的“衰退线”,没有出现人们担扰的“二次探底”局面。但此次世界经济衰退不只是周期性衰退,而是伴随着结构性衰退,因而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是弱势复苏、不稳定复苏、贫血性复苏,而且这种状态的复苏尚面临高失业、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等众多障碍和挑战,“危机后遗症”并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与G20所期待的“强劲、持续和均衡增长”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世界经济将在U型复苏底部持续运行两三年才有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10年世界经济的重要看点是呈现“两极化复苏”态势,亦即“南高北低”的复苏。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和财政学教授汉斯-维尔纳·辛恩指出:“如今,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是稳步复苏的国家。二是复苏势头微弱且不断冒出新问题的国家”。

  第一阵营以美、日、欧国家为代表。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约为2.7%,经济重回“双谷衰退”的扰虑已经消除,但复苏力度及步伐各异。自然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经济表现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加拿大也已基本复苏,因此,两国先后不同程度地退出了经济剌激计划,财政赤字有所缩减。然而,美、日、德、英等财政赤字则继续增加,经济复苏缓慢。美国《纽的时报》2010年9月18日发表的《在大衰退中,其他国家受的冲击更大》一文指出:四国的GDP与危机前的峰值相比,只分别恢复了69%、50%、59%和29%。主要特点是:

  美国经济飘忽不定。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采取反危机措施。2008年布什政府实施了168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推出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2009年7~8月,又实行30亿美元的旧车换新车的促销活动等。在美国政府出重拳拯救经济的条件下,受助的金融和汽车等行业情况有所好转,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5.7%。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2010年9月20日宣布,美国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12月,止于2009年6月,历时18个月。

  然而,美国结束衰退后的经济表现却不尽人意。由于经济刺激和优惠政策效应逐渐式微,失业率高企、房地产止续率升高、消费欲望不强等,在2010年第一季度增长3.7%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降至1.6%。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警告说美国经济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继续下滑,将采取“非常规”政策,包括减税、增加美国债券及抵押贷款证券的购买量等。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黔驴技穷,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接踵而至。2010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新一轮的价值为3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第三季度经济略好于预期,环比约增长2%,但没有起到拉动就业增加和房地产好转的作用。因此,美联储在2009年3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2010年11月3日又启动了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到2011年6月将分阶段购买60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届时可能再增购2000亿~3000亿美元,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可能对美国经济注入活力,但仍难以解决失业和通缩难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金融危机造成美国850万人失业,现只解决了100万人的就业问题,要将美国的失业率降至6%以下,尚需四五年的时间。美林公司对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已从2.7%下调至2.6%,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预测值大体一致。尽管第四季度,美国PMI、就业和零售数据有所恢复,但美联储所期待的2010年增长3.0%~3.5%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日本经济“引擎”显露病态。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日本出口的拓展和民间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1.2%,按年率计算增长4.9%,但由于世界经济放缓及日元大幅升值,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从第一季度0.7%降为第二季度0.5%,使“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再次步入减速,第二季度环比增长率下滑到0.4%,按年率计算仅增长1.5%。日本政府2010年6月18日公布了《新成长战略》,提出强经济、强财政和强社会保障的“三强战略”,以期综合解决日本社会经济问题。

  但由于日本失业率在高位徘徊;通缩阴影挥之不去;财政赤字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等长期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以及日元升值、出口与生产增势减弱等新问题,使日本经济难以景气持续回升和自律增长。因此,日本央行继续扩大流动性规模,8月底宣布在保持20万亿日元3个月期固定利率0.1%的贷款规模基础上,新增加10万亿日元的6个月期固定利率贷款工具;继9月出台9150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后,又于10月5日将基准利率降至0.1%以下,并建立了5万亿日元的临时基金,以购买政府债券、商业证券及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上述举措是为抵御通货紧缩,阻止日元升值和经济向下滑行的趋势,但其效果依然不明显,下半年日本经济景气处于“停滞不前”的胶着状态。日本政府10月19日发布的经济评估报告,对出口的评估用词已从“增速放缓”改为“出现走弱”,对生产的评估用词从“缓步复苏”改为“显露疲态”。由于日本企业找不到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政府的消费补贴政策已经到期,以及烟草税税率的提高抑制了居民烟草消费,因此,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日本2010财年经济增长率约为2.6%左右。

  欧盟经济在差别中复苏。年内希腊和爱尔兰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在主权债务增长和危机压力下,欧元区各成员纷纷采取去“杠杆化”,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等紧缩措施,导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经济引擎”停转,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由于采取了“自救与他救”措施,希腊等国在市场发债融资初见成效,一度下跌的欧元趋于上升,特别是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在出口带动下经济有所好转。在爱尔兰成为“问题国家”后,欧盟正在制定应对债务危机的永久机制。然而,欧盟和欧元区各成员经济复苏表现差别较大。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统计局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和欧元区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1.8%和1.7%,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1.7%大体相同,远高于早先0.9%的预测值,因而缩小了同美、日经济增长的差距。

  第二阵营是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但发展中国家的GDP却增长了2.5%,201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更强于发达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5%和5.5%,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半年度《亚洲经济观测》,已将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从9月份预测的8.2%提高到8.6%,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从8.4%提高到8.8%,远高于2010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7.1%的增速。

  来自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兴经济体占世界财富的比重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33.7%增至现今的43.4%,南北之间的经济鸿沟趋于缩小;新兴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储备,蕴含着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新兴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迅速增长,其消费需求刺激全球生产;新兴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已不限于工业领域,逐步扩展到农业与服务业领域,竞争不仅涉及劳动成本,而且涉及资本和科技的效能;新兴经济体储蓄率高、外汇储备雄厚,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库”;新兴经济体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载体,2010年私人资本流入量达8250亿美元;新兴经济体对外投资与日俱增,2010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发达经济体的并购交易为243宗,远多于2009年下半年的194宗,新兴经济体相互间的跨国并购亦正在大幅增加,“世界进入了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时代”;新兴经济体组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

  亚洲是新兴经济体的中心。英国《经济学家》预测新兴亚洲国家将呈现V型反转,未来五年内,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其复苏速度是全球各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今后10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4%;日本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以下(包括2%);欧盟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6%,而亚、非、拉三大洲经济将呈现“八、五、六”增长格局,亦即亚洲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非洲为5%、拉丁美洲为6%。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腾飞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新兴经济体在危机前已经崛起,在危机中则继续崛起,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鲜明特点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势必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结构的变革,但同时又带来了南北和南南之间的新矛盾和新斗争。世界经济增长的“两极化”态势,也尚未能改变南北发展严重失衡的格局。在世界经济历史上,南北之间在经济总量、国民富裕程度、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发达国家优于发展中国家,但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不提什么“失衡”和“再平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以“失衡”和“再平衡”为由,逼迫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减少出口,抑制其经济增长。实际上世界经济从来就没有平衡过,失衡也不只是表现为商品贸易失衡。发达经济体应当从其内部寻找原因,加速经济增长,而不是转嫁危机,制造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破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特别是美国应该摒弃旧有的以我为中心的思维逻辑,认为只有美国经济好,世界经济才能好,因而要求世界各国配合及服务于美国经济,并以美元为工具转嫁危机,制造全球麻烦。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然而,当今的时代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远变化,只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繁荣起来了,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和繁荣。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指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时代的巨变,必须去顺应、去参与而不是逆潮流而动。奥巴马现已承认“美国消费者将不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南北经济差距虽趋于缩小,但发展中国家呈现非均衡性发展,最不发达国家仍有近50个,贫穷人口高达10亿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的难度增大;发达国家仍通过各种途径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一些新兴经济体急于缩小与他国的差距,追求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高速增长被中断;在国际关系中,南北矛盾纷繁复杂,南南在一些问题上利益不同,难以形成共同的声音;南北差距不旦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想晋升到较高发展阶段,尚须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仍面临众多风险与挑战,包括主权债务风险与危机犹存;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足;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合作与协调的意愿比G20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和多伦多峰会相比明显弱化,主要经济体政策由“同舟共济”、“求同存异”转向“各扫门前雪”,导致国际合作的政策摩擦增多,影响了贸易、投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及发达国家继续维持“超低利率”政策,造成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以及储备美元贬值。如何制衡美元超发及“热钱”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冲击,各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争议的设想,包括建立一揽子货币金本位制度;建立超国家主权的储备货币;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建立“资金池子”等等。在上述各种倡议中,有的难以实现,有的尚需研究。当前急须做的事情是新兴经济必须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严格监管和控制,警惕“热钱”大进大出引爆潜伏在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火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不应忘记。世界经济格局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