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感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2:53
当“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迎接我,你洁白又鲜艳……”的乐声随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起飘来的时候,人们知道圣诞节又快到了。

不仅如此,临近岁末,大陆那边的手机里,越来越多的彩铃音乐传出《平安夜》乐声,接电话的人还热情地提前祝我圣诞快乐!“这么好听的乐曲唱的是什么?”电话那头一般都回答不上来。我告诉一个年轻人,两千多年前的那天夜里,耶稣降生,人们在歌颂救世主降临的福音。

耳熟能详的《平安夜》堪称“圣诞颂歌”中最经典的一首,从1818年流传至今。这是奥地利乡村小教堂的牧师约瑟夫•莫尔写的一首赞美诗,后由他的老乡风琴师弗兰兹•格鲁伯谱了曲。“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格鲁伯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教徒们挤坐在乡村教堂的长条硬板凳上,听唱诗班演唱这支新曲。之后,它像插上了翅膀,飞向世界。《平安夜》以她带有神意的优美旋律和史诗般歌词,传唱百年,温馨感人。

德国电视台关于圣诞节前的世界各地报导里,有北京、上海准备过圣诞节的场面。前方记者现场采访的结果和设置《平安夜》彩铃人的表现一样,被采访者也不大清楚有关圣诞节的神传故事和过节的意义。很多德国人把中国人过圣诞节调侃为一种时髦的热闹。

圣诞节是传统的宗教节日,对于基督徒,那是庆祝耶稣的诞生,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精神。现在整个西方社会都在过圣诞节,像许多宗教节日一样,它已经越来越民俗化了。尽管如此,圣诞节依然倍受尊重。人们在圣诞快乐中怀有对耶稣的敬仰,欢乐的节庆里含有庄严肃穆的神念。欢度圣诞佳节的人都不拒绝耶稣的教诲,要仁爱、善良、诚实、忍耐、感恩……

在信神的国度,不是基督徒的人们,也都知道人应该感恩,心存谢意。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关爱;对他人的帮助给予感谢;对救度人的神更要感恩。这是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一部份,而不像有人在博客上说的那样简单,西方的圣诞夜,就是坐在壁炉前,共进有火鸡或烤鹅的圣诞大餐或是冬季里开的一个最热闹的大派对。

全世界各民族对圣诞节理解略有不同,有着多元化的感恩理由和方式,但作为神的子民,不分贫富贵贱,都感激神给人带来的福音。俄罗斯人认为上教堂,虔诚祈祷,感恩救世主是最好的感恩;受过前共产极权压迫的乌克兰人,愿意搞庆祝活动,来高声赞颂救世主诞生日,普天同庆,这是对神的感恩;加纳人更乐意带着刚刚收获的果实去教堂,“不论你的农场有什么,都要拿出一些奉献给上帝。”

这里讲出一个德国人过圣诞节感恩的小花絮。退休的施密特先生不是基督徒,他的知足感恩的行动在一周前就开始了。“圣诞送礼”到昨天,当他把手里的第13个信封最后递到清洁工玛丽手上之后,施密特先生如释重负地长舒了口气。今年圣诞节要亲手赠送的贺卡礼物,总算都“物有所归”了。

施密特先生每年岁末都对自己盘点一番。除了反思一年里的往事外,另外重要的事就是对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要表示感谢,比如“圣诞送礼”就是作为圣诞感恩的一部份内容。礼品单的人名尽管年年不同,但是有部份人是不变的。比如清洁工、邮递员、网球俱乐部服务小姐、街上面包店的大婶、外出时帮忙来浇花和开信箱的邻居。今年新名单里,有自助餐店里做烧烤的中国厨师和修鞋店的土耳其人哈维尔。

贺卡、包装纸和丝带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贺年卡上每人一篇精致贺词,书写得工工整整;随每个贺卡装进信封里有10~30欧元。

施密特先生还有一份大的圣诞礼物是捐给慈善基金会的。比如1995年起,西班牙男高音卡雷拉斯每年圣诞节前都来德国的莱比锡举行慈善音乐会。今年12月8日的音乐会,他为血癌患者从德国募得1,500多万欧元。这里面就有施密特先生的一份捐款,他的名字还出现在现场直播的电视屏幕上了。施密特先生像大多数德国人一样,虽然没有指望什么回报,但是他深信,学会感恩的人是有幸福的。

德国有捐赠的传统,像对中国的四川地震都有募捐。德国在欧洲是慈善捐款大户,目前,德国有超过200家持有“捐助徽章”的社会福利组织和慈善组织。

广播电视里传出一首又一首的圣诞名曲,今晨出门,遇到的所有人都在用“Heiligabend”(圣诞夜)互相打招呼,今晚要过圣诞平安夜了。因大雪,还有千万游子被困在各机场、车站在等着回家。但愿他们今晚能赶回家中和亲人团聚,一起围坐在温暖的炉火前,互相祝福,手拉手围着圣诞树,过一个和乐平安的圣诞夜。子夜时分,但愿无论你在哪里,都能以一种感恩的心态,迎接圣诞节的到来。(玉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