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真实中国(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8:23

发现真实中国(5)

2010年12月27日 17:12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1

 

十年“网”事 电信业的轮回与启示

刘西曼 丘慧慧

中国电信业十年一梦,回看每一个瞬间,充满吊诡。

2000年3月10日,星期五,市场消息面平淡无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开盘之后最高达到5132.52点,创下年度的第16次新高,几乎是一年前的一倍,新经济即将到来的呼声压倒了一切。恰恰是2000年3月10日这一天,代表“旧经济”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跌破了10000点,传统经济大鳄默克、强生、花旗股票尤其惨淡。

然而,经过一个周末之后的3月13日,市场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当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公布它们的研究成果。这无异于让诸如高通这样靠专利生存的公司放弃它们赖以生存的专利权。于是,在生物医药股率先狂跌之后,纳斯达克如溃堤之“悬河”,迅速坍塌,IT股、网络股、电信股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公司更是无一幸免。直到2002年10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跌到1114.11,跌幅超过7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互联网时代崛起的设备商、被誉为“新经济核心企业”电信股——思科股票市值也由2000年3月的最高峰5554亿美元排名全球公司市值第一,降到996亿美元。

2000年,在全球IT与通信业泡沫即将坍塌的时候,中国,也未能例外。在海外上市的新浪、网易,以及当年的电子商务领头羊8848,分别发生了CEO下课,股票停牌等“礼遇”。新浪、网易等股票更是逐渐跌至1美金以下。当时,它们作为AOL、雅虎、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克隆品在中国仅仅盛行了半年有余。

幸运的是,在上一波IT业的泡沫中,中国电信公司们并没有深度卷入这场世界性的衰退洪流。首先,中国的电信设备商、当年的“巨大中华”的业务仍停留在销售程控交换机为主的状态,还没来得及关注到互联网洪流;而当时的电信运营商,则忙于从极其快速发展的固定电话业务、2G移动通信业务赚钱,无暇恋及正处于萌芽状态、此后成为IT业主导的互联网……

回望历史,中国电信业10年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自己的新世纪历程。全球电信业从“泡沫浴”里裸身起步,历经十年完成一次自我救赎。在股市这张晴雨表背后,这10年中,作为主角之一的电信业又演绎了怎样的故事?中国电信业10年历史中,有哪些大势可以廓清?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电信设备商是这10年的三大主角。

2000-2004年:救赎

2000到2004年,全球电信行业在艰难地自我救赎。

在欧美市场,到2000年之时,2G语音网络已经相当普及,这也意味着它们传统的赚钱手段正在面临极限——新的增长点在哪里?这是它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让它们看到一片巨大的蓝海,一个可能倍增的市场,因此疯狂卷入了这场盛宴。

2000年前后,欧洲大量运营商开始高价拍卖3G牌照,仅英国3G拍卖总价就高达353亿美金,德国则高达460亿美金。由于2000年前后开始的透支性建设,到2003年美国的光纤利用率只有10%,运营商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受此影响,2000年开始的3年内,爱立信、北电、朗讯等业界顶级设备商先后裁员超过5万人,曾经处于绝对领先的欧美设备商一度面临倒闭。

2000年中国历经波折“入世”了,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信息洪流的开端。

1999年到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被拆分,中国移动、中国卫通、网通相继挂牌;2000年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上市之时,中国的运营商正在进行全面改制。

彼时,中国移动的用户也还不足1亿,仅仅靠着2G市场仍能取得飞速发展;当时国际化的先驱华为的海外销售额也还不足1亿美金,还暂感受不到海外市场的波澜;也正是2000年,中国的TD-SCDMA成为ITU选择的三大3G标准之一,中国技术刚刚发力;2000年初,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刚刚突破1000万,美国早在1994年就突破了这一数字……在2000年前后全球IT业的泡沫声中,中国电信市场波澜不惊地踏入了新世纪。

从2000年开始,西方电信运营商在寻找重生机会的忙碌中度过了最受煎熬的几年:曾经处于领先的德国电信、AT&T等运营商长期不振。而在新兴市场拥有大量业务的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等则艰难地借助亚非拉市场实现复苏。这些曾经一掷千金的运营商富豪们,忽然过起了节俭的日子。受此影响,在泡沫破裂中受到重创的西方电信设备商成了喋喋不休的沿街叫卖的商贩,不断催促运营商进行技术升级……

而此时的中国运营商刚刚迎来他们的黄金时代。2000年前后,中国市场程控交换机的发展依然在继续,GSM扩容、CDMA新建和小灵通的意外之财让中国设备商躲过了最大一波冲击。虽然,此后华为也呼吁“冬天”,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中国企业极大程度受益于中国市场自身的爆发性需求,其中,华为和中兴抓住了2G移动通讯的机遇从中脱颖而出。2000年华为销售收入152亿人民币中兴通讯销售收入45亿。2001年,华为的销售收入255亿元,中兴销售收入93亿元,大唐销售收入20.5亿元,巨龙销售收入则仅有区区几个亿——四家代表性企业出现巨大的分野,不在于中国市场,而在于是否把握了2G机会和企业制度。

与此同时,在纳市遭遇着寒冬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意外地捡到了中国移动抛出的一根救命稻草。 2000年11月,悉尼奥运会召开之际,当时还年轻、富有闯荡精神的中国移动,推出了“奥运快讯”短信服务,而且通过新浪等SP进行推广,这是移动梦网的原型,也是对日本NTT Docomo i-Mode的模仿。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看起来不起眼的应用,拯救了几乎整个中国互联网业,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以及腾讯、TOM、华友、灵通等企业在此后很长时间内几乎都是靠着SP来求得生存。到2001年春天,就有上百家SP加入移动梦网,继而在2002年,几大门户纷纷开始盈利;到2004年,中国在海外上市的12家互联网企业中,来自移动梦网的收入占比超过50%。可以说,因为SP业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扮演了伟大的“救赎者”角色。

彼时的互联网,还如同寄生于电信运营商基础设施之上的一个小分支,像是吃着残羹冷炙的受施者。

2004-2008年:复活

复苏总是从深渊开始缓缓爬坡,普遍认为拐点出现在2004年。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拐点,是因为,2004年Google上市了。它不同于原来的门户网站Yahoo——只是变相的媒体,也不同于eBay——只是将传统的拍卖放在网上,它是全新的市场和全新的业务模式。

2004年,对国内运营商来说,在一些轰轰烈烈的表面新闻背后,确实有许多静悄悄的转折:2004年开始,人们看到了4大电信运营商的全面上市,看到了几大运营商高管换班,却较少关注到这一年开始推广“村村通工程”。这固然是一种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大城市用户增速减缓的先兆,当年固网的拆线量首次突破1000万,转型已经成为所有运营商的命题……在海外,日本的NTT DoCoMo第一个开始大规模建设3G商用网络,标志着欧美运营商已经到达了谷底,开始寻求复苏之路。

2004年,当3G概念不再能打动受伤深重的运营商大肆投入,欧美设备商一面加紧向亚非拉地区扩张,一面进行着艰苦卓绝、历经数年的重组,以求重生。2000年,思科、北电、爱立信、摩托罗拉、朗讯、阿尔卡特、西门子、诺基亚、马可尼统治着电信设备产业。如今,这个版图已经面目全非——诺基亚和西门子合并,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北电已然倒闭,摩托罗拉的电信设备业务卖给了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收购了马可尼。

与此同时,基于电信技术革新的减速、运营商对价格日益关注、西方竞争对手忙于自救、中国市场作为根据地,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等多重因素,中兴、华为走出中国,并最终获得在海外市场与竞争对手一决雌雄的机会。

2003年,华为已经在国际化上投入重兵,而2005年,中兴也终于在战略上开始大举出海,到2008年中兴、华为的国际市场收入占比均已超过一半,并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要玩家。2008年,中国3G招标中,两家企业平分秋色,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近七成,也为二者全球化扩张打造了更为坚实的后方基地。

此消彼长,在全球电信市场规模平稳的情况下,板块变迁不可避免。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率先意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早早在亚非拉市场布局,并降低人力成本,而北电、摩托罗拉等则过于依赖北美、西欧等市场,为成本竞争时代到来后的败落埋下了种子。在巨大的板块变迁中,以北电的兴衰最具代表性。2000年北电的收入达到303亿美元,市值最高达到2670亿美元——与其对比,不考虑通胀因素,2009年全球头号无线设备商爱立信收入不足280亿美金。2010年 1月14日,北电正式向证券交易所申请破产保护,当日,公司股价暴跌60%,市值为1.592亿美元,一个百年王朝悲怆落幕。

2004年到2008年,全球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忙于格局重组之时,中国的互联网业却在“暗度陈仓”,傍生于电信运营商的SP、CP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如果说2005年,盛大在美国上市,找到了SP、CP之外第一个可盈利的“业务模式”网络游戏,此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上市的时候,互联网企业已经跳脱出运营商的羁绊,开拓出搜索、电子商务、IM等领地,成为一个独立且蓬勃发展的产业。与2000年泡沫时代相比,这无疑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8-2010年:嬗变

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震撼了全球。这一年开始持续至今的中国3G招标,始终是全球最大的电信业话题。

2008年开始,中国运营商开始了新一轮重组;2008-2010年,西方IT类媒体已经很少关心欧美运营商的话题,其报道的核心被印度、中国、巴西等国新闻及苹果、Google、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公司所代替——这是一个新的拐点。

电信业经过10年发展,运营商们正面临抉择。中国固话用户已经开始下降,移动通信用户已经逼近9亿,距离饱和为时不远;曾经过亿的小灵通客户正快速流失到1000万;曾经高达5000元甚至8000元的固话装机费,虽然已经变成免费,但如果不是因为ADSL,很多家庭根本就会停掉固话;中国的网民从不到1000万到超过4亿,互联网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骨灰级网友的专属,而是渗透进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在这场由网络应用普及化带来的盛宴中,运营商分享有限……仅仅是上马4G/LTE,把高速公路修更宽就可以了吗?

从2000年时的受施者,到10年之后,互联网企业已然站在舞台中央。以前中国移动可以花寥寥数亿收购依赖SP业务的腾讯,其今天的市场已经超过400亿美金。曾经居高临下的电信运营商们,如今却受困在2G业务饱和、3G应用未彰的窘境中,未来可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当年被救赎的SP企业也正在把运营商当成“管道工”:迅雷、优酷等网络下载和视频企业,享用了巨大的带宽;腾讯、百度等企业通过自身的特有业务优势取得了成功;强势如苹果这样的公司,更是“携用户以令运营商”,分享了无线宽带下的最大收益……

互联网,无疑以不可估量的力量改变了历史,这种改变甚至只需要10年。

当我们重新梳理10年历史的时候,我们从电信业的发展看到了一条主线:以互联网为契机,如何从传统的语音应用转到数据应用。具体说,从固网角度,是从Modem拨号上网、到ADSL上网,再到FTTx光纤上网,从移动网络角度看,则是从GPRS到EDGE,到3G,再到LTE——这些不过同一个故事的延续,一个不断加大投入、不断修路的过程。

这条道路越修越宽的动力,互联网是重要推手。从2000年开始,数据应用的展开,互联网的普及加速,10年间,电信业所有动荡与转型的动因,皆来自于此——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的格局悄然发生位移:在2G时代称霸的欧美设备衰败于3G之时,互联网公司不再是运营商的附庸,运营商正在打造更为开放的平台,设备商忙着转型。

2011年:再造

10年后,全球电信产业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自我救赎,转身之际,又忽然发现,自己正偏离舞台的中央;未来十年,电信产业也许和IT产业、互联网产业再难分辨彼此——这种融合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等于获得了更多网络管道,而对于传统的IT产业和通信产业而言,则不得不从此结束自己封闭、唯我独尊的历史,别无选择地走向转型。

回溯到2000年前后,市场几乎在一年内透支了互联网的未来。10年后的今天,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都成为互联网的新贵,它们在泡沫中生存下来,并淘到金子,它们踩着无数网络公司的尸首成为新经济的巨擘,“移动互联网”又成为今天新的互联网“梦想”,甚至是电信业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这是一种吊诡,如果运营商和设备商不能改变旧的运营模式,那么他们肯定会面临互联网新贵们的挑战。

从电信运营商来看,过去10年,尽管电信运营商拥有最好的资源禀赋,但是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运营商外,国内外多数运营商普遍错过了自身转型成为互联网运营商的契机。但是,如今运营商的发展空间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身全面参与到互联网的平台运营上来,比如,最大程度的控制移动互联网平台,避免成为固定互联网时代的“旁观者”;要么,就要提早布局,成为物联网运营商、云计算基础平台——这中间,企业的机制、企业的战略洞察与落实能力始终是其障碍。

电信制造商必须转型。一方面,运营商自身面临的困境,要求业务转型,设备商必须搭上这趟车;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在电信市场内,它们自身的成长也面临着天花板,它们必须从单一制造商,转型成为多元制造商,从“电信设备制造商”转型为“信息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但是,因为企业基因的差异、自身资源禀赋特性,转型并不容易。

实际上,统治手机终端领域10年的诺基亚,一度在智能手机和网络化来临之际落到了后面;而思科数年以来,一直依靠大量的收购,特别是在网络应用层面的收购——IPTV企业、网络会议企业、互联网软件企业等——来寻求新的立足点,从而躲过了北电式的覆没;中兴、华为等中国厂商也在最近公布了物联网、云计算战略,与传统IT企业正面交锋,意图从传统的电信制造领域延展到新的领域,同时向芯片制造这一上游领域进军,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也是一种长期趋势。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们则正在利用越修越宽的电信道路展开迅猛的圈地运动。在网络广告、B2B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先后成熟之后,网络社区、微博、团购等B2C电子商务正在迅猛发展。虽然前期的很多市场已经大局初定,但是借助无线和有线宽带发展,互联网企业依然存在众多的市场机会,一切取决于创新和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其成立动机之一就在于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为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成长,为打造更为开放的电信平台,为构建更好的产业政策,为未来10年,中国能产生更多的诸如中兴、华为这样的优秀公司。